趙永華+季瑞
蘇聯時期,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大眾媒體,被稱為是調動人的勞動積極性和政治積極性的工具,也是廣大勞動人民參與管理社會事務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連接媒體和人民的紐帶是活躍在新聞報道領域的工農通訊員(рабселькор)。蘇聯一直很重視通訊員的工作,聯共(布)在上世紀20—30年代組織了一場發展和鞏固基層業余新聞通訊員的運動,這場運動的主要領導人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真理報》總編輯尼古拉·布哈林,以及列寧的妹妹、總編輯助理瑪麗亞·烏里揚諾娃。
蘇聯的工農通訊員通常是各條生產線上的積極分子,但并不要求他們一定是黨員、團員。他們一邊從事生產,一邊為報刊工作,積極地為區報、州報、中央報等各級報紙寫稿。來自基層的工農通訊員因為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在稿件中經常能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有效地促進了企事業單位的發展。他們依據實際情況所提供的材料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其中有些問題甚至引起了全國性的討論。工農通訊員的稿件也是他們表達社會意見的重要方式。
工農通訊員運動早在十月革命前就開展過,體現了俄國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和革命熱情。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火星報》時期(1900-1903)就已形成了黨的報刊的通訊員體系。在布爾什維克黨取得政權之后,黨和蘇維埃的報刊通訊員隊伍發展很快。即便是在國內戰爭、饑荒、經濟崩潰等困難時期,俄共(布)中央也從未停止加強報刊與勞動群眾的聯系。1919年,列寧給《真理報》下達了組織工農通訊員運動的任務,并指出和平建設也離不開他們的工作。1923年,《真理報》編輯部召開了全蘇第一屆工農通訊員運動大會,會上制定了工農通訊員運動的統一綱領。1923年4月,俄共(布)十二大通過了關于宣傳、出版、鼓動的決議,正式將建設工人通訊員(1925年以后改為“工農通訊員”)隊伍列入黨中央的議事日程。1924年3月28日,敖德薩省尼古拉專區得莫夫卡村通訊員格·馬林諾夫斯基被犯罪分子殺害,此事引起黨對通訊員工作的進一步重視。斯大林就此指出:“迫害工人通訊員和農村通訊員是野蠻行為,是資產階級習氣的殘余。報紙應當擔負起保護自己通訊員不受迫害的責任,因為只有報紙才能夠展開激烈的揭發性的鼓動來反對黑暗勢力。”(《斯大林全集》第6卷229頁,人民出版社195年版)
1925年6月1日,俄共(布)中央組織部通過了《關于工農通訊員運動》的決議,規定應在中央或地方報紙周圍建立起工農通訊員組織,向一切工人、農民、紅軍戰士敞開大門,以自愿為原則自由加入,對通訊員的直接領導由報紙編輯部負責。同時,還委托《真理報》編輯部出版了指導性雜志《工農通訊員》。當時,工農通訊員組織并不接受它們所在的黨委會的領導,針對這種情況,該決議強調:“這種隸屬于黨外的聯合有使工農通訊員脫離報紙的危險,而不和報紙聯系,便談不上工農通訊員組織的正常發展”(《聯共(布)關于報刊書籍的決議》第139頁,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該決議還說明了開展通訊員運動的目的:是對工農通訊員在政治上加以教育,把他們變為黨改善蘇維埃機構、消除現有缺點、糾正官僚主義歪曲黨的路線的行為等工作的有力助手。當時領導工農通訊員運動的直接負責人是《真理報》的主編布哈林。黨的其他領導人斯大林、莫洛托夫、加里寧、安德烈耶夫、基洛夫等,也紛紛會見通訊員代表,發表各種談話、文章、祝詞、賀信,稱贊通訊員的功績,指出工作方向。1925年當年,工農通訊員從10萬人發展到21萬人。
1926年8月,聯共(布)中央做出《關于黨在工農通訊員運動方面的當前任務》的決議,指出“這個運動是工農輿論的形式之一,而且是與國內日常政治生活和經濟建設的一切方面聯系著的”。(同上,第154頁)該決議改變了此前一年對通訊員組織的領導方式,要求地方黨支部要加強對通訊員的領導,報紙編輯部也要加強對通訊員的領導,從而形成了雙重領導制。至1929年,蘇聯的通訊員已超過100萬人。
1931年4月,聯共(布)中央又做出《關于革新工農通訊員運動》的決議,認為運動的第一階段,主要是暴露和揭發各機關的“小的”缺點,應轉入第二階段,要更深刻地研究社會主義建設中一切最重要的問題,普遍揭發缺點,并宣傳各建設部門中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顯著成績。該決議要求把優秀通訊員提高到熟練新聞記者的水平,由報紙建立模范通訊員新聞班;還要求在黨委會下設由宣傳部、報社、監察代表、刊物檢查員和指導員等組成的委員會,來領導通訊員的工作和下級的刊物。20世紀30年代,有很多工農通訊員對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貢獻。
二戰后,蘇聯新聞界曾一度放松了工農通訊員的工作。1956年,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重新號召重視群眾工作,加強與群眾的聯系。此后,特別是1957年蘇聯工農通訊員運動迅速高漲。1958、1960、1968年,蘇共中央分別做出了《關于改善領導蘇聯報刊工農通訊員群眾性運動》的決議、《關于進一步發展蘇聯報刊和廣播的社會基礎》的決議、《關于提升地方報紙在勞動者共產主義教育中的作用》的決議。加里寧、馬雅可夫斯基、高爾基、法捷耶夫等人直接參與了工農通訊員運動的發展。
在蘇聯建設的各個階段,工農通訊員都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在全蘇工農通訊員五十周年(1973)大會上,蘇共中央委員會指出,工農通訊員隊伍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已經發展成為一支有規模、有組織的社會政治力量,這支隊伍包含工人、農民及知識分子代表在內人數高達六百萬。同時,還提出了工農通訊員運動的新任務:號召工農通訊員宣傳已取得的成績,分享超額完成計劃的先進經驗,尖銳批評缺點、糾正不足,堅決為增加國民收入而奮斗。
蘇聯工農通訊員運動的經驗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實踐中也得到了符合各國特點的創造性應用。<\\Y8\本地磁盤 (F)\2011-新聞前哨\2016-2\BBBB-.TIF>
(趙永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季瑞:該校外國語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