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斌++王貴平
今年5月31日下午3點10分,宜昌中興化工有限公司有機硅副產物處理現場物料泄漏引發火災,圍繞這一突發事件,宜昌媒體反應迅速,應對及時,處理得當,使這場大火沒能形成負面影響,沒有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縱觀這次報道全過程,媒體的表現給我們帶來啟示。
一、及時發布信息,滿足公眾知情權
5月31日下午3點10分,人們最早從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些火災的小視頻,有人在圈子里說,猇亭化工廠爆炸了;有的說,興發集團園區發生爆炸,還有的說興發旁邊新洋豐化工失火了等等,人們相互傳遞這些視頻,各種猜疑紛紛出現。借機肇事的人甚至把過去一些火災事故現場的死人照片也發出來,輿論一時嘩然。宜昌市委宣傳部發現這一情況后,立即啟動應急機制,通知市內四家主流媒體記者趕往現場,對市內各媒體“兩微一端”和政務“雙微”下發管控指令,要求各新媒體發稿一律以新聞通稿為準,不得自行發布事故相關圖片、視頻,防止發生炒作。市委宣傳部迅速成立專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廖達鳳親自坐陣指揮,分管新聞的副部長協調各方,分為現場組、發布組和輿情組,建立新聞應急統一協調、對外發布機制。并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現場情況,對外來采訪記者在現場做好登記,收集記者的提問,給記者提供采訪便利,做好現場記者的統籌協調和服務管理工作。
為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事故發生后,市區聯動,向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快速傳遞信息, “宜昌發布”官方微博分別于5月31日16:36、18:13、19:04三次發布快訊通稿,內容分別為報道事件基本情況、火勢基本控制、環境監測結果。19:42三峽宜昌網和“宜昌發布”官方微信分別發布新聞通稿《宜昌中興化工火災基本控制 無人員傷亡》。這些消息在當時如一根定海神針,起到了穩定人心,解疑釋惑的作用,人們迅速將這些訊息發至朋友圈,頓時消除了很多人誤解。當日晚10:00,中央電視臺一行9人駕直播車赴現場進行電視直播,現場組積極與其協商,放棄直播,改為播發短新聞,采用現場組提供的新聞通稿,稿件為《宜昌化工廠:明火撲滅 清理現場》為題,次日6:30在《朝聞天下》播出,收到預期的宣傳效果。隨后,宜昌市各官方微博、微信都轉發此條信息,稱火勢已經得到控制,請民眾不要恐慌,勿輕信、傳播來源不明和未經證實的消息。
二、把握輿論焦點,針對信息盲點
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避免謠言傳播與社會動蕩。宜昌中興化工火災事故發生后,網絡上出現少量前段時間外地某大樓失火燃燒的視頻、以及某地三人燒傷躺地圖片,被當作猇亭事故現場視頻和圖片傳播,并有網民稱現場有人員死傷。宜昌市網管辦將監測到的謠言信息通報至公安部門依法處理,并組織市內各新媒體發布辟謠信息。同時,主動協調省網信辦向全省各地各網站下發管控指令:“關于我省宜昌化工廠火災一事,一律不采訪、不評論、不炒作、不集納。信息發布以新聞通稿為準。”并聯系了重點網站轉發新聞通稿、協助進行輿論引導。對于未按要求發稿的一律進行了刪除處理。 市委宣傳部通過分析后認為,人們目前關注的主要焦點有:人員死傷情況。發生火災的原因是什么?燃燒后是否產生有毒物質?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對長江、農田有何影響?現場圖片中救援人員都戴有防毒面具,引發網民擔憂。網民高度關注近期風向和降雨情況,擔心事故造成的污染會對城區及其他縣市區帶來影響。事故企業是否發生過爆炸?會不會有二次燃燒或者爆炸的可能等。為此,現場組有針對性的回應,及時辟謠。針對事故對空氣的影響,他們在現場請環保專家,現場答疑;對網絡上造謠有人被燒死,及時請公安部門查處,并將信息第一時間反饋給發布組,經審核后公開發布。
6月1日凌晨3點,“宜昌發布”官方微博發布通稿:《當陽一網民散布中興化工火災致人死亡謠言被拘留》。6:58,三峽宜昌網發布綜合情況通稿《中興化工發生火災事故 明火已撲滅 未檢出特征污染物氯氣和氯化氫》,并協調有關網站推送。截至6月2日上午10時,互聯網上關于中興化工公司火災事故的網頁新聞約700篇,轉載最多的內容為中新網和荊楚網根據我市通稿編發的消息,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中青網、鳳凰、搜狐、網易、騰訊等主流新聞網站和重點商業網站均進行了轉載。部分商業網站轉載了“宜昌發布”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并自行編發了現場圖片,圖片大多來自網民報料。在論壇、貼吧以及微博等網絡平臺上,傳播較多的為事故現場相關圖片和視頻。至6月2日上午,轉載已基本停止,輿情逐步平穩。網民對官方及時發聲表示贊許,認為“這是進步”。
三、掌握輿論主導權,當政府公眾溝通的橋梁
當突發事件不斷演進的時候,媒體在政府與公眾之間扮演著無可替代的信息溝通者的角色。在危機時期,信息的公開、透明和共享,是政府尊重公眾知情權、接受民眾監督的重要舉措。媒體應該想方設法提供更多的信息,保證信息的全面性,盡可能從多個角度進行完整報道,使流言失去生存空間,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事發第二天,宜昌各媒體都在顯著位置報道此次火災的消息。6月1日,《中興化工發生火災事故》一稿,四家媒體均做重點報道,整體導向正確,處置適當。《三峽日報》頭版左頭條刊發消息,《三峽商報》封面版假頭條導讀領導批示,01版頭條刊發主消息和網民散布謠言被拘消息,《三峽晚報》封面版頭條導讀,03版組合消息予以刊發。在報道中均遵循先報態度,再說救援,慎報原因的原則,較好地控制了輿情。火災事故發生后,對人們關心的主要問題(人員傷亡情況、是否存在空氣污染等)進行權威發布,突出處理,并加強網絡監控,及時播報查處散布謠言行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充分顯示了主流媒體的責任意識。其中晚報的組稿報道,大部分體現事故發生期間及之后現場救援、空氣監測、交通管制等措施,確保將事故影響降至最低。對于網絡跟帖評論中出現的負面情緒和不實信息,市網管辦及時組織核心網評員進行跟帖引導,肯定政府事件處置和救援工作的精準高效;對于QQ群、微信群中出現的不實、敏感信息的討論,及時進行提醒和舉報,防止網絡謠言擴散發酵。
在自媒體快速發展成為網絡傳播最活躍的主體和新興輿論場的今天,每個人都是記者,每個人都是評論者,主流媒體如何掌握輿論主動權,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這次災情報道給了最好的實踐機會,也給我們幾條值得吸取的經驗和教訓:
一是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媒介化社會”,對于新聞報道“搶”與“壓”之間關系的理解也必須與時俱進。“緩報或不報”的傳播策略在報道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越來越顯得不合時宜。只有通過及時的信息傳播,才能讓公眾盡快了解實情并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同時,由于突發事件的突發性、危害性等特點,信息及時公開會有效地屏蔽流言、謠言,從而為危機處置爭取主動權。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媒體應該建立及時處理應急機制,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也應該快速關注這一新聞事件,不能還是按部就班的推送消息,應該及時從權威部門獲得信息,隨時發布信息,給受眾正確引導。
二是媒體應該成為政府的“危機信息代言人”。在政府進行危機公關的過程中,媒體始終如一地與政府站在一起,化解和消除誘發突發事件的各種潛在的矛盾和沖突,共同維護社會穩定。政府是危機管理的主導,媒體是危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媒體一方面把危機狀況及民眾心態及時反饋給政府,幫助政府進行科學決策;另一方面把政府的應對措施、相關政策等及時向公眾發布,實現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在危機降臨時,媒體及時報道政府處理危機的各種措施及其效果,這些報道對塑造政府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是作為媒體的“中央廚房”的宣傳主管部門應該迅速啟動應急處理機制,迅速出動,奔赴現場,和現場領導和工作人員及時溝通,掌握災情,協調好媒體推出權威報道,并攜帶好相關防護用具,以對付現場各種可能出現的毒氣泄漏等對人體傷害和自身防護。同時,發揮新老媒體的融合作用,發揮各個媒體的優勢和作用,同心協力發出一個聲音。
這次災情報道,讓我們更加清醒地看到,現在,大量的社會熱點在網上迅速生成、發酵、擴散,碎片化的傳播方式改變了人民群眾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事件的了解過程。媒體特別是新聞主管部門及時介入、掌握輿論主導權,通過準確詳實的報道,通過有效的輿論把控,就能更加有效地行使手中的話語權,承擔起共同凈化網絡空間的重任,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和觀點發揮引領輿論導向的正能量。<\\Y8\本地磁盤 (F)\2011-新聞前哨\2016-2\BBBB-.TIF>
(中共宜昌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