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笑仁
【摘 要】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國的現代平面設計經歷了從認知到重視、從感性到理性、從注重商業競爭到強調深層的文化表現的發展歷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但恰恰因為起步晚,我國的平面設計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從我國平面設計的發展現狀談起,深入挖掘其中的問題與不足,提出未來平面設計發展的趨勢,希望能夠為我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平面設計;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81-01
平面設計是一種具有藝術性和專業性的視覺表現,主要通過視覺傳遞各種信息。由于簡單快捷、成本低廉等特點,平面設計一直備受推崇,滲透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較之西方國家,我國的平面設計起步較晚,直到原本簡單的產品競爭逐漸演變為企業品牌或自身形象的競爭,平面設計才逐步獲得企業認可,得到了發展機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們在欣喜現代中國平面設計進步神速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與缺陷,思考這個行業的生存環境和如何抓住機遇在經濟大潮中增強自身的發展實力,使平面設計獲得全面有序的發展。
一、我國平面設計的發展現狀
(一)模仿痕跡明顯。我國平面設計有限的發展歷程是不可忽視的短板,雖然改革開放后,設計水平逐步提升,與世界的差距逐漸縮小,但其最大的癥結在于沒有自我,模仿西方痕跡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我國的平面設計師還未來得及深入探究和消化現代主義的平面設計風格時,又受到了后現代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影響,游離于二者之間,結果導致自身的設計缺乏個性,格局混亂,在模仿中失去自我。
(二)缺乏民族特色。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很多設計師也將目光投向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希望能夠把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設計作品中去。但是,這是一個需要經歷理解、吸收、再創造的漫長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縱觀當前的平面設計作品,生硬照搬傳統元素或者不加選擇地盲目使用,此類現象屢見不鮮,由此設計出的作品大多不倫不類,無法真正體現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三)過多的限制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經濟飛速發展,才能帶動平面設計不斷向前發展。作為人口基數相當大的國家,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這一現實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平面設計的發展。此外,設計是為人服務的,講究以人為本,但許多設計公司辛苦設計的方案逐一被品味較低又較為固執的客戶否定,使得人性化設計偏離了初衷,一味依附于那些所謂“質量把關”的負責人,最終的設計作品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二、現代平面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向
(一)向國際化、多元化邁進。現代平面設計必須面向人民大眾,從構思和表現上滿足人民大眾全球化與多元化的設計需求。這就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敏銳的設計思維,又要時刻觀察世界現代設計的走勢,使設計作品與世界設計相接軌。比如,將平面設計與多維空間相結合,多維化的平面設計作品,對信息的傳播與之所處的不同環境有著更巧妙的結合點,既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又能夠增強平面設計作品的視覺沖擊力,讓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設計作品所要表達的含義,是未來平面設計領域的不二之選。
(二)凸顯本土化、民族化特色。對于平面設計師而言,他們的認知觀不論是從形態上還是從形式上,都與各自生活地域本土文化有著很大的聯系,這就給他們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不僅如此,設計師還可以將目光在更廣闊的民族文化領域探尋,對與設計初衷契合的具有中國地域特色的舊有造型元素進行改造,將這些元素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拓寬,使其擺脫使用局限與語意偏差,與時代接軌,有效傳遞載體的現代信息。比如,中國傳統繪畫所強調的散點透視、虛實疏密、留白等形式和形態,只要合理利用,便能夠給現代平面設計帶來福音,在增強視覺表現力的同時,凸顯本土化、民族化,為我國的平面設計作品增添個性魅力。
(三)倡導綠色化、人性化體驗。21世紀設計的主題強調與環境為善,以人為本,綜合起來就是提倡綠色設計和人性化設計。當前,我國的平面設計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從以人為本的綠色設計入手,既強調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又滿足人民大眾的各種現實需求。首先,綠色設計。設計師的創作要堅持綠色設計理念,多在作品中融入一些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圖像和文字,傳達一些關注環境保護的思想和理念,促使大眾通過設計作品逐步認識并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其次,人性化設計。
三、結語
進入21世紀,經濟的騰飛給平面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但我國平面設計的發展尚未十分成熟,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作為平面設計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這一點,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拓寬設計思路,在凸顯本土化、民族化的基礎上,融入綠色化、人性化設計理念,以更加國際化、多元化的姿態追趕世界腳步,努力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做到了這一點,我國未來的平面設計發展前景必定是美好的、光明的。
參考文獻:
[1]姜曉明.試論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現狀[J].現代交際,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