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虹
[摘 要]為探索以“功利的分數指標”向“人的發展”轉型的新的評價改革體系,2015年底,本區域組織實施了 “小學生學業質量監測”。本文就小學英語學科監測,從“小學英語學習分析三級維度”設計、“命題細目表”設計、問卷調查制作、側重關注的相關因素、測試情況及分析等方面作了介紹和分析。力求科學客觀地反映本區域小學生英語學習質量,探究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探索基于實證數據的教學研究與提高學業質量的方法,提升區域小學英語教育質量。
[關鍵詞]監測 分析 英語學習 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0-025
為探索以“功利的分數指標”向“人的發展”轉型的“好學校”“好教師”“好質量”的新的評價改革體系,2015年底,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依據《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和《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組織實施了 “小學生學業質量監測”。下面就英語學科監測逐一做介紹和分析。
本次小學英語學科監測從學籍庫中隨機抽取了區內2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純小學中的3417名四年級學生作為樣本學生,參加了四年級英語測試,填答了“小學生問卷”。24所學校中所有81名四年級英語任課教師均填答了“教師問卷”。
一、小學英語學科測試卷的設計
1. 區小學英語學習分析三級維度設計
朱衛國在2015年11月《全省小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現場觀摩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了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被壓縮為‘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教學被壓縮為‘書本知識的教學,‘書本知識的教學被進一步壓縮為‘書本上可考試的知識的教學,層層壓縮的結果,就是教學的內涵嚴重縮水,學生的發展走向片面。”而我們的監測分析正因為認識到這個問題,在傳統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了“實踐能力”和“學習方法”的監測與分析,力爭對學生的英語素養進行更加全面、更加科學的測評與分析。
《園區小學英語學習分析三級維度設計》是我們自主開發的,第一次使用便嘗試將英語“學習方法”作為監測中的一個維度進行分析與評價。
2.《小學四年級英語監測命題細目表》的設計
四年級英語命題細目表的設計也是一次創新,我們將每個題型共96道題目,與所設計的一級維度中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實踐能力”三個方面進行了關聯。比如,第一個題型是“選出你所聽到的句子中含有的單詞”,考察的是“語言技能”中的“聽”的能力,同時主要考察的還有“語言知識”中的“語音”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中的(聽力)理解水平。這樣的設計,使后續的“英語學習結果分析”,有了清晰的指向。
二、問卷調查的制作
本次監測,使用教師和學生問卷,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調查影響學生學業質量的主要因素,表3是師生問卷的主要監測指標。
三、側重關注的相關因素
1. 家庭因素
將家庭背景因素和教學質量聯系,是我們教育局側重關注的一個方面。
問卷調查了四年級學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圖中顯示的為父母學歷比例,數值越大,表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聯系本次四年級英語卷面成績,我們發現:父母學歷程度最高的學校,英語均分也最高;而父母學歷程度最低的學校,英語均分也最低。“父母學歷程度”確實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一條相關因素。而我們學校教育作用的發揮,就要看“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克服了學生家庭背景因素的影響,我們有多大程度的教育增加量?”比如,86學校四年級學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區域內與其他學校相比,處于較低的位置,而其四年級英語成績卻高于90學校和93學校,86學校的四年級英語教學,取得了明顯的“增長量”。
2. 教師因素
教師因素,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發展中心所側重關注的另一個方面。
本次質量監測成績反映:69學校英語教研組長高老師所教的兩個班級抽樣學生的均分分別是:93.92和92.17,成績超出全區均分最高的學校。雖然69學校四年級學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位于全區較低水平,但是這兩個四年級班級學生卻因為遇到了高老師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下圖顯示的是高老師所教的69學校四6、四7班抽樣學生在英語學科上的得分分布,以及與85學校(均分最高學校)和全區的對比:
在同一所學校,學生“家庭背景”情況接近,但是由于授課教師不同,而導致成績有較大差異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比如81學校的10個班級,均分最高和最低間相差了14.5分,典型反映出骨干教師與年輕教師教學質量的巨大差異。
下圖顯示的是園區小學英語骨干教師比例和本學期任教四年級英語骨干教師比例:
這是教師發展中心以及學校管理層要側重關注的一組數據。學校骨干教師比例高,會帶動教師團隊專業發展、教研深入,形成良性循環。比如,92、86、61等學校,其骨干教師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四年級英語質量獲得了明顯的教學“增長量”。反之,四年級骨干教師比例為零的7所學校,有5所學校的成績有了較明顯的下降。
成績不夠理想的年級中往往缺乏骨干教師“帶頭示范”。而要滿足每一個年級段都能有“過得硬”的骨干“壓陣”,則需要一支有一定數量的骨干教師隊伍。近幾年蘇州工業園區小學規模和數量快速擴大,新教師人數激增,稀釋了骨干隊伍比例。目前,園區小學英語骨干教師比例只有30.97%,有六所學校的英語骨干教師比例不足20%。年輕教師普遍素養良好,但是其成長速度隨學校環境和教研氛圍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
3.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策略),是英語教師和教研活動時需要側重關注的內容。僅選取一例加以說明。
雖然本次監測沒能兼顧測評學生的口語能力,但在問卷中,設置了這樣的題目:“老師是否知道你完成英語口語作業的情況”。統計結果如下圖:
下圖反映出的是三組典型數據:所謂“典型”,就是全區24所學校中相關數據最高或最低的情況。
如圖所示,學生認為“老師對自己完成英語口語作業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的占全區60%,有4.06%的學生認為“老師一般不知道自己是否完成英語口語作業”。其中82、86學校的教師重視對學生口語作業的檢查,而63學校的學生口語作業完成情況很可能出現漏洞。調查的結果與教學成績相一致也反映出:學生的口語水平和其他“聽、讀、寫”方面的技能是相輔相成的。
4. 學生學習心理
學生學習心理因素,是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都應側重關注的一個方面。
父母學歷較高的家庭常常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心態和成功的自信;一個優秀教師也經常會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而父母和教師不恰當的教育行為則會給學生的心理蒙上陰影。
全區“喜歡每節英語課”的學生有82.59%。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是,有1.94%選擇“從來沒有喜歡英語課”,這類學生很可能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心理障礙。
問卷統計數據反映出:全區有71.89%的學生表示英語教師“從來沒有”讓學生罰抄作業的現象。然而,有五所學校的極少數四年級學生表示英語老師“經常有”讓學生罰抄作業的現象,這不但會會直接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到與英語老師的師生關系,進而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
(未完,待續)
(特約編輯 潘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