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舞蹈教育作為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從強化舞蹈與音樂之間的藝術互通、促成創新性音樂素質教育的新形式、凸顯學生在音樂素質培養中的自主性三方面論述,旨在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關鍵詞:大學生;舞蹈教育;音樂素質;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20-01
一、前言
對于大學生而言,音樂素質的培養不應該局限于原有的思維模式與授課習慣,更加豐富和多元的概念可以引入日常教學之中,教師通過持續的試驗與改進,能夠逐步摸索出一條有新意、有實效的音樂素質培養之路。盡管結合不同特征、不同側重以及各異的職業方向,音樂類教學被劃分為多個專業,但是在常見的音樂院校以及音樂類專業的教學活動中,仍然能夠大致了解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聽音識譜、聲樂練習、和聲創作等仍然是學生們需要重點掌握的。舞蹈和音樂都屬于藝術范疇,它們起源于相似的歷史背景,同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打磨和升華,都是現代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大學院校中的教師在開展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不必拘泥于二者所屬范疇上的區別,只要是有益于學生更深層次理解藝術本質,有助于專業能力提高的教學手段都能夠被應用于實踐,將舞蹈和音樂教學巧妙結合同樣會為師生帶來全新的藝術享受,全新的素質培養模式也將就此展開。
二、舞蹈教育在大學生音樂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
(1)強化舞蹈與音樂之間的藝術互通。就藝術領域而言,它的原型并沒有過多的概念劃分,現在人們所認知的藝術形式也是通過人為的區分和細化得來的。因此,無論是舞蹈、音樂,還是美術、工藝等等都能夠被歸結為藝術的表現形式,它在給予人們充分的審美體驗與享受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和細膩地感知世界,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前進。最為常見的歌伴舞形式就是將舞蹈與聲樂表演相結合,民族舞蹈搭配地域性特征明顯的山歌、民歌,唱法多元、曲風輕快的音樂搭配節奏感較強的POPING、BREAKING則能夠增強舞臺渲染效果。在春晚上為人們所熟知的《千手觀音》就是一個比較生動的例子,通過舞蹈動作編排、隊形變化以及肢體上的律動,不僅向人們展示了千手觀音這人物的神秘感,還與音樂在節奏、韻律、起承轉合等方面達成了良好的契合。由此可見,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值得人們進行更多形式的嘗試,不管是音樂類專業學生還是老師,都可以大膽地將不同的舞蹈風格、表現形式以及舞臺元素有機地融合到日常的音樂學習與表演之中,進一步增強表現張力以及藝術理解力,從而實現個人音樂素質與專業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2)促成創新性音樂素質教育的新形式。在大多數的音樂專業教學中,學生們所接觸到的學科教育是相當豐富的,除了常規音樂基礎和聲樂知識,他們還會在舞臺表演、幕后編曲制作、剪輯等方面進行更加專業和深入的學習,這不僅是未來職業規劃的要求,也是每個學生完善自身素質、激發個人潛能的必經之路。因此,將舞蹈作為增強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一環不無道理,事實證明,這種相對新穎的方式在大多數的教學實踐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反饋。比如,音樂專業學生會通過音樂劇、文藝匯演等形式積累演出經驗,而這一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加入舞蹈元素來渲染與主題相適應的氛圍和情緒,與此同時,其表現的觀賞性也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在這一系列的實踐中既能夠感知未涉足的新鮮領域,還能夠使原有的基本功和個人能力得到強化。因此,這種創意類的舞臺表現和更加多元化的編排逐漸受到人們的支持和喜愛,這也是越來越多創新性作品受到人們追捧的原因之一?;诖?,老師和學生們可以將舞蹈元素與音樂創作相結合,吸納來自國內外各個層次的靈感,讓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和音樂素質珠聯璧合,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凸顯學生在音樂素質培養中的自主性?,F階段的大學生較之前的學生相比更具有獨立、張揚的性格特點,再加上如今越來越完備的技術設備支持和豐富的可利用資源,他們逐漸成為了新時代音樂領域發展的主要力量。更多飽含情感的好作品和鬼馬精靈的新想法都出自他們之手,更多的教師也逐漸意識到,“修行在個人”是一種高于日常教學層次的再創造。在保障學生基礎能力和知識比較扎實的前提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感興趣的音樂形式、表現方法以及展示途徑,是對學生個人能力最有效的歷練,也將是在其音樂學習生涯中受益最多的部分。音樂專業學習本身就涉及個人音樂創作,學生掌握一定的主動權是保證其作品獨立性的重要保證,同樣也是音樂創作領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結束語
舞蹈與音樂本身就是難以分割的,盡管它們能夠在不同的情景和需求下表現為系統且獨立的個體,但二者的巧妙融合總會使人們眼前一亮,并從中獲得強烈的渲染與帶動。教師在著力強化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同時,有必要將舞蹈領域中的部分元素篩選出來,用更加具有新意和開創性的手段實現原有教育教學活動的改良升級,用更加包容的方式和更加積極的態度去探索技術領域素質培養的新渠道、新方法。通過師生在教育教學領域的不懈努力,人們不僅能夠欣賞更多具有獨創性的音樂作品,領略藝術魅力,還能夠看到一批專業素質優良的音樂領域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琴.試論音樂審美與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2]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李靜.論高校舞蹈教育為何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J].懷化學院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