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方明 王懿 張曉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1
作業設計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形式,是完成數學教學三大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作業,有助于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消化,有助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那么怎樣使得數學作業能與人的個性發展相協調,與時代發展相吻合,實現從原先的一種“負擔”向一種自身需求并能促進自身發展的轉變呢?也就是如何讓學生把數學作業做為一項自己需要的、樂意的事去做,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呢?
一、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連看了幾個小時的電視卻毫不厭煩,和伙伴們做長時間的游戲也不覺得疲憊,為什么?因為感興趣啊!數學作業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學生對待作業也能像對待游戲、電視的話,我想我們的數學教學將會變得很輕松。
(1)數學作業的生活化。“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數學作業也應將觸角伸向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作業設計可以與學生的生活實踐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學生應選擇適合于自己的作業,以便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完成,這更能體驗成功的樂趣。作業的設計,應涉及閱讀、模仿練習、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項訓練,且富有一定層次性,讓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個性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如講“教育儲蓄”前,先讓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到附近的儲蓄所了解有關儲蓄知識,在搞清了儲蓄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儲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稅、本息和等基本術語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財為例進行一些有關的計算,課上要求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設計參加教育儲蓄的方案。設計這一作業,就是讓學生在解決“身邊發生”的問題時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2)數學作業的綜合化。數學是“一門普遍適用的技術”,它的這一性質給其作業設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并建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綜合性,形成知識的網絡系統。如在學習“濃度配比應用題”之后,我將課本上一道練習題改編如下:把含鹽15%的鹽水20千克改制成含鹽20%的鹽水,怎么辦?這是一道數學題還是化學題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辦?”這樣一個靈活性的問題打破了“陳規陋習”的束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思考。
(3)數學作業的趣味化。趣味性的作業設計,有助于學生的求知興趣持續發展,以至于延伸課堂空間,使學生研究、探討數學的潛力在課后得以充分發掘。學生對一種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大腦皮層會激烈運動,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自覺完成作業。課堂作業設計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識點融在情景之中,使學生在“趣”中學,“趣”中練,由舊“趣”促新“趣”,讓生動有趣的回家作業取代枯燥乏味的機械練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自編或改編題目進行交流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生活中的幾何圖形”教學中我設計了下面作業:讓學生動手折小正方形紙盒、棱柱、圓柱等常見的幾何圖形;在“展開與折疊”一節鼓勵學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開小正方形紙盒,結果得到了比書上還多的展開圖。
二、把握作業的適量性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曾向58,000名學生分發問卷,調查他們平均每星期用于作業的時間量,參加這項調查的提摩西·基恩認為“對于任何一個有能力水平的人來講,增加作業量都會使成績提高,作業具有補償的作用。”然而他又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他的調查取樣中,學生用于作業的平均時間并不特別多,而學習成績卻出奇的好。因此,他認為作業量不能無限地增加,只能適量,超過一定的界限,反會造成成績下降。
許多教師總是認為,多做幾道題總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因此,在布置作業時常常對某個知識點做反復的練習。這種操練式的作業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成績有顯著的效果,而對解決開放性的問題沒有顯著的效果。如果在不良的情況下過度練習,比如說讓那個學生做100道類似的題目,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使學生不喜歡學習甚至厭倦學習,反復的練習體現在“熟”上,有句話叫“熟能生巧”,但過度的作業會“熟能生厭”,使學生不想學習,阻礙學生的發展,所以又有一句話叫“熟能生笨”。這種作業不是我們講的有效作業,我們講的有效作業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作業。
作業布置適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三、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素質、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異.對他們提出同樣的標準、同樣的要求,顯然有些不合理,因此需要實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以學生潛能的發展為標準,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自身具有的潛能,創設具有層次性的數學作業,能讓各類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設計作業時,就是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設計多梯級、多層次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各取所需,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與難度,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如在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時,除了布置必做題課本上的習題,還有選做題:已知x2+3x-1=0,求x-和x2+2的值。
總之,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是一個永恒性話題,也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數學作業的設計,應牢固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每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