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珊 衷明華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2
一、教學設計思路
初中化學介紹了常見的化學儀器和藥品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但高中新生對化學實驗還了解不多。本節介紹萃取這一新的方法,讓學生對分離和提純的方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使實驗技能進一步提高。采用演示、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法,認真指導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實驗的體驗和成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培養觀察、思維、獨立操作等能力,容易獲得成功感。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通過分階段講解實驗的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并可減少實驗過程中不規范的操作。聯系生活,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化學價值,有趣味和有目的性的學習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教學目標
(一)學情分析
本節的教學對象是普通高中一年級的新生,他們在心理上正處于由感性學習過渡到理性學習的時期,仍對化學實驗有著一定的學習興趣,同時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但只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使用分液和萃取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和提純;
2、過程與方法:從具體案例中感受萃取和分液的實際應用價值,理解并掌握分液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分離和提純的實驗操作能力,培養觀察、思維、獨立操作等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萃取和分液的操作方法
難點:萃取的原理、萃取劑的選擇
四、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實驗演示法、情境創設法等
學法:小組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播放一段視頻“夏威夷檀香精油萃取過程”(優酷網)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一些化妝品廣告說“萃取植物精油”,視頻中利用萃取提取檀香精油,萃取是什么?精油與水能分開,是因為什么? 學生思考,視頻中是利用水蒸汽將精油“帶出”,后又冷卻,所以油與水分離。 聯系生活生產,體會萃取和分液在實際生產的應用價值。
分析講解 在本視頻中,利用水蒸氣與精油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互溶,水蒸氣攜帶出檀香木中的檀香醇,冷卻后,精油不溶于水,故分離開來,我們把類似蒸餾水這樣的作用的一類溶劑成為萃取劑,完成萃取的填空。
(一)原理: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
舉例:A和B兩種溶液,C在A里面組成混合溶液,但溶解度不高,如果我們想要取出C,而C在B中的溶解度更高,那我們就可以往A混合液中加入B,就可以從A的手里“搶”出C來了。
提問:A和B這兩種溶劑能互溶嗎?
(二)理解原理后,萃取劑在選擇上有什么要求?完成填空
【引導】能溶解于原溶液嗎?能不能與溶質發生反應?萃取劑為什么能取出溶質?
1、與原溶劑(互不相溶);
2、與溶質(不發生反應)且(易分離);
3、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要遠遠大于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學生思考,做筆記
(一)A和B兩種溶劑得是互不相溶,不然,加入B相當于在A中加入了另一種物質,無法分離,也就沒有萃取的效果。
(二)不能溶解,不能發生反應且易分離,溶解度不同 理解萃取的本質,填空的形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全體參與,教師及時鼓勵評價
創設情境 在前面,我們知道油與水不能溶在一起,那現在有一杯油和水,有以下的實驗儀器,你們會怎樣分開油和水?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和思考,并將自己的方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比較。
六、板書設計
萃取和分液
一、萃取
(一)原理:
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
(二)萃取劑的選擇:
1、與原溶劑(互不相溶);
2、與溶質(不發生反應)且(易分離);
3、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要遠遠大于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三)萃取的注意事項
1、使用前要驗漏
2、注意萃取劑的選擇
二、分液
(一)原理:分離兩互不相溶的溶液
(二)分液使用的儀器:分液漏斗
(三)注意事項:
1、分液時應將漏斗的塞子打開,使漏斗內部與大氣壓相同,以利于液體流下;分液下端應緊靠燒杯壁;
2、分液時,下層液體于漏斗下口流出,上層液體則從上口倒出。
七、教學反思
(一)在這節課中,萃取的原理是最難讓學生理解透徹的,需要舉例生活中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在舉例這方面很那找到比較形象的比喻;
(二)萃取和分液的實驗演示要做到,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才能更好的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萃取在工業上的應用是極廣的,這節課需要聯系生活生產,才能讓學生明白學習化學的價值以及投入更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