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乾 趙 青 任 鵬
(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南寧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
李坤乾 趙 青 任 鵬
(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借助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從社區體育參與者的狀況、社區體育的管理現狀、社區體育活動情況等三方面,對南寧市社區體育開展的現狀進行研究,在現狀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南寧市社區體育開展出現的主要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南寧市社區體育 的開展相對較為滯后、參與者分布不平衡、缺乏社區指導員、社區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不足。最后,針對社區體育開展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為南寧市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南寧市;社區體育;研究對策
社區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是與當前我國所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策略相符合的,與此同時和我國當前經濟的高速發展水平分不開,在經濟發展的保障之下,在各省市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中提出做好社區體育工作[1],以城市社區體育工作為重中之重,積極開展社區體育工作,集思廣益,創新進取,充分去發揮城市街道辦事處的帶頭作用。改革開放以后,居民的生活日益紅火,居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更加注重健康多彩的精神生活,開展社區體育有利于促進社會穩定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在此基礎上對于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和目前存在的問題,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實全民建身計劃,同時,也有利于社區居民采用更加科學、健康、合理的體育鍛煉方式。
目前,關于社區體育的研究主要有三大塊:一是關于社區體育的專題研究,從城市的角度對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二是有關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的研究,提出了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的途徑;三是關于學校體育、社區體育和家庭體育的研究。
近幾年來安徽省及南寧市的社區體育從整體來看是有所發展的,從資金、人力、設施、管理、人員的參入仍是需要改善的,本論文主要社區體育參與者的狀況、社區體育的管理現狀、社區體育活動情況等三方面,對南寧市社區體育開展的現狀進行研究針對社區體育開展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為南寧市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及促進社區體育工作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本文通過對南寧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從社區體育參與者的狀況、社區體育的管理現狀、社區體育活動情況等三方面進行分析,深入剖析南寧市社區體育開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期能為南寧市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及促進社區體育工作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以以南寧市青秀區、江南區、興寧區、邕寧區、西鄉塘區、良慶區的部分居民及社區管理者為調查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廣西民族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等電子檢索系統進行資料收集和文獻查閱工作,及時了解社區體育開展的現狀。
2.2.2 問卷調查法
以南寧市青秀區、江南區、興寧區、邕寧區、西鄉塘區、良慶區,6個社區體育活動點的居民采用分層抽樣的調查方法,各發放50份問卷,共計300份,回收問卷30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285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5.0%。其中問卷的設計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作為參考,并根據本次研究的實際需要,確定要調查的相關因素,并遵循問卷調查的基本要求而制定出初稿,交由導師及相關研究的專家審定修改后才形成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居民調查問卷(見附件)。論文的發放部分由本人親自到社區與街道現場發放給社區居民并及時回收,因此回收率高,信度也得到了保障。
2.2.3 實地訪談法
依據論文的需要,對南寧市街道有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訪談,了解南寧市社區體育的社區場地設施,管理機制等。
2.2.4 數理統計法
首先利用Excel對所得數據進行進一步的統計和分析,對南寧市社區體育現狀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
3.1.1 年齡狀況

表1 參與者年齡狀況統計表(N=285人)
調查結果表明(見表1),南寧市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以56—65歲之間人數是115人,所占比例為40.3%,這部分人群有充足的鍛煉時間,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36—55歲之間,所占人數81人,所占比例為28.5%;以中年為主,主要精力用于工作,鍛煉時間少;18歲及以下和66歲以上所占比列很小,7.0%和12.3%,青少年和老年人為主,受到身體等因素鍛煉時間少。
3.1.2 性別狀況

表2 參與者的性別情況統計表(N=285人)
調查結果表明(見表2),在社區體育參與者中男性人數為131人,所占比例45.9%,女性為154人,所占比例54.1%,在社區體育參與者中女性比例要高于男性。
3.1.3 職業狀況
根據本次調查(見表3),社區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以離退休人員為主,參與人數為108人,占總人數的 37.8%,其次是企業人員,參與人數45人,所占比例15.7%,再次是國家機關人員,參與人數為41,所占比例14.3%。醫務人員、服務人員、科技人員及其它所占比例很少,各占9.8%、5.7%、8.6%。

表3 參與者的職業狀統計表(N=285人)
3.1.4 月收入狀況

表4 參與者月收入狀況統計表(N=285人)
由調查中可以看出(見表4),社區居民體育參與者的群體以月收入在1501—2500元之間的人群為主占所有被調查者的51.5%,人數為147人,其次是社區體育參與者居民月收入為2501—3000元人數為46人,所占比例16.2%,再次是月收入為1001—1500元所占比例是14.4%,3001元及以上和1000元以下所占比例較小,各為10.8%和7.1%。
3.1.5 體育認知狀況
由調查中可以看出(見表5),社區居民對體育認知幾乎不了解的所占比例最高,人數為164人,占57.5%,其次一般了解的人數是85人,所占比例29.8%,非常了解的所占比例是很少的,人數為36人,所占比例僅為12.7%。

表5 體育認知狀況統計表(N=285人)
3.2.1 組織管理狀況
從調查情況來看,社區體育在組織管理方面存在明顯的問題,即缺乏領導和管理。社區組織者沒有定期安排社區活動,導致居民在社區活動存在盲目性。社區體育活動的管理者、組織者,基本處于松散的狀態。目前社區體育組織形式較為單一,各個項目,比較零散。
3.2.2 經費來源狀況
調查顯示,現在南寧市社區體育依靠政府撥款為主,由于南寧市的體育事業基礎差、設施不齊全,社會能夠提供給社區體育事業的資金非常有限,導致體育場館數量很少,場地設施不齊全的狀況比較嚴重,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
3.2.3 社區體育指導者情況
由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南寧市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少是嚴重的問題,文化程度相對不高。然而,調查過程中發現社區居民絕大多數都是希望有社區指導員的指導,參與社區活動,以提高鍛煉的效果,達到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效果。
3.3.1 社區體育主要活動地點
社區體育活動點是指具有共同體育興趣或者體育目的的人們自愿組織起來,在清晨和傍晚利用公園、空地、廣場進行體育活動的松散的區域性體育組織,據相關數據統計,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社區居民的鍛煉活動主要是以圍繞著離居住地較近的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場地而展開的。同樣,南寧市社區居民的鍛煉活動主要是以圍繞著離居住地較近的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場地而展開的。

表6 社區居民體育活動地點分布情況統計表(N=285人)
調查結果表明(見表6):南寧市社區居民的鍛煉活動主要是以圍繞著離居住地較近的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場地而展開的。居民所選擇的鍛煉場所比例最高的是街道公共場所,所占人數96人,所占比例為33.6%;其次是公園林地設施,所占人數77人,所占比例為27.0%;再次是社區空地,占人數45人,所占比列15.7%,企事業單位產地、收費的體育場地及學校操場各占25、16、12人,各占比例為8.8%、5.7%、4.3%。由上可知,南寧市社區體育居民在活動場地的選擇上,優先選擇免費的地方進行鍛煉,其次企事業單位場地等等。
3.3.2 社區體育活動的時間安排

表7 社區居民時間安排統計表(N=285人)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居民對自身的健康狀況也逐漸重視起來,根據本次對南寧市的調查問卷情況反映,調查結果表明(見表7),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然而居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越來越重視,南寧市社區居民的身體鍛煉時間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時間,分別是37.5%和46.1%。選擇早上是因為早上空氣清香,老年人們樂意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來放松愉悅心情。其次是選擇下午及傍晚,主要原因在于年輕人下班一些空閑時間進行一定的社區鍛煉。而于節假日參與體育活動多以中青年人和學生為主。
3.3.3 社區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

表8 居民參與鍛煉持續時間統計表(N=285人)
就南寧市社區居民鍛煉持續的時間來看(見表8),居民鍛煉持續時間1.5—2.5小時之間的所占比重最高,為42.5%,其次在0.5-1.5小時的所占36.4%,再次2.5小時以上,所占比例16.6%,可見這一部分人對社區鍛煉是非常喜愛的,所占比例最少的是0.5小時一下,僅為6.5%。
3.3.4 社區體育活動的頻數

表9 體育活動頻數統計表統計表(N=285人)
調查結果表明(見表9),南寧市社區體育活動頻數以每周3次以上所占人數為114人,所占比例為40.1%,說明這部分社區居民已經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其目的在于強身健體,愉悅身心;其次每周活動1—2次的居民所占人數95人,所占比例33.3%;再次是每月2—4次,所占人數33人,所占比例11.5%,每年12次以下所占比例是最少的,僅為6.4%。充分說明了現在的社區居民對身體鍛煉的意識明顯提高了,參加社區鍛煉的觀念改變了。
3.3.5 活動項目

表10 社區居民體育活動項目選擇統計表(N=285人)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見表10),南寧市社區體育活動項目選擇排在前五位的是:(1)散步或跑步;(2)籃球、排球、足球;(3)武術、太極拳;(4)健身、健美操;(5)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跑步與散步項目之所以占人數61,所占比例最高為21.4%,主要原因是因為有很多的社區居民缺乏運動項目的選擇,另外也不受場地設施的限制也是其中因素之二;傳統武術、太極拳項目在南寧市開展的非常普及所占人數39,所占比例13.6%。一些公園、廣場上都有其固定的鍛煉場所,尤其受到中老年居民的喜愛;球類項目在中青年人之間開展的較為廣泛所占人數42,所占比例14.8%,比如籃球、足球等,對抗激烈的運動,適合中青年人的活動特點;健身、健美操、交誼舞等一些集體性的運動項目深受受到女性的喜愛,所占比例6.3%。
通過對南寧市社區體育參與者的狀況、社區體育的管理現狀、社區體育活動情況等三方面,進行的調查分析如下:
3.4.1 社區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不足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南寧市的社區居民人均占有社區活動場地面積比較小,在南寧市體育場地設施中,學校體育占用了很大的體育場地,然而許多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對大眾的開放程度也不一樣,在體育設施方面,鍛煉器械不齊全,損壞嚴重,長時間得不到維修,場地定點開放,活動自由嚴重受限,其次公共體育場館的使用潛力尚未充分挖掘,不能滿足社區居民對鍛煉場地及設施的需求。
3.4.2 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
通過調查數據分析,從南寧市社區指導員的數量來看,數量少,有些社區甚至沒有,存在的是一些社區自愿服務人員,從等級來看,專業性全職的很少,少部分是兼職,也存在一小部分是無償服務,缺乏較高水平的社區指導員。因此,南寧市社區指導員遠不能滿足社區居民對社區鍛煉指導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社區居民進行社區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4.3 體育鍛煉參加者分布不合理
社區居民是社區體育參與的主要力量,而在南寧市的社區中,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中,大部分是上年紀的離退休人員,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離退休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追求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及高水平的生活質量。然而青年本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卻沒有時間參與體育鍛煉,為了拼命的工作,為了經濟上有保障,為企事業加班,所以很大程度上,青年居民參與社區體育鍛煉的時間少而又少。所以必須重視社區體育參與者的年齡結構和職業結構的合理性,要將職業人員和中青年人群作為開展社區體育工作的重點,使社區體育鍛煉者的結構更加趨。
3.4.4 社區活動經費來源單一
現在南寧市社區體育活動經費來源單一,主要依靠政府撥款為主,由于南寧市的體育事業場地少、設施不齊全,社會能夠提供給社區體育事業的資金非常有限,導致體育場館數量很少,場地及設施不齊全的狀況比較嚴重,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
4.1.1 南寧市社區體育活動參與者中以中老年人為主要部分;女性占優勢,離退休人員占據大部分,中青年參所占比例很少。
4.1.2 對于城市社區體育的管理,主要是由社區管理人員自主管理,但通過對城市社區體育居民的訪談了解到,管理者對社區居民進行組織和管理的力度不夠。社區體育管理部門應加強管理機制的建設。
4.1.3 社區體育活動經費來源單一,目前還是以地方政府撥款為主,對于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保障不足;場地設施建設不足,主要以社區空地、廣場以及公園為主,社區周邊的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鍛煉場地開放程度較低,嚴重阻礙社區體育的發展。
4.1.4 社區體育活動開展的情況,活動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早晨、傍晚或者晚上,活動的特點具有大眾性,娛樂性等特點。
4.2.1 加強社區體育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組織管理體系應包括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體育服務中心等,目前南寧市社區體育需要建立這樣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才能大力發展社區體育。
4.2.2 建立社區體育制度,規范社區體育行為。完善社區體育法規,為社區體育開展提供法律保障,保障社區居民更好地參與社區體育,享受社區體育、建設社區體育的權力和義務,讓社區體育真正的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4.2.3 擴大社區活動經費來源逐漸呈顯多樣化。為了更好的開展社區體育活動,經費的保障是比不可少的,政府財政撥款是一方面,更要積極拉企業贊助和社會捐助,努力擴大社區活動經費的多樣化。
4.2.4 加強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首先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有計劃地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除了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外,充分利用大中小學在職或離退休體育教師等,積極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使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的規范化[6]。
[1]孫真.對北京市城市社區體育現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10-15.
[2]王凱珍.社會轉型與中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N].北京體育大學博士論文,2004:7-9.
[3]趙立,羅秉全.社區體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1):16-l9.
[4]王凱珍.對北京市城市社區體育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4(4):10-15.
13]徐永祥.社區發展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2):11-14.
[6]任海,王凱珍,王渡.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的產生原因、現狀及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16-l7.
[7]樊炳有.試論社區服務的內容及作用[J].湖北體育科技,2001,20(4):80-84.
[8]吳樹斌,李建國.澳門社區體育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4):10-15.
[9] 王穎.我國社區體育現狀述評[J].引進與咨詢,2005(1):10-15.
[10]韓明謨思斌.社學概論(修訂本)[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2):15-18.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in Nanning City
LI Kun-qian,etal.
(PE and Health Sciences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6,Guangxi,China)
In this study,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interview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and the demand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in Su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Firstly,analysis of Suzhou City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in the community service status,on this basis,separately from the residents of the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attitude,type,nature of the service demand,demand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demand,demand situation of Suzhou city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understand the demand for social sports the instructor's performance,results showed that:the demand of Suzhou city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is very large,the demand presents the diversification tendency.Finally,based on the status research,find out the Suzhou city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allocation problem,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relativity,which is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social sports to provide direction and theory guide team to establish a high quality,Suzhou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Naning city;community sports;countermeasure research
李坤乾(1994-),廣西隆林人,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