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榮
布草是指酒店、賓館等旅游住宿業,為旅客服務時所提供的紡織品,包括棉被、棉褥、床單、被罩(套)、枕芯、枕套、毛巾、浴巾、面巾等。布草是每位旅客的日常必需品,其產品質量直接關乎人們身體健康安全,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
2015年以來重慶市纖維檢驗局執法人員對重慶長江游輪公司經營的28艘豪華游輪所涉及的布草產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抽檢62個批次。對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一些主要項目進行了檢測,主要包括纖維成分含量、甲醛、pH值、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項目。抽檢產品質量結果顯示:pH值合格率僅為44.6%,合格率較低。
游輪布草出現不合格情況,主要是pH值,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一是生產企業縮減工藝,輕視安全性技術指標。在純棉紡織產品染整加工過程中,為了增加產品的光亮、美白效果,生產加工企業要對產品進行漂白、絲光、增白,使產品具有真絲般的手感和光澤,玻璃般的靚麗和美觀,能充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然而,在進行漂白、絲光、增白工藝中,溶液的pH值為9.5~11.0,屬堿性溶液。而人體的皮膚是中性或偏弱酸性, pH值過高,就會破壞人體的酸堿平衡,使細菌進入到人體造成傷害。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直接接觸類產品pH值為4.0~8.5。因此,加工后的產品必須進行酸洗,漂洗,使產品的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在檢驗的產品中無論是新的床上用品、毛巾、浴巾,還是經過洗滌的產品,pH值大部分都超過了標準要求,有的甚至高達10.8,嚴重影響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二是洗滌企業使用劣質洗滌劑,導致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織物用洗滌劑又可分為重垢洗滌劑、輕垢洗滌劑、皂基洗滌劑、加酶洗滌劑、預去斑劑、織物柔軟調理劑、漂白消毒洗滌劑、干洗劑等。不同的紡織產品應采用不同的洗滌劑。游輪布草的洗滌應針對性選用,最好是織物用洗滌劑。洗滌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用性強、洗滌效果好的洗滌劑,而不能以購買廉價劣質洗滌劑、縮減洗滌工藝、降低洗滌質量等為手段,來節約成本。我們在抽查中發現,游輪布草洗滌一般都是外包企業洗滌,有些洗滌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縮減了過水次數和中和工藝,有些甚至直接使用燒堿,使織物洗滌后泛黃、脆硬,強力明顯下降。這些都是導致織物洗滌質量低下和pH值增高的重要原因。
三是游輪業主輕視布草內在質量,注重產品外觀。首先企業在購買布草時,只注重其外觀、花色和高檔次,忽略了產品安全性技術指標,特別是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技術指標,如pH值、甲醛含量、異味等。管理上出現了輕重顛倒、主次不分的現象。有些游輪公司在向生產者、銷售者購買產品時,只是索要資質證明,而從不過問產品的安全性技術指標。其次游輪布草都是循環使用的,管理人員只注重洗滌成本核算,忽視洗滌液殘留量超標;只注重產品表面干凈,忽視安全性技術要求,甚至不知道國家有安全性技術指標要求。
由于游輪公司對布草產品管理的放松,使生產者、銷售者和洗滌者片面以產品亮、光、挺為競爭目標,過量加入增白劑和漂白劑,又不進行酸中和,充分水洗等,如此往復,使消費者在接觸這些床上用品后,有可能誘發瘙癢、紅斑、皰疹、丘疹等接觸性皮炎,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游輪通常游弋在大海、江河、湖泊等地方,空氣濕度較大,如果pH值超標破壞了人體酸堿平衡,更易引起疾病,造成人體傷害。
由于游輪地點的不確定性,往往造成布草質量被忽視,存在監管不力情況,因此提高游輪布草質量刻不容緩。
(作者單位:重慶市纖維檢驗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