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星啟
(湖南農業大學,湖南 長沙 410128)
?
政府補助對農業上市公司收益影響的實證分析
謝星啟
(湖南農業大學,湖南長沙410128)
政府補助對于上市公司收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于具有先天劣勢的農業上市公司來說其重要意義更是不言而喻。本文運用59家農業上市公司2011-2015的面板數據,來分析政府補助與農業上市公司收益之間的關系,并根據所得出的結論給出相關政策建議。
農業上市公司;政府補助;凈利潤;每股收益變動率;政府補助變動率
(一)農業行業的較高風險性使得政府補貼成為必要
在農業行業所承受的風險中,除了其他行業所承受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外,還承受著巨大的自然風險。由于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海洋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等不可抗力風險對于農業行業的影響也就尤為巨大,對于資本投入較多,生產規模較大的農業上市公司,一旦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損失更是不可估量。面對如此大的風險,除了商業保險外,政府補助更是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必要的保障。
(二)農業上市公司的重要作用與較差的盈利能力要求著政府對農業上市公司進行必要的補助
農業是一國的基礎性行業,是經濟之本,而農業上市公司則是一國農業產業的領頭羊,地位舉足輕重。但我國農業上市公司普遍是通過擴大生產規模的方式來增加收益,盈利的增長點較少,科技投入不足,雖然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這樣的方式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增速下降,經濟出現下行趨勢,單純通過擴大生產規模的方式來增加盈利的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的市場條件。加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尤其是國外農業企業進入我國市場,這使得本就貧弱的我國農業企業雪上加霜,在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缺乏盈利增長點的弊病更將暴露無遺。為了促進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轉變發展模式,順利實現向現代化農業企業的轉型,政府補助必然是這一變革中的重要一環。
(一)變量選取
本文模型1中的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模型2中的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為每股收益變動率與政府補助變動率。具體符號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二)數據說明
本文選取了59家農業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數據以及同期的該59家農業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變動率與政府補助變動率數據。數據均統計自59家公司2011-2015年公開發表的年報,采用eviews6.0作為計算統計工具。
(三)模型建立
設定模型為:模型1:NIit=β0+β1GSit+μ1,模型2:EPSCRit=β2+β3GSCRit+μ2。其中β0、β2為截距,β1、β3為系數,μ1、μ2為干擾項。(i表示第i家農業上市公司,t表示第t年)。
計算結果顯示:模型1: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T檢驗,T統計量為3.818236。即表明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政府補助與凈利潤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且政府補助每變動一個單位,凈利潤變動2.805568個單位。該結果無疑表明了政府補助對于農業上市公司存在著顯著的正向影響,政府補助的增加對于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存在一定貢獻。模型2: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都無法通過檢驗,T統計量為-1.176358。即表明每股收益變動率與政府補助變動率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政府補助的變動對農業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變動不存在顯著影響。

表2 檢測結果
(一)結論
1.政府補助與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息息相關
從模型1得出的結果中不難看出,政府補助與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的正向關系是相當明顯的,即說明政府補助對于農業上市公司的凈利潤還是存在一定積極影響的,政府補助在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中占有一定比重。增加對農業上市公司的補助,對于增加農業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是有幫助的。
2.政府補助的變動與農業上市公司收益的增長無關
從模型2得出的數據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政府補助的變動與農業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變動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即政府補助與農業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長無關。雖然在模型1中,得出政府補助與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但這與模型2中的結論并不沖突,結合模型1所得出的結論,可以了解到,雖然政府補助對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具有積極貢獻,但其變動并不能帶來農業上市公司收益的長期增長,這也就說明了政府補助對于農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從其系數的符號上分析,政府補助對于農業上市公司收益的增長反倒存在著一定的負相關關系。當然,這與政府補助在農業上市公司遭受自然災害時會增加的特點也不無關系。
(二)政策建議
1.對農業上市公司遭受的自然災害進行精準補助
農業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的是農業領域的生產經營活動,由于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約束較大,自然災害對于農業上市公司收益的影響也遠遠大于從事其他產業的上市公司,這也就使得農業上市公司比其他上市公司承擔著更大的風險,而政府補助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企業分擔這部分風險。但以往的補貼通常在發放后政府就沒有再進一步跟進,介于目前農業上市公司的非農化經營趨勢,這部分補貼很有可能被運用于其他領域而非遭受損失的農業類業務,這于政府發放自然災害補貼的目的相悖。為了使補貼發揮切實的效果,政府應在補貼發放后繼續進行監督,保證補貼運用到了受損農業生產的修復與提升上。
2.增加對農業上市公司科技創新補貼
農業上市公司較低的盈利水平與農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較低的科技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盈利能力較差,從而導致缺乏科技創新資金致使科技水平落后,這一惡性循環如果沒有增量資金的扶持將難以打破,而政府補助則恰好可以充當打破僵局的角色。在增加農業上市公司科技創新補貼的同時,與之前的自然災害補貼一樣,需要進行補貼發放后的切實監督,確保科技創新補貼用到實處,防止農業上市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將資金運用于時限短、盈利快的其他領域經營中,確保農業上市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除了發放補貼外,政府還應為農業上市公司牽線搭橋,為農業上市公司與農業類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創造條件。
3.降低對農業上市公司落后、過剩產能的補貼力度
長久以來,農業上市公司依靠經濟增長紅利,采用單純擴大生產規模的方式來增加公司利潤,但這樣的方式隨著經濟增長的趨緩和市場競爭的增大以變得不合時宜。政府補助除了是一種經濟手段外,更是一種行政引導手段,通過減少對于落后、過剩產能的補貼力度,并逐步取消對其的補貼,以達到通過市場的手段實現對落后、過剩產能的淘汰,促使農業上市公司轉型的目的,從而實現農業上市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 周俊佑.不同類型政府補助對企業財務業績的影響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3.
[2] 張京京,孟全省.農業上市公司獲利能力與政府補助關系的實證分析[J]. 經濟師,2010,2010(9):90-90.
[3] 楊曉娟.農業上市公司政府補助會計核算統計分析[J]. 北方經濟:綜合版,2010(22):29-30.
[4] 楊曉娟.政府補助對農業上市公司業績影響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1.
[5] 胡曉寧.政府補助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4.
[6] 彭代武,宣云,林曉華,等.股權結構、終極控制權配置與政府補助——來自農業企業的經驗證據[J]. 宏觀經濟研究,2013(9):77-85.
[7] 張京京.財稅優惠對農業類上市公司發展能力的影響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