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國際珠寶展于10月13日在上海開幕,中國珠寶玉石原石交易平臺第六批交易品上市。
互聯網+模式下,普通投資者怎樣參與珠寶原石投資?
高品質彩寶及“顏值”高的半寶
有投資價值
劉珮伊(珠寶鑒定師)
胡潤百富發布的《2014-2015中國超高凈值人群需求調研報告》顯示,藝術品方面,中國富人在珠寶玉石上的投資最多。值得注意的是,珠寶玉石投資收藏的熱門種類已不再是鉆石。
據《2010-2015年中國珠寶首飾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分析,近幾年彩色寶石價格每年漲幅都會超過10%,2014年至今國內彩寶類產品的價格整體上漲超過30%。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出現了彩色寶石市場。30多年過去,現在也僅有幾種中高檔彩色寶石被中國人初步認知,大多數國內消費者還停留在只知道寶石名字或者完全沒有概念的階段。
天然寶石多是不可再生的,高品質寶石產量更是有限。當下國內彩色寶石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消費人群不算很多,有不少剛開采出來的高品質寶石可供挑選、投資和收藏。與此同時,一些普通投資者就算得到高品質寶石也“不識貨”,最終讓行家“撿漏”的幾率不小。但彩寶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未來一旦被國內投資者普遍認知,價格自然就會不同于現在。如果投資消費者越來越多,開采量趕不上消耗量,那高品質寶石就會越來越難找。因此,高品質彩寶要趁早入手,越早入手則后期投資回報就可能越大。
目前,高檔的紅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寶石在歐洲、美國、中東等市場都受到認可,流通和拍賣很容易操作。而顏色多、品質好、開采量少的中檔半寶石正在逐漸發力,比如坦桑石。中檔石的被認知度比高檔石更低許多,但“顏值”頗高,我認為是未來最大的升值潛力群體。普通投資者如果資金預算有限,可以先從投資坦桑石之類的半寶石入門。
珠寶變現相對不易,
投機心理要不得
韓璐璐(寶石收藏者)
受文化潮流和資本炒作等社會因素影響,某一段時期消費者對于某種寶石會有突然狂熱的喜好,比如翡翠、碧璽、琥珀等種類的價格都曾擁有陡峭的上漲曲線。總體來看,珠寶的價格呈上升趨勢,中高品質的珠寶收藏3年以上,會有約50%到100%的增值。
切記!珠寶投資不能有投機心理。良好的流通性是判斷一件投資標的的重要標準。投資珠寶,目的是為了保值升值,不是為了鎖在家中孤芳自賞。隨著經濟發展,珠寶的變現渠道的確在逐漸豐富,但總體來看變現還是不太容易。不管盈利與否,股票和黃金都是可以馬上變現的,但是目前國內銀行很少開展珠寶抵押置換業務,珠寶原石類的資金回流相對較慢。
雖然變現比較困難,但是我還是看好投資珠寶,理由是從長期來看,珠寶投資穩定,風險較小。
相比較于古玩書畫的神神秘秘,寶石有著科學的鑒定依據與清楚的分級標準。收藏者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知識或者咨詢專家來獲得這些信息。珠寶玉石的市場價值比較公開透明,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前可以把預算算得明明白白。還有一點,大部分寶石的耐久性良好,所謂“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收藏高品質的寶石可以傳給子孫后代,流傳千百年。
我建議,投資者首先要精準定位投資對象,然后有針對性地做足功課。價值連城的“頂級貨”并非人人都可擁有,優質的有收藏價值的寶石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要想實現保值,首先要選擇市場長期認可的寶石,對突然火爆的新品類則要高度警惕;低價珠寶可以佩戴,距離投資保值尚遠;對于目前市場接受度高的半寶石,則可以謹慎選擇一些精品。
原石收藏,
可能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郭亮(職業投資者)
當前,房市起伏,股市震蕩,證券基金市場也相繼受到牽連,銀行理財產品進入低息時代,而貴金屬、稀有金屬和石油也由于市場秩序混亂而走向低迷,從這些行業流出的閑散資金勢將何去何從?
我覺得將有部分資本轉移到文化藝術行業。原石收藏,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不管市場環境怎么變化,最終能夠保值增值的永遠是那些帶有高度稀缺性的收藏料。在新疆,以前多的時候每年供應500噸和田玉山料,其中好的料子占比不超過10%~15%。近年來,隨著供應量減少,好料就更稀缺。
韓料、青海料和俄羅斯料對新疆和田玉形成巨大的市場沖擊。但是,高端料的市場地位并不受舶來貨的影響。具有強大市場號召力的羊脂白玉,至今在市場上仍是一石難求。很多人都說市場行情不好,但是一旦有真正的羊脂白玉籽料出現,再貴也有人要。2016年年初,一塊23克的羊脂玉籽料觀音售出價格為53萬元。
藏料沒錯,藏器有理。
關鍵在于,無論是哪一種收藏形式,都應該設定較高的品位與標準。對于投資者來說,只有投資精品,才能在逐漸規范的市場中獲利。比如,相比價值千元的和田玉,萬元以上和田玉顯然更具收藏價值。
但這也不代表貴的就都是對的。收藏玉石,不能把它看成一塊“瘋狂的石頭”來收藏,更應把它看成一件藝術品,這不僅要求收藏者對玉石原料本身有一定的認識,更需要收藏者有著獨立的審美能力,對玉器作品背后的設計理念有獨到的鑒賞力。
經過過去幾年的市場調整,翡翠、和田玉等的價格已接近底部或在底部徘徊。當經濟形勢好轉,預計玉石價格將快速上升,所以現在不失為買入的好時機。
與互聯網疊加是好事,
但如何“標準化”?
徐正源(互聯網金融分析師)
珠寶玉石原石交易平臺的功能是,將珠寶玉石商品“作為金融資產納入個人和機構的理財范圍”,或者說將其轉化為“金融工具”。
通常來說,珠寶玉石的變現渠道有三:一是拍賣會,屢創天價的珠寶交易也大多是在這種場合完成的;二是典當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典當行的優勢所在,但典當價格對賣主而言卻不那么可愛;此外還有二手珠寶寄賣行,藏家可以帶著自己的寶貝到寄賣店作評估,雙方協商售價范圍,然后將珠寶放在寄賣店內待售,賣出后方可拿到現金。一旦成交,寄賣店會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而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寶玉石交易市場的壁壘,消除了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使寶玉石交易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互聯網電子盤進行交易,線下寶玉石商品進行交割。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民諺有云:“黃金有價,玉無價”。事實上,玉石不是沒有價格,也不是沒有標準,但是和鉆石相比,它的確沒有一套嚴格、明確的分類等級標準及相應的價值體系。因此很多投資者、消費者對玉石“心中沒底”,望而卻步。
百年前,歐美各國進入資本時代后,鉆石進入資本市場前必須先分等定級。同樣道理,當把珠寶玉石原石搬上互聯網,期待其與互聯網疊加,締造出新一輪珠寶玉石投資的創富效應時,以“標準化”實現交易雙方的信息對稱就至關重要。我認為,只有逐漸實現標準化,擠掉作為金融產品的珠寶原石交易領域的“水分”和“泡沫”,才能最終實現珠寶原石互聯網交易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