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雪芹
刺繡工藝或者經過刺繡加工制作的紡織產品被稱之為刺繡,通過繡針穿引絲、棉、毛、化纖等等材質的線在絲綢、布帛等材料上憑借這繡針往返穿刺,在紡織材料上留下痕跡,細密排列組合成栩栩如生的畫面或者絢麗多彩的裝飾圖案的特殊工藝,不論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刺繡和花邊工藝都有著悠久傳統,尤其在中國等文明古國,其歷史更是悠遠,技藝更是精湛。
民族刺繡概念
我國的刺繡文化源遠流長,作品也十分的廣泛豐富,民族民間刺繡是一種民間文化的外化形式,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直接為人民百姓的服飾文化增添了豐富的精神內容,這些刺繡內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某種經典的文化意義,通過時間的沉淀,它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刺繡工藝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體系,每個地區有著本地區明顯的地域特色,尤其以蘇、粵、蜀、湘等地的刺繡最為突出,被世界所公認,稱之為“四大名繡”,我國的民族刺繡,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民間手工藝,是各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實用品,作為民族文化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積累、升華形成各民族特有的風格。蜚聲中外的“四大名繡”,針法細膩精湛,常常因為他們繡的“像”“活”,博得人們陣陣喝彩,但是如果說漢繡是繡給人的禮物的話,那么我國苗族傳統的苗繡是繡給祖先和神靈的禮物,區別在于靈魂、精神、意義,一個是“物”,一個是“靈”。
苗繡的區域性
苗族主要分布于我國貴州、湖南、云南、廣西、廣東、四川等地區,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 苗族刺繡也因為地區不同而有著明顯的地域性,例如黔東南地區、湘西地區等等,色彩、圖案也都有些不同,黔東南地區是我國苗族聚居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苗族文化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地區,苗族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除了口頭文學以外,最為主要的傳播途徑就是服飾上的刺繡圖文了,這些圖案也都大多保留下來了,刺繡上的紋飾也成了苗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載體,讓服飾上的裝飾性圖案具有承載文字與圖像的功能,不僅僅是裝飾性的意義了,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在紋飾上的創造力往往強過于有文字的民族。
苗族地區的服飾色彩濃艷鮮麗,形象古樸夸張,紋樣造型保留了遠古祖先的痕跡,圖案內容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大多都保留了傳統的圖案和色彩構圖等等,湘西地區的刺繡受到了較為明顯的外界影響,圖案、紋樣、色彩以及表現題材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其中多為帶有裝飾性的寫實花鳥,也有吉祥、長壽、喜慶等表現題材。此次論文主要研究黔東南貴州苗繡的特征以及色彩分析,通過對黔東南的刺繡色彩、圖案、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研究。
苗繡的主要紋樣解讀
1.蝴蝶紋
苗族敬奉蝴蝶,認為蝴蝶是萬物始祖,他們恭敬的吧蝴蝶成為“蝴蝶媽媽”,在傳統刺繡中,總是可以發現蝴蝶的蹤跡,對蝴蝶媽媽的敬仰成了苗繡里永恒的主題。
2.魚紋
苗繡里的“魚”不是在水里的,苗家古歌里說魚是有楓木的鋸末飄到水里衍化來的,它是女性的象征,從形狀,寓意,都在象征著女性,是寄托了求孕多子的吉祥符號。苗區繡片上能頻繁的看到“陰陽魚紋”,引人深思,這些類似于漢族道教文化中的陰陽圖案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也不是普通的裝飾圖案,肯定有一定的含義,而從早期采訪苗家老人的報道中了解到這個代表“一家人”的含義。
3.饕餮紋
在夏商周時期青銅器、古玉器、古石器中有個著名的圖紋“饕餮紋”饕餮紋源于5000多年前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也是苗族先民蚩尤九黎的發祥地,饕餮紋是好多動物圖案的結合體,含義十分復雜,在夏商周以后幾乎失傳的圖案,卻在苗族服飾中所保留了下來。
4.太陽紋
很多書上都把太陽紋稱之為“銅鼓紋”,也是與這個紋的形狀有關,這個紋樣是被中華各民族廣泛使用以及被賦予尊貴含義的圖案,在苗族古老的傳說中,部落人民在戰爭遷徙的時候,由于向往光明而追逐太陽,一直往西到了黔地,被這里的高山所阻擋,從而定居此地,雖然這是一個傳說,但是從這些傳說中可以了解到苗族先民對于太陽的崇拜和執著。
5.萬字紋
在印度、古希臘、波斯等國家,這是太陽和光明的象征,后來成為佛教的護身符,被解釋稱為“吉祥云海月”經過考古發現,在甘肅、青海等地區,“萬字紋”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中早已出現,并非從印度傳教過來的,萬字紋寄托了人們對光明、吉祥、興旺的美好愿望。
6.乳釘紋
乳釘紋是一圈圈線從外向內纏繞編織,或者是凸起的乳排列成單行或者方陣,這種紋理是青銅器上最簡單的紋飾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漢文化常用的紋飾之一,例如中國古代建造的紅漆的大門上的黃色凸起,都是古代母系崇拜的象征。
苗繡色彩分析
苗繡的色彩主要有朱紅、品綠、青、粉紅、桃紅、天藍、黑色、金色等等,色彩以紅色系為主,粉色系為輔,純度較高的藍、綠作為色彩間隔中的點綴,配色以暖色系為主,中間以純度較高的粉色、金色形成對比,色彩協調,配色以通過大面積的主色,小面積的膚色間隔裝飾產生精致細膩的效果,常常會使用綠藍、黃紫的對比形式,顏色既對立又統一,整體顏色沉穩,溫柔和諧,典雅生動,擁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小結
人類只有文化的留存才能穿越無情歲月的消融,成為積累文明的重要載體,苗族在幾千年的動蕩中,沒有留下文字記載的歷史,但是卻用苗族婦女的一雙雙巧手留存下歷史的痕跡,是苗族婦女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通過苗族服飾上的紋樣符號,能感覺出它所承載的重量,它的精美難以用語言形容,著名漆畫家喬曉光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苗繡“世界上很多國家和民族的婦女有善于刺繡,水平最高者,我認為是苗繡,堪稱第一”。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