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郭紅鋒
教你制作星系模型
◎文圖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郭紅鋒
自從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第一臺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和理解越來越深入。后來,天文學家們陸續(xù)發(fā)現了一些云霧狀天體—星云,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還為100多個星云編制了星表(世人稱為“梅西耶星表”)。
1924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用當時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威爾遜山天文臺2.5米直徑的望遠鏡觀測仙女座星云,發(fā)現星云是由許多恒星組成的,并推斷出仙女座星云是銀河系之外的恒星集團。因此,仙女座星云改稱為仙女座星系。目前人類可以觀測到10億個以上的星系。
下面,我們要帶領同學們做一個星系模型,大家一起動手吧。
1. 一張直徑大約50厘米的圓形厚紙板
2. 彩色亮粉
3. 剪刀、尺子、膠水、彩筆
4. 大號縫衣針
5. 結實細線
6. 3個有孔的小紐扣
7. 打印出來的星系分類模板(見圖6 )
1. 按照模板中星系的樣式剪出每個星系;
2. 在星系的一面涂上膠水,散上一兩種顏色的亮粉,晾干;
3. 同理,裝飾星系模板另一面。
1. 把圓形厚紙板作為模板,在距離圓邊約3厘米的地方,用鉛筆做出3個等分標記(見圖1);
2. 剪3根60厘米長的線,線的一端穿針,另一端打結(見圖2);
3. 拿一個有孔的紐扣,用針將3根線分別從圓形模板的三個點穿上來,再分別從紐扣的孔穿出,從而把模板上的三個點和紐扣連接起來,做成一個可以掛起來的圓盤(見圖3)。
1. 在圓盤模板的另一面(底面),用鉛筆做上12個記號(見圖4),這些記號就是懸掛各個星系的位置;
2. 給每個星系剪一根線,在末端系好一個結,用針線穿過星系,把線的另一端縫在圓盤底面(見圖5);
3. 調整各星系與圓盤之間連線的長度(也就是把星系掛在不同的高度),這樣各個星系之間就可以自由旋轉,不會相互撞到;
4. 把你制作完成的星系模型掛在天花板上,或其他高處。
(注意:把它們放置在平整的地方晾干,否則星系漩渦臂部分可能會翹起來或者垂下去。)

圖1

圖2

圖3

圖4

圖6 星系分類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