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娟 孫小芳
優質護理在兒科病房開展的效果分析
●胡素娟 孫小芳
目的:探究優質護理活動對于兒科病患的效果,以此尋求更為合適的護理方式;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兒科患兒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對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觀察組采用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服務,隨后對護理前后的相關統計數據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在不同的護理模式下,采用優質護理服務的觀察組,其護理質量考核評分及其護理后的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性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用優質護理方法對兒科病房的患兒進行護理,不僅能夠得到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也更大的促使患兒的病患及早得到有效治療。因此值得在臨床上對此種方法進行推廣運用。
兒科;優質護理
一般的情況下,兒童出現病痛都會有著較為明顯的身體反應以及情緒變化,出現哭鬧等現象,而這一現象更多的是在兒科病房發生。為此,為探究出更好的護理方式,從兒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期間采用自制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并參考相關質量考核制定出符合本院的患兒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標準,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220例兒科患兒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兒平均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兒年齡段在10個月至7歲,平均6.3±1.21歲,病程從5天到2個月不等;觀察組患兒年齡段在11個月至7歲,平均6.2±2.03歲,病程同樣為5-60天不等。對比兩組患兒的一般臨床信息,每組110例,病癥、年齡、病程等均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有對比性。
1.2 方法
護理期間,對于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而觀察組則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具體如下首先,從醫院護理人員的護理專業素質著手,選擇綜合素質較高的一批醫護人員,形成醫護小組,安排責任區,制定各班工作流程、職責、標準以及優質服務考核標準、績效考核實施方案,并參考相關質量考核制定出符合本院的患兒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標準,及時對方案的實施與否進行跟進,監督其落實與否。
隨后,對于新進患兒進行環境熟悉的引導,每一個新進患兒,亦或是成人病患,對于醫院的環境都是一種很陌生的感覺,同時加上自身對于病癥的猜測或者病痛的干擾,很容易使得病患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等情緒,對后續的治療會產生很不利的后果[1]。所以,責任下分之后,要求醫護人員及時的同患兒進行溝通,從視覺、聽覺、感知或是咨詢患兒家屬等方面尋求其盡快熟悉環境、排除不良情緒的適合方法,在這,主要從兒童感官最喜歡的色彩方面對科室病房進行色彩潤飾,包括設置獨特的粉色墻壁、張貼卡通漫畫、更換其喜歡類型的窗簾等,以此營造出如家一般舒適、溫馨的病房內環境。
再者,采用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及早的使得患兒或者其家屬更好的對患兒的病癥進行了解,以此使得患兒及時家屬能夠最大化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從而促進病患的早日康復[2]。期間,各責任區科室護理人員均采用宣教語言、宣教圖片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比如,采用辦兒童教育宣傳欄、制定兒童健康教育活動計劃表、匯集患兒家長進行集體溝通等,不僅使得病房走廊最初可見健康宣傳知識,整體上使得醫院氛圍也變得生動活潑,也有利于病癥預防的宣教和指導,為后期減少疾病復發以及同類病癥數作以鋪墊。最后,通過自制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兒進行調查,護理期限根據患兒病癥不同而有所不同,為便于統計相關數據,規定每月進行一次質量考核以及滿意度評價,最少維持兩個月。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獲得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通過(X±S)來表示計量資料,對于兩組間的比較通過t檢驗的方法,最后使用百分率的形式來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的對比則采用X2來檢驗,若兩組數據之間對比P>0.05,表示兩組數據之間無顯著性統計學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反之,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的統計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質量考核成績比較
如表1所示,為兩組患兒護理質量的對比,質量考核指標包括基礎護理、一級護理、住院患者滿意度、病區管理、護理安全等[3]。從護理前后的所收集到的質量考核表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之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考核成績比較
2.2 兩組患兒及家屬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
如表2所示,為兩組患兒及家屬滿意度調查結果的比較,總滿意度為從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四個維度中選前兩者的病患數合計同該組總病例數之比。從表中可以看出,兩組患者通過不同的護理方式之后,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兒及家屬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n=110(%)
臨床護理對于患者的病癥康復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能夠及時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使得患者在感官上弱化病癥的疼痛,心理上感受到被護理的溫暖,從而有利于后續的診斷或者治療。隨著近些年的護理學發展,護理方面有著長足的發展,但是,對于兒科病房患者來說,其并不同于成人,患兒不僅在身體承受能力以及心理方面都不及成人,而且患兒病情反復較大、自身抵抗力較弱,所以就需要更為細膩的符合患兒的護理服務。此次研究結果證實了優質護理方法對兒科病房的患兒進行護理,不僅能夠得到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也更大的促使患兒的病患及早得到有效治療。不過,由于患兒的情緒等的影響,使得優化護理服務期間仍出現些許小的不滿意,盡管得到有效的處置,但對于護理人員方面,仍需要強化職業素質、規范護理服務,加強專業知識理論學習、保證護理技術過硬,提高服務意識、轉換服務理念,最大化的減少患兒護理期間的護理失誤提高護理質量。
(作者單位:高安市人民醫院)
[1]張小霞.兒科病房實施優質護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2:3.
[2]伍心蓮,喬玉香,楊佳紅等.優質護理服務在兒科護理安全文化中的重要價值[J].西部醫學,2014,07:952-954.
[3]蘭祥玉,陳靜.優質護理服務對兒科護患關系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28:5893-5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