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當前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雖然人們的看法不一,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女性性別歧視是導致其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過對就業市場上女性性別歧視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的分析,意在尋找一條消除女大學生性別歧視的正確道路,以便有效緩解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進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女大學生;性別歧視;表現;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D669;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47-0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女性解放運動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女性逐漸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在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女大學生日益增多。然而,隨著我們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改革開始攻堅克難,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減少,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連大學生就業都是相當的困難的事情,而就業中的性別歧視作為大學生就業難的表現之一也愈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就業性別歧視是指勞動生產率條件相等或近似的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或受雇者在就業時,僅僅因為性別的差異而不能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以及工資、配置、升遷、培訓機會等就業安全保障的平等待遇,從而其平等就業權受到損害的現象[1]。
一、我國女大學生性別歧視的表現
在我國的就業市場中,常常出現重男輕女的現象,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也會受到歧視。近幾年,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加,而市場需求趨于飽和,大學生找工作變得尤為困難,尤其是女大學生。造成女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就業市場上存在的女性性別歧視。
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少招甚至不招女性,這構成了對女性極其嚴重的性別歧視。一些用人單位對女性的要求近乎百般挑剔,對女性提出了除職業要求以外的一些額外要求,如身高、體重、容貌的要求,甚至還在有無戀愛上做文章。東南政法大學的調查顯示,畢業后找工作過程中有70%的學生經歷過歧視[2]。在評估就業歧視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女性大學畢業生時,一項來自山東省的7311名女性大學畢業生的調查顯示,52.8%的被調查者認為“很嚴重”,44.4%的認為“一般嚴重”,僅有“2.8%”認為“不關注”[3]。從上述數據和事件中可以看出,就業中的女性大學生性別歧視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此外,有些就業單位在工資方面歧視女性,男女從事相同的工作,男性比女性獲得更高的報酬,這是一種違反同工同酬的現象。
二、我國產生性別歧視的原因
(一)從女大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女性相比于男性來說,在生理和心理上處于弱勢地位,總所周知,女性體力上比不上男性,一般家庭都是窮樣男富養女,使得一些女大學生比較嬌氣,并有公主病,心理素質也較差,而且不能吃苦,在一些條件艱苦的行業,比如造船、機械等,就業單位更偏向于男性。其實,女大學生受到歧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女性有生育期,企業在招聘時需要考慮到女性在生育期間所產生的生育成本。而對于企業而言,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的,為了避免錄用女員工所帶來的生育成本,所以企業偏好于錄用男性。
(二)從國家和企業的角度來看。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在物質文明方面還是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方面相比于西方國家來說都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其表現之一就在于國家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這使得女性在生育期間的工資和福利還必須由用人單位來承擔。這就使得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作為市場主體之一的企業之所以不喜歡招女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女性在結婚后懷孕、生產期間是不能工作的,而企業卻仍需要支付正常的工資,這會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在支付相同工資水平的情況下,由于男性因為不存在生育這一問題,因而對企業創造的價值更大,所以受到企業的青睞。對于這一現象,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在這方面并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消除企業的顧慮,進而保證女性平等就業的權利。
三、解決性別歧視問題的對策
(一)健全就業和勞動市場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加強相關法律的貫徹實施力度。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就業中的性別歧視,還是從源頭抓起,從立法上來保障女大學生的合法就業權利。政府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平等的就業制度,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保障女大學生就業的各種權利,消除就業市場的性別歧視,給女大學生提供一個公平的就業環境。從立法上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就業的權利,應專門制定關于女性性別歧視的法律,同時加強對女大學生生育權利的法律保障,對于侵犯女性就業權利的組織予以嚴懲。
(二)加快建立完善的生育保障體系,培養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女大學生受歧視的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錄用女性所產生的生育成本,而男性大學生卻不存在,作為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企業勢必會趨利避害,更傾向于選擇男性。女性為社會承擔了生兒育女的責任,為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此所產生的性別成本由女性獨立承擔顯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完全由企業承擔,無疑會加重企業的負擔,從而影響其用人的積極性。面對這一女性難以克服的劣勢,顯然需要政府的介入。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成果顯著,但我國在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便是其中之一。企業雖然是營利性組織,但也應培養社會責任感,要講良心,女性生育兒女是為了人類的繁衍和發展,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應該值得嘉獎。但事實上,很多企業只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社會責任,因此,對于政府和社會來講,要加強對企業的反歧視教育,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總之,女性就業歧視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重視和消除女性就業歧視、真正實現男女平等就業是我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業歧視現象的存在是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精神相背離的,這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我們正確對待和解決。
參考文獻
[1]黃琳.勞動力市場中性別歧視的社會成本分析[J].人才開發,2005(12)。
[2]閻玉,楊影.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探析[J].勞動保障世界.2006(5)。
[3]石瑩.大學生就業中的歧視現象:基于離散選擇模型的實證分析[J].浙江學刊.2011(1)。
作者簡介:周立環,1990- ,男,山東省濟寧市人,任職于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職稱:助理社會工作師,職務:無,研究方向:應用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