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紅
摘要:教育需要心靈的溝通,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師的師愛和人格、教師的學識和氣質是教育的載體和風帆,學生好學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所攜帶的課程資源是否豐富,是否藝術,是否魅力。
關鍵詞:好學;情感;魅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32-01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樂知者也一定好知。因為有以苦為樂,知難而進的學習態度就會好知、廣知、深知。然而,這里的動力就是好知情感作用。實踐證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好知情感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必須的。
一、營造愉快氛圍
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正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兒童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好奇心、驚異感和強烈求知欲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會使注意力特別集中而持久,他們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迅速提高,這一切會給整個學習語文帶來動力和享用的功能。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情入手,以情激情,才能彈奏出優化語文教學的美妙樂曲。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文,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口頭作文訓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口頭語言表達、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能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富有藝術性的語文教學開端,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并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學、愛學。
二、教師熱愛學生
小學生很渴望得到老師的愛護,關心,希望老師態度平和,熱情。希望老師能象父母一樣的喜愛,親近和關懷自己。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可以贏得學生對老師所教學科的認可與喜歡。有的老師是這樣做的:
1.給學生以生活上的關心,愛護,并隨著交往的深入而成為學生親密的朋友,甚至充當“父母 ”的角色,給學生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尊重和信任學生,意味著教師應學會蹲下身子看學生,欣賞學生的“未成熟狀態”。千萬不可泯滅了童心,也不可扼殺了他們的稚氣和憨態。在教育過程中,放任他的自由,放飛他們的天性,其教育效果要比那一本正經地限制和約束要強百倍。
2.對學生個體存在價值和個性發展愿望進行肯定,也就是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從“心理保健醫生”的角度。深入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愿望,理解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從而使他們深切地感受到教師的民主和誠摯。
3.教師對學生的發展,對學生未來造就的可能性懷著依賴和鼓勵的態度,并在行為上表現出嚴格要求和有效支持,把“權威”和“導師”的作用,用表情,手勢,語言等方式“無意識”地告訴學生:老師相信你一定能進步,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一定有發展前途!老師的期望將會換來對語文學習的期望效應。
三、講究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藝術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是以下兩點。
1.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生動性、趣味性。教師形象生動的比喻,風趣幽默的話語,傳神動人的姿態,繪聲繪色描繪,都可以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 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學生,把課堂變得生機、活潑。
2.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教育性。語文教師既要當好“經師”,更要當好“人師”,在課堂上不但要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自己的國家。因此,教學語言一定要有教育性,是學生通過健康的思想教育,達到心靈凈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的境界。
3.課堂語言應具有審美性。一個語文教師文雅的談吐,豐富的表情,流利的普通話,上課時或慷慨陳詞,或娓娓而談,或言已盡而意無窮,都會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都會啟發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 . 要知道這種“親其師”的感情一旦產生,“信其道”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四、教師要展示魅力
教師必須在學生中樹立威望,威望的產生則依靠自身的魅力。魅力,就是對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別人就愿意多讀,人有魅力,別人就愿意與之交往。一個教師若有魅力,學生就喜歡多親近,聆聽其教誨,突出表現以下三點。
1.教師應當會“說”。教師的聲音必然充滿熱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具有吸引力,產生號召力。說話清楚有力,生動風趣,思路清晰,應當是每個教師的基本功。“非禮勿言”是《論語》中的一句話,意思是不合乎禮儀的話不要說,使用規范,正式和文明的語言,應當是每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師德。要從教師的語言中充分展示教師的師德修養、學識才華和人格品位。
2.教師應當會“笑”。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笑口常開,這樣才能贏得滿堂春風,既有利于調動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又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切忌道貌岸然、居高臨下。教師一走進教室, 帶著愉快的情緒, 良好的教學心理, 和顏悅色的表情, 優美端莊的儀表, 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感染力。要教人,先做人,做一個笑對人生的人。學生在你的微笑中學會關心、諒解、善待他人。親近老師、親近學科、積極學習,共同進步。
3.教師要愛崗敬業。一個教師如果缺乏敬業的品質,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習慣,也不會有長期的智力積累,就更談不上教書育人、受人尊敬了。教師就是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所有的學生,無論是富裕的還是貧困的,無論是城市的還是鄉村的,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調皮的還是聽話的,都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愛, 教師必須淡泊名利,樂于奉獻,不必因為那些“暴發戶”們在你面前一擲千金而自慚。如果你能以滿腔的熱情去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在學生的心目中,你的地位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學生的發展也會是蓬蓬勃勃的,學習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總之,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好學情感的培養,因為情商遠遠高于智商,古今中外很多例子都驗證了只要一個人喜歡做的事,就會想方設法克服重重困難最后達到成功。因此,培養學生的好學情感萬萬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M,2001年教育部頒布。
[2]《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概論》 M2005年 南京大學出版社 。
[3]《小學語文教師》M﹙2006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