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俊娜與康蕾同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女性藝術家,她們的繪畫受到許多人的欣賞。她們的學習經歷,成長背景有相似卻也有不同的地方。她們的作品體現寫意性的同時還有其獨特的個人風格。夏俊娜是一個很"純"的畫家,她既不靠觀念的介入,也不靠材料的堆砌,她只在保持繪畫的一種"純粹性"。她畫畫不需要草圖,也不需要參考資料,一切都是從第一筆開始,從畫的過程中生發出來。夏俊娜的畫充滿詩意,她學習西方油畫的同時結合中國傳統文化 ,創作出具有寫意性的繪畫作品。康蕾從文化深處吸收中國藝術的精髓,將寫意性的語言融合在油畫語言中。她的創作筆觸不斷層疊,既不勾勒,不追求雕塑般的塑造,不放縱。保持著形象的合理性。作品兼具寫意性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個人風格。
關鍵詞:夏俊娜;康蕾;寫意油畫;個人風格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20-01
一、夏俊娜與康蕾繪畫風格的形成
夏俊娜,1971年7月16日出生于內蒙古,祖籍山東。父親、母親均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機械專業,父親喜愛文藝,且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其祖父李景開是中國第一批赴法學習西方美術的留學生,回國后在天津美術學院任教。夏俊娜童年在內蒙古度過。1984年因父母調動工作舉家遷往威海,就讀于威海市第二中學,師從美術老師叢建子先生學習國畫人物,初步學習繪畫藝術。198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接受嚴格的傳統學院藝術訓練。在此期間申玲老師對夏俊娜的影響很大,并為以后的繪畫風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礎。1991年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后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師從聞立鵬、葛鵬仁、王玉平先生,探索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現當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間習作、創作多次獲獎并被學院收藏。199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夏俊娜在學習過程中受到過許多大師的影響,畢加索的藍色時期、勃拉克、印象派與后印象派,巴爾蒂斯以及佛萊西斯卡、波提切利等,她并沒有刻意去模仿大師。她稱自己很少進圖書館翻畫冊,也很少認真地去研究某家某派,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天性本質和藝術穎悟在創作。
康蕾生于1975年,從央美附中到中央美術學院大學本科,再到攻讀央美碩士研究生學位。在學院期間培養了扎實的基本功。除了平時的學院訓練以外,她喜歡讀書,喜歡京劇,也喜歡書法和國畫。在掌握油畫技巧的同時,研究如何將傳統中國畫的寫意性融入油畫。康蕾的作品有少數民族系列如《塔吉克1》、《喀什的春天》等作品,戲劇人物系列《青花—名伶系列》、《木蘭花》、《舊韻遺風》等。康蕾迷戀京劇,更被它有限的程式化的語言寄寓的無限想象空間所折服。如《戲韻系列》她用圓框刻畫生、旦、凈、末、丑,一方面取“圓”的形態完滿,另一方面“圓”代表和諧圓滿的理想境界如。康蕾多年衷心于畫向日葵,她有感于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向日葵給康蕾帶來深刻的感受“向日葵燦爛大氣而不嬌弱,有著強大的感染力和生命的張力即使到了盛開后的干枯,仍有美麗頑強的風姿。”新近展出的展覽《青花》《樂園》系列。
二、夏俊娜與康蕾繪畫風格分析
(一)夏俊娜與康蕾繪畫風格表現出的共同特點。
夏俊娜的油畫有很強的寫意性,她的畫多輕松唯美,她的畫面常常呈現出國畫中的用筆,點、擦、勾、涂、揉,其造型處于似與不似之間,她的畫面色彩多是高雅的灰調,她的色彩中有西方古典繪畫的沉穩、神秘又有印象派的浪漫。夏俊娜畫畫不用參考資料,不畫草圖,憑借自己的意愿與感悟進行創作。她的畫面安排隨意,她的色彩用筆都比較朦朧,畫面呈現一種潮濕的、暖暖的、憂郁的、模糊的似夢似幻的畫面意境。齊白石說,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用在康蕾的畫中可以理解為,把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視覺現象做挪用,用視覺的相似性來做視覺的形容和比喻。繪畫的視覺作用不僅作用于眼睛更重要的是傳遞感受。將感受放在繪畫中,那么繪畫必然是寫意的。寫意性必然通過似與不似的造型、個人化的色彩以及畫面氛圍等方面有所體現。康蕾的繪畫是寫意的,“向日葵”是康蕾反復畫的一個題材,在此系列的繪畫中,或是明亮的黃調、或是白灰的枯調、高雅的灰調、紅白的懷舊調。畫中人物置于向日葵中或凝望或回首或細思。她沒有將向日葵和人物畫的太寫實,而在人物和向日葵的塑造上趨于統一協調,再加上主觀的色調加強了畫面迷離、生機、傷感等的畫面氣氛。向日葵給康蕾帶來的感受體悟,都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其繪畫作品中。還有其戲劇系列,她說:“戲劇的表現形式恰恰能和自己現階段已有的審美追求以及對民族文化的一貫喜好結合在一起,戲劇是綜合藝術音樂、舞蹈和美術很多因素,能和皮影、木板年畫、壁畫、中國畫等傳統因素融合在一起,眼神、服飾、唱腔、身段手勢…很美也很寫意。”戲劇系列亦是通過輕松或略帶夸張的造型,懷舊或沉寂的色彩來表達戲劇帶給她的直觀感受。
康蕾與夏俊娜在繪畫題材方面的一致性表現在兩位藝術家繪畫作品中大多都是女性形象與植物形象的結合。如康蕾的向日葵系列、《樂園》系列等。在康蕾的向日葵下常見少女形象,在她構建的花與少女的關系中,她或有意或無意的將自己投射到她繪畫的對象。夏俊娜的畫也多是女性形象與植物形象的結合,如:《花解語》、《如歌》、《唐宋》等,人物通常置于畫面一側,植物或截取或整株將人掩蓋或遮擋。植物肆意的在畫面中生長蔓延,人物則含蓄朦朧的藏在畫面的邊緣或陰影中。夏俊娜繪畫中的植物與人物也是畫家本人氣質融入繪畫作品的體現。
(二)夏俊娜與康蕾繪畫風格的差異。
夏俊娜繪畫從不依賴外在的圖片資料,而是靠內心的對外在世界的感知積累。她說:“我覺得用記憶畫的東西反而比你看一眼更真實,更接近于本質。”康蕾善于寫生,但她不是離開寫生,面對對象是主動的,是物我交融的。夏俊娜的繪畫色彩永遠是主角。她的色彩猶如色玻璃在不太強烈的暖光照射下形成的,每一幅畫面都透著絢麗而高貴的氣息。康蕾的色彩近乎單純但并不單調,她的許多作品如向日葵系列、名伶系列、舊風遺韻系列、樂園系列大量同色系色彩的運用,甚至有的近乎單色。但也這種色彩的處理方式更加增強了畫面的力度與其要傳達的精神內涵。
參考文獻:
[1]康蕾.康蕾[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1.
[2]李放.唯美之上—著名女油畫家系列[M].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2006
[3]陶詠白、李湜.失落的歷史—中國女性繪畫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
[4]王宏健、袁寶林.藝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唐雪(1989年3月29日)女,漢,山東淄博,研究生 研究方向:油畫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