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城市的規劃與建筑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我國當前所進行的信息規劃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急需要研究發展的問題。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兩者關系到了城市建設的環境以及居民所居住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兩者共同促進相互影響。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相互關系
城市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集人類文明與傳統于一身的聚集體,其結構龐大復雜,內容包羅萬象。建筑是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大興土木的熱潮,一大批各種類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爭奇 艷,使城市的景觀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城市得到了長足發展。,人們希望創造一種住著舒適、用著方便、看著美觀的充滿生機的獨特的城市空間。因此,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顯得尤其重要,兩者共同促進、相互影響。
一、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城市規劃以一個城市的宏觀發展為目標,它更多的考慮城市的工業化、商業化、現代化、要飛速發展、要為經濟服務、提高城市運作的效率,所以要求有更高,更快,更先進,更現代化,更信息化的“硬”環境;而“城市設計”理念的出現,則是“人本主義”對高速工業化的反叛,它更應該注重人文的,文化的,美學的,自然的“軟”環境。
建筑是組成城市的基本細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藝術性。建筑的設計手法現在基本有3種:模仿、再生、創新。功能成為建筑設計的主題,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創作過程正在被建筑師們推敲。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許多建筑師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組成元素,然后在某種法則的指導下,進行建筑的重組,從而展現嶄新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外皮也成為單獨研究的一個課題,其保溫、承重、生態、維護等諸多功能被分層研究,再進行組合,形成有獨特內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這種解構主義的創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創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這種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圖設計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體的藝術環境。
城市規劃管理是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政府行為來對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進行監督、管理,并對二者之間發生的矛盾加以協調解決。
二、正確處理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一)城市規劃是建筑設計的依據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設計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因此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類型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而且還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必須強調“城市規劃設計最基本的特征是將不同的物體(包括建筑物)進行聯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設汁者不僅必須考慮物體本身的設計,而且還要考慮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
(二)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設計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建筑創作繁榮的同時,也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問題,在快速發展中,建筑師在建筑創作時對人文的觀注、對環境的觀注顯然不夠。建筑師在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和開發地盤紅線內的小環境問題。而我們的城市,最缺的就是關系,建筑與環境之間沒有關系,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沒有關系。單獨看,有些還不錯,放在一起就是亂七八糟。我認為這不是單純建筑的問題,而是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相協調的問題。熱愛自然、相互協調,互相融合,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的設計理念才能讓建筑看起來更和諧,城市更美觀。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注重周圍環境的協調,即使是最簡單的建筑設計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建筑設計與場地設計應協調
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對單個建筑物體的設計, 還牽涉到場地設計問題。場地設計是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在基地現狀條件和相關的法規、規范基礎上, 組織場地中各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統、室外活動設施、綠化景園設施、工程系統) 之間關系的設計活動。其根本目的是通過設計使場地中各要素和諧, 其中, 建筑物是場地設計中的核心內容, 與其它要素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也是很大的。應該盡快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組織一些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一是看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規劃設計的要求;二是對建筑設計方案本身進行評審,看它的設計思想是否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選出好的作品。在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決策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而且還應關注其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決策制度,這里的關鍵是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不能把獨一無二、標新立異作為取舍的唯一標準。
三、結束語
城市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縮影。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一個國家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關鍵在于這個國家的大城市是否具有競爭實力。縱觀當今世界,競爭不僅是經濟力量的競爭,更是文化精神的競爭。一個新興的經濟型城市,如無文化底蘊,至多是一架經濟機器,發展動力顯然不足。在加強城市管理的同時,科學地對待城市規劃設計,把建筑設計置于城市規劃設計之中,即局部服從整體,只有正確地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把城市建設得更協調、更美麗。
參考文獻:
[1] 王世福. 湯黎明.對我國城市設計現狀的認識[J].規劃師,2005,1(1):34—36.
[2] 李和平. 李浩.城市規劃社會調查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 仇保興.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規劃變革[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4] 時 匡. 都市樂隊的指揮——城市設計[J].建筑學報,2004(9):5-8.
[5] 王世福. 面向實施的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