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振華
【摘要】 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著大規模數據網絡的建設,這就對傳輸網絡接入層規劃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诖?,本文首先闡述了傳輸網絡接入層的相關問題;然后分析了接入層傳輸網絡規劃建設的注意事項;最后,就接入層傳輸網絡的建設進行了重點研究,以期能夠對接入層傳輸網絡的規劃建設提供幫助。
【關鍵詞】 規劃與建設 傳輸網絡 接入層
前言:現如今,整合匯聚層與接入層網絡已經成為了網絡發展的必然要求,接入層傳輸網絡的規劃與建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對接入傳輸網絡的規劃與建設進行研究不僅能夠使網絡運行功的可靠性得到增強,打造綜合性的平臺,為日后維護工作的進行提供便利,而且還能夠使網絡間建設成本投入得到有效地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接入層問題分析
接入層傳輸網絡規劃的核心工作就是光纜網絡,要保證光纜網絡具有層次分明的脈絡,網絡結構簡單明了,只有這樣才可確保網絡傳輸的靈活性與高效性。但是由于網絡建設將會涉及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建設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因此要想全面的處理好網絡建設工作建會有很大的難度,這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城市網絡建設的效率。接入層作為光纜網絡的最底層,其作用主要是實現各類型業務的接入。分纖點延伸至各類客戶的光纜為末端接入光纜,業務匯聚點至分纖點的光纜為主干接入光纜,分纖點實際上就是光纜節點,其具備配芯功能和纖芯調度,室外通常為光交接箱,室內通常為ODF架。接入層傳輸網絡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分纖點成端使用率過低、纖芯使用率低和管控使用率高三個方面。
二、接入層光纜網絡規劃建設的注意事項
(1)分布實施,適度超前。在接入層光纜的建設中,在滿足業務就發展需求的前提下,要避免重復建設和投資,必須遵循適度超前的基本原則;(2)分層建設。配線層主要包含配線層光纜、光分配節點以及用戶終端設施;主干層主要包含光交接節點設備和主干層光纜;(3)拓撲結構選擇。目前,光纖接入層主要分為星型、線型和環型三種結構;(4)光交接設備的設置。在設置光交接設備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管控資源、業務需求、用戶性質以及網絡安全等因素;(5)光纜纖芯數量的選擇。根據用戶分布和業務需求,合理設定光纜的使用年限,然后,根據纖芯需求量、公里造價、路由條件以及管道資源情況等,來規劃光交接節點的數量。
三、接入層光纜的建設思路
3.1 接入層光纜規劃思路
接入層光纜主要分為引入光纜、配線光纜以及主干光纜三種。引入光纜是引出配線光纜或者是基站的線,配線光纜則是完成區域內和基站的連接,而主干光纜主要是將接入層的主干節點與匯聚節點相連接,使得道路與區域能夠完全被覆蓋,實現連接基站與配線光纜的就進成環。其次是接入層光纜分層的網絡結構的建設模式。主要分為五種建設模式,分別為同區主干與配線節點環結合的模式;跨區主干與配線雙節點環結合模式;主干雙節點環模式;主干與配線單節點環結合模式以及主干單節點模式。根據不同的環境背景模式的選擇不同,一般情況下為了確保接入層光纜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城區會選擇第一種和第三種模式,在一些匯聚節點較少的區域一般選用模型四和模型五兩種。而模型二通常只適用于區域的邊緣地方或者也可以是一些光纜路由受限的地方。
3.2 接入層光纜容量及纖芯建設
接入層主干的光纜結構一般是環形,主要用于道路的覆蓋,使用年限大致在10年以上,所以對光纜容量的預測一般在8年以上,并要盡可能的提高預測的準確性。綜合城市的電信網絡發展技術、城市發展規劃等多方面因素,盡量縮短預測的誤差。配線光纜需結合現實情況進行選擇,引入光纜一般選擇12芯,在建設過程中,位移便于以后光纜的管理,在同一城市中盡量使用兩種以下的光纜種類。其次是對接入層光纜的纖悉的設計使用,當接入層的光纜采用T型接入方式時,其主干和配線光纜的纖悉可以分成預留纖芯、支路纖芯以及環路纖芯。主干光纜終端的接入形式選擇全進全出的方式,這樣更有利于纖悉的調度,由于T型接入方式跳纖比較少,因此在光纜的前五分之二采用環路組網,中間的五分之一采用光纖跳接,最后的五分之二用于預留,一般情況下,引入光纜不納入環路當中,因此纖芯可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節使用。接入層的光纜同樣選用全進全出,纖芯分類同上,但是根據光纜的用途不同,纖芯的分布也不同,纖芯前五分之一用于環路組網,中五分之二用于光纖跳接,最后的五分之二全部用于預留。
四、結語
總而言之,接入層傳輸網絡的規劃與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接入層光纜的網絡建設必須遵循其基本原則,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建設,從而使其服務效率與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還應該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促進接入層光纜傳輸網絡建設技術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周闖.接入層傳輸網絡的規劃與建設[J].技術探討,2015,5(10):75-76.
[2] 曾敏,馬建虹 . 淺談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建設中光纜芯數的選擇 [J].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 (22): 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