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龍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疾病科重慶401120)
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應用替格瑞洛治療的血小板凝集狀況分析
蘇海龍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疾病科重慶401120)
目的:對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應用替格瑞洛治療的血小板凝集狀況研究分析。方法:對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540例患者進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測定,篩選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9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觀察組(49例),觀察組改用替格瑞洛進行治療,對照組繼續進行氯吡格雷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治療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結果:觀察組經替格瑞洛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值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血小板聚集率達標率(83.7%)高于對照組(4.2%,P<0.05)。結論:用替格瑞洛治療PCI術后氯吡格雷抵抗,可增加血小板抑制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出血事件并未顯著增加,所以,替格瑞洛是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的選擇之一。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血小板凝集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療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急性冠脈綜合征(ACS)術后的常用治療手段,氯吡格雷通過對血小板受體、二磷酸腺苷(ADP)的結合進行抑制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因患者個體的差異對氯吡格雷有不同的反應,部分患者在使用過程中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并未降低,也稱氯吡格雷抵抗[1]。替格瑞洛對P2Y12受體進行選擇性抑制,從而對血栓的形成進行抑制。研究顯示[2],相比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的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強。本次研究采用替格瑞洛對氯吡格雷抵抗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5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年齡> 18周歲;②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1年內的冠心病患者;③>7d,75mg/d服用氯吡格雷。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妊娠期婦女;②有藥物過敏史;③有腦出血的患者;④同時使用西洛他唑、潘生丁、華法令藥物的患者;⑤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有主要出血現象的患者;⑥血小板計數>450×109/L或<100×109/L。對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比濁法進行測定,篩選出97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48例,27例男性,2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64.3±6.5)歲;觀察組:49例,28例男性,2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64.5±6.2)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繼續以75mg/d進行氯吡格雷治療;觀察組改用替格瑞洛進行治療,90mg,2次/d,其余的治療不變,治療7d。
1.3觀察指標:對比分析治療前后兩組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聚集率變化包括血小板聚集率值變化、血小板聚集率達標。血小板聚集率達標:5μmol/L二磷酸腺苷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50%。
1.4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18.0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用X2檢驗,對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血小板聚集率變化的對比分析:經治療,對照組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值低于觀察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的血小板聚集率達標率(83.7%)高于對照組(4.2%),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血小板聚集率變化的對比分析
氯吡格雷是一種臨床常用血小板凝集抑制藥物,與阿司匹林的聯合治療已成為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的常用手段。患者由于個體的差異會對氯吡格雷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部分患者甚至出現抵抗。目前醫學界對導致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尚沒有定論,主要原因之一是個體差異及基因多態性[3]。
替格瑞洛是一種新型血小板凝集抑制劑,屬于環戊基三唑嘧啶類,通過對P3Y12受體進行抑制從而減少血栓的形成,研究顯示[4~5],替格瑞洛抗血小板凝聚效果顯著,個體差異較小,起效快,在缺血性事件、實驗室檢測等方面與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具有一定的優勢。研究表明[6],用替格瑞洛對氯吡格雷抵抗進行治療后,與氯吡格雷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得到明顯降低。在本次研究中,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經替格瑞洛治療后血小板聚集達標率由4.2%上升為83.7%,血小板聚集率由(57.0±5.2)下降為(43.4±8.1),得到與臨床相似的結果。說明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凝集效果比氯吡格雷顯著,可對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低血小板抑制率進行改善。
出血是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的主要不良反應,在本次研究中,兩組均未出現出血事件,可能與研究的樣本較小有關。
綜上所述,用替格瑞洛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對氯吡格雷抵抗,可增強血小板抑制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而且出血事件并未顯著增加,所以,替格瑞洛是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的選擇之一。
[1]李江,劉文嫻,趙一楠,等.替格瑞洛在治療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時血小板聚集率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9):2231-2234.
[2]李曉通,于忠祥,延榮強,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療效及預后[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5,23(12):1253-1257.
[3]Nguyen TA,Diodati JG,Pharand C.Resistance to clopidogrel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J Am Coll Cardiol,2005,45(8):1157-1164.
[4]苗立夫,崔永亮,尹燕平,等.增加氯吡格雷劑量和換用替格瑞洛對氯吡格雷低反應患者抗血小板治療的近期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6,32(4):334-338.
[5]Gurbel PA,Bliden KP,Butler K,et al.Randomized doubleblind assessment of the ONSET and OFFSET of the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ti-cagrelor versus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ONSET/OFFSET study[J].Circulation,2009,120(25):2577-2585.
[6]王兆翔,高翔,張宇,等.應用血栓彈力圖比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及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6):2709-2711.
R541.4
B
1672-8351(2016)10-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