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國
(宿遷市泗陽縣人民醫院泗陽223700)
天麻素與利多卡因用于眩暈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朱國
(宿遷市泗陽縣人民醫院泗陽223700)
目的:分析天麻素與利多卡因用于眩暈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眩暈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給予丹參注射液治療;選取同期同類型患者30例作為研究組,給予天麻素與利多卡因聯合治療。對兩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滿意率進行分析和對比。結果:經過治療,對照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為83.3%,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為96.7%,組間數據對比,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的治療總體滿意率為86.7%,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滿意率為93.3%,組間數據對比,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討論:對眩暈采用天麻素與利多卡因聯合治療,效果顯著,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天麻素 利多卡因 眩暈 效果
臨床上,眩暈屬于較為常見的癥狀,主要是由于人體對空間關系的定向感覺以及平衡感覺出現障礙導致的,患者發病時一般會表現出旋轉、搖擺以及晃動等癥狀,導致無法站立,嚴重的甚至暈厥,給身心造成極大痛苦,嚴重干擾日常生活[1]。本文主要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眩暈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采用天麻素與利多卡因臨床效果,具體如下所述。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眩暈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給予丹參注射液治療;選取同期同類型患者30例作為研究組,給予天麻素與利多卡因聯合治療。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45.1± 2.3)歲;研究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4.8±2.5)歲;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活動。均排除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參加本次調查研究者。兩組患者經過醫護人員把相關資料(性別、年齡、體質、病情)對比分析發現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比有意義。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丹參注射液治療:采用20mL丹參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250mL給患者行靜脈滴注,一天一次。研究組采用天麻素與利多卡因聯合治療:分別給患者采用0.6g天麻素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250mL以及100~200mg利多卡因加入5%葡萄糖250mL進行靜脈滴注,一天一次。兩組均連續治療7d,并在治療期間口服相同的抗眩暈藥[2]。
1.3效果評價:治療效果可分為治愈、有效以及無效三個等級。治療總體有效率=(顯效+有效)/30×100%。治療滿意度可分為滿意、非常滿意以及不滿意三個等級。治療總體滿意率=(滿意+非常滿意)/30×100%。
1.4統計學方法:所有獲取的數據使用SPSS22.2軟件進行計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算過程為:首先把數據輸入該軟件,并采用%、n、(±s)分別表示百分數、例數以及計量資料。
2.1兩組治療總體有效率對比:經過治療,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如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n(%)]
2.2兩組治療總體滿意率對比:對照組和研究組治療滿意、非常滿意以及不滿意分別為17例和12例,9例和16例,4例和2例,對照組和研究組的總體滿意率分別為86.7%和93.3%,數據對比發現,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臨床中,眩暈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該病主要是因為支配前庭器官的交感神經功能發生障礙或者腦部供血出現障礙導致的,導致內淋巴腔不斷擴大,促使內淋巴系的壓力不斷增高,進而促使膜迷路發生水腫以及內耳末梢器發生缺氧,最終導致眩暈。一般來說,眩暈可分為系統性眩暈以及非系統性眩暈兩種,前者主要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而后者主要是因為前庭以外的病變導致的。同時眩暈屬于一種患者主觀感覺發生障礙,患者會感到自身或周圍環境物體發生搖擺或者旋轉,患者一般情況僅會出現平衡上的障礙,但無意識上的障礙,主要臨床癥狀為頭暈,患者同時會伴有惡心、嘔吐、記憶力衰退等現象。對病情比較輕的患者來說,休息片刻癥狀一般可以得到緩解,對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來說無法站立甚至出現暈倒的現象,雖然治療后預后良好,但給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為此,及時對癥治療顯得非常重要,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從中醫角度分析,眩主要是指患者眼前出現眼花或者發黑,暈主要是指患者感到周圍的物體發生搖擺或者旋轉[3]。當兩者同時出現的時候稱為眩暈。認為主要是由于飲食不規律、情志不遂、年高腎衰等原因導致淤血受阻而導致的。眩暈的病位一般多發生于頭竅,病變的發生與肝、脾等部位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治療中,應以調整陰陽、補虛瀉實等為基本原則。
在本次研究當中,主要采用天麻素與利多卡因的治療方法。天麻素注射液屬中藥天麻中的提取物,具有通絡止痛、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的功效,它進入人體之后會分解成為天麻甙元,借助血腦屏障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CL受體相互結合,進而發展形成神經介質受體并發揮作用,阻斷腦干網狀結構上行的啟動系統,最終切斷前庭反射以及中樞抑制效應。此外,天麻不但可以促使患者的血管擴張,還可促使外周阻力降低,對血小板黏附聚集產生顯著抑制作用,增加前庭與內耳迷路的血液供應,達到改善心肌缺氧目的。同時,天麻在鎮痛、鎮靜以及抗驚厥等方面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眩暈癥狀。
利多卡因屬于一種酰胺類化合物,可以穿過患者的血腦屏障,對興奮性增高的神經活動進行抑制,促使內耳靜脈及淋巴管發生擴張、淋巴張力發生降低,緩解缺氧、缺血癥狀。此外,利多卡因還可對動作電位的產生進行抑制,進一步增強細胞膜的穩定性,保護急性缺血的神經組織,對前庭系統的興奮性進行抑制,緩解內耳淋巴水腫以及解除微循環痙攣,達到改善前庭器官的功能以及眩暈癥狀的治療目的。天麻素聯合利多卡因治療眩暈可充分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具有高效、安全、實惠的優點,是治療眩暈的首選方法。
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經過治療,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對眩暈采用天麻素與利多卡因聯合治療,效果顯著,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該治療方法值得患者及其家屬信賴,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沈為林,曹龍.利多卡因治療眩暈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0(30):990-993.
[2]陳繼承.天麻素聯合利多卡因治療眩暈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4(20):114-116.
[3]徐朝義.天麻素治療眩暈64例[J].中國藥業,2015,13(1):778-780.
R441.2
B
1672-8351(2016)10-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