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勝輝 廖衛華 李 倩 宋昶群
(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醫院耳鼻咽喉科中山528476)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中老年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觀察△
徐勝輝廖衛華李倩宋昶群
(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醫院耳鼻咽喉科中山528476)
目的:探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中老年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療效。方法:以我院耳鼻喉科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中老年突發性耳聾患者70例為對象,按照雙盲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除接受常規療法(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外每天經靜脈滴注地塞米松10mg(安徽聯誼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34021930,規格1mL:5mg),5d后減半,治療10d停藥。觀察組35例除接受常規療法(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外、還接受經外耳道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治療后1周,行聽閾測試,比較在0.5、1.0、2.0、4.0kHz頻率下聽閾提高平均值,并就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后各個頻率聽閾提高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中老年突發性耳聾的療效較好,不但能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而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鼓室 地塞米松 中老年突發性耳聾 不良反應
突發性耳聾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疾病,發病較急,多表現為突發性、原因不明的聽力損失。有的為單側聽力下降,多數還伴有耳鳴、耳堵塞感、眩暈,有的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將影響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病主要還是藥物治療,地塞米松因其療效好受到較多關注,但因用藥方式不同也會影響療效[1]。本次研究就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0例患者分別用不同方法使用地塞米松進行治療,就其療效和安全性展開分析。
1.1一般資料:以我院耳鼻喉科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中老年突發性耳聾患者70例為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經鼓膜檢查、聽力檢查、前庭功能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70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5例。對照組35例均為單側發病,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7.2±8.2)歲;觀察組35例也為單側發病,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6.8±7.8)歲。排除意識障礙、耳器質性病變患者和不簽署同意書的患者,兩組在一般資料上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取坐位,以碘伏將外耳道消毒和清洗,對照組僅采用常規療法,包括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同時每天經靜脈滴注地塞米松10mg(安徽聯誼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34021930,規格1mL:5mg),用藥5d后調整劑量至5mg,連續治療10d。觀察組接受經外耳道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囑平臥使患耳朝上,行常規清潔消毒,予1%丁卡因(安徽威爾曼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93220,規格25mg/支),行鼓膜表面麻醉,并借助耳內鏡下于鼓膜后下象限穿刺,經穿刺針緩慢注入0.5mL地塞米松(5mg/mL),囑患者保持患耳朝上30min,盡量不要吞咽,1次/d,連續治療10d[3]。
1.3觀察指標:治療后1周,行聽閾測試,比較在0.5、1.0、2.0、4.0kHz頻率下聽閾提高平均值,并就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將統計數據納入統一表格,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其進行合理數據處理與分析,經卡方驗證計數資料(n%),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聽力改善情況:觀察組治療后聽力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后聽閾情況(db)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突發性耳聾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也被稱為特發性突發性聾,病因不明,多種因素均可導致耳聾的發生。患者可表現為突發性的單側耳聾,發病前一般無任何先兆,少數患者存在輕度感冒、疲勞等情況,有的患者還伴有耳鳴、旋轉性眩暈,伴惡心、嘔吐等癥狀[4]。行耳聲發射及耳蝸電圖提示蝸性損害,行顳骨CT、內聽道MR提示內聽道及顱腦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病的治療主要還是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包括糖皮質激素、溶栓和抗凝藥物、神經營養類藥物等[5]。糖皮質激素治療是最常見的方式,具有較強的抗炎、消毒、抗病毒及免疫抑制作用,用藥后可緩解患者耳內血管內皮水腫,同時提高血液供應水平,促進耳內血液循環[6]。
但事實上,不同的給藥途徑產生的藥效不同,安全性也存在差異。口服或靜脈注射一直以來都是臨床上首選的方式,但口服或靜注等全身應用方法,用藥劑量較大,靶向性能較差,不能達到局部藥物治療濃度,再加上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合并疾病,全身用藥可導致疾病之間的相互影響,從而影響其他并發癥[7]。近年來,隨著局部給藥技術的發展,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通過局部給藥,能夠確保局部藥物濃度達到治療標準,用藥量少,減少了高濃度藥物引起的全身不良反應[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各個頻率聽閾提高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藥物可通過血迷路屏障及血液外的淋巴屏障,進入外淋巴循環,構建外淋巴液之間的滲透梯度,導致內淋巴脫水,從而起到抑制免疫的效果。當藥物與受體結合后,可改變其特異性基因表達式轉錄,促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代謝,還能調整參與氧化磷酸化酶的活性,有效減輕患者水腫,減輕耳內淋巴積水,緩解免疫反應[9]。這與嚴共剛,韓正理,李媛媛[10]等人的研究結果類似,嚴共剛針對收治的68例難治性突發性耳聾患者分別行常規治療和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29.41%,高于對照組的8.82%,治療后觀察組于0.5、1.0、2.0kHz下的聽閾均低于對照組,均具顯著差異。這也說明,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難治性突發性重度、極重度耳聾的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中老年突發性耳聾的療效較好,不但能快速改善臨床癥狀,而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1]邵美君,王湘蕓.鼓室及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治療中老年性突發性耳聾的臨床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1(3):262-264.
[2]韋一,王德樂,王韶鑒,等.地塞米松與甲潑尼龍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全科醫學,2014,14(27):3194-3196.
[3]措毛,董欣榮,甘青,等.地塞米松鼓室內灌注治療創傷性耳聾的臨床效果[J].醫學信息,2015,20(42):63.
[4]薛遠瓊,朱懷文,阮奕勁,等.鼓室灌注聯合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55(14):1159-1161.
[5]汪洋,盧兵,謝彗星,等.高壓氧聯合地塞米松治療突發性耳聾臨床效果觀察[J].河北醫學,2015,17(2):295-297.
[6]任蓉,高楠,段學軍,等.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治療突發性耳聾28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4,20(10):1409-1410.
[7]王亮.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治療突發性耳聾合并糖尿病耳聾21例[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9):152.
[8]劉丹,萬浪,王桃姣,等.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2型糖尿病伴突發性聾[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3,20(3):161-162.
[9]周非,羅欣榮,易恩歡,等.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作為難治性突發性耳聾的補救治療[J].醫學臨床研究,2014,19(6):1208-1209.
[10]嚴共剛,韓正理,李媛媛,等.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難治性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研究[J].海峽藥學,2015,22(5):109-110.
△項目名稱: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中老年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觀察,項目編號2015A020449。
R764.43+7
B
1672-8351(2016)10-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