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彥江
摘 要: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實現農村供水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和保障農村供水的安全便利,成為提高農村生活質量所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此為方向,對群眾參與農村供水工程的意義作了分析,并就參與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供水工程;可持續發展;群眾參與;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S277.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8.048
1 群眾參與農村供水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1.1 直接解決了農村供水困難的問題
實現群眾參與農村供水工程,主要從以下2個方面解決了供水困難:①群眾參與滿足了供水工程的人力需求。任何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都涉及到人力、財力的投入,這也是開展供水工程的必備條件。調集群眾參與也就是對當地的人力、物力等資源都進行了匯集,對整個供水項目建設各抒己見,這能夠促使群眾發揮主人翁責任感,自發研究討論,以此促進項目的發展和進步。②這種方法將當地的群眾直接轉化成人力資源,既節省了不必要的開支,又降低了管理過程中的決策成本,在資源環境有所保障的前提下體現了供水工程與國家政府提倡“以人為本”的理念,更能減少資源浪費情況的發生。
1.2 是實現農村供水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保障供水系統穩定、有序地運行并非易事,還需要供水的可持續與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在國內的項目建設實踐中,往往存在重建設而輕管理的現象。在農村開展的項目管理環節本身就較為薄弱。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方面:①項目管理中權責不明,沒有形成完整的管理鏈條,導致有些供水設施處于無人管理的“真空”狀態;②即使落實了責任管理人,但缺乏健全的管理規范,工程項目的效益未牽涉到管理人員,供水工程管理的優劣也與利益沒有聯系,導致管理過程中不能形成一種激勵機制,讓管理人員在工作上樹立責任意識,反而造成思想松懈、消極怠工的情況。
2 實現群眾參與農村供水工程的方法
2.1 加大投入,為群眾參與提供資金保障
工程項目的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尤其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資源條件是不容易做到快速建立起農村供水工程這一大型項目的,也難以維持設備運營各項開銷,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對這些農村地區的投入補貼,并從多渠道籌措各方資金。有了資金投入的經濟基礎,才能構造農村供水工程這一“上層建筑”。
2.2 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機制
多元化的管理機制是將所有力量共同匯集到供水項目的運行和管理中。良好的運行管理能夠促進農村的風貌發生變化,轉變地方政府以往腐朽的思想觀念。通過群眾參與管理,廣大農村居民有了進言獻策的渠道,這也為基層民主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群眾參與管理的模式既利于改善干群關系,又方便政府各部門加強交流,以發現自身問題,不斷改正推新,豐富解決群眾問題的方法手段,為基層政府更好地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2.3 切實提高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質量
加強工程質量建設與工程后續維護有著重要意義。工程質量始終是供水項目的重中之重,也是基礎中的基礎。沒有質量的保障,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轉則成為空談。供水工程的質量包括施工質量、設備質量、水價高低、水質質量等方面的內容。據此,要提高建設質量,首先在前期建設中要保證規劃方案的科學性,編制適合當地的施工建設方案,從建設項目開始就要跟進質量,否則一味冒進也是得不償失的。群眾可以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對整個動工過程進行監督,以此保障工程質量。另外,要成立相應的供水協會(負責具體的管理工作),保障農村水的定價在合理的范圍內,將水價的訂立納入制度化軌道。
2.4 發揮政府管理部門的職能
實現農村供水工程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職能的發揮,農村群眾參與到管理中并不意味著地方政府可以放松管理。與之相反,地方政府更要發揮引導性作用與管理職能,為群眾參與農村供水提供最佳保障。在實踐中,地方政府要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①建立供水中矛盾沖突協調解決機制,從制度方面對獎懲作出規范要求,使群眾在享受權益的同時也承擔起供水工程的運管責任;②積極創建平臺,鼓勵引導多方資金進入農村供水項目領域,并做好供水行業監管工作,監測供水水質,不定期抽查檢驗,確保飲用水質的安全,并匯集社會資源、集體資產,為農村居民謀求更多的利益。此外,還要制訂嚴格的工程準入標準,并為群眾參與工程監管輸送經驗。
3 群眾參與農村供水工程的注意事項
3.1 注意群眾參與管理中的局限
一方面,群眾參與農村供水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群眾參與管理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管理方式方法的不當,造成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個別居民素質、能力較低,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等問題。這些問題都不影響群眾參與的方向選擇和大局要求,反而促使各方加快轉變、精簡模式管理。另一方面,群眾參與的優勢有時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才能顯現出來。例如,在群眾參與供水工程建管的初期,其投入會陡然增加,建設周期也會相對延長,但以長遠眼光來看,其整體效益是可觀的,遠遠領先于傳統的單項管理模式。據此,在農村基建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的效能,才能為農村建設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3.2 在群眾參與的情況下要聯系實際
在供水項目工作運營中要做到聯系實際。以吉木薩爾縣為例,在開展供水項目工程建設之初,要統一對全縣水資源進行規劃研究,并且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水資源不甚豐富的地區,更是要重視擬定節約用水的政策和水資源保護計劃,并且加強水利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對不同供水工程進行經濟調節等。只有結合具體情況對農村供水環境進行完善,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才能使建設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實現。
4 結束語
群眾參與農村供水工程既是農村居民主體地位的反映,也為實現供水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策。要想使群眾參與,以收獲更好的效果,還需要不斷加強探索,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豐富理論,以此促進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艷.公眾參與農村供水工程管理淺議[J].陜西水利,2013(02):42-43.
[2]高振陸.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可持續發展研究[J].水利發展研究,2014(02):27-30.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