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昱垠
摘要:會展業作為新興的服務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有著巨大的商機與發展潛力。會展經濟通過舉辦各類會議、展覽會帶來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會展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也越來越被重視和廣泛應用。會展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引起國內許多地方政府和主辦城市的高度重視。上海在新世紀中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能力的增強,市場潛力很大,發展會展經濟有著難得的機遇。
本文首先講述了上海會展業的發展歷史,指出當前上海會展業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會展業;上海會展業;發展歷史;問題;對策
一、上海會展業發展歷史
上海會展業伴隨改革開放的腳步迅速崛起。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上海的專業會展公司寥寥無幾,每年舉辦的大型會展不過十來個。90年代以來,全國性或國際性會展數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遞增。1990年,上海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40個,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到了1999年,上海的會展數量達150個,展覽面積80萬平方米。2000年,上海市會展猛增至270個,會展直接成交額超過450億元。2001年上海會展業更呈現蓬勃生機,交易額達550億元,會展直接收入達18億元,占全國總量的45%,躍居全國會展城市之首。專業的會展公司、搭建公司、運輸公司已逾百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4000人,會展業已成為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方興未艾的上海會展業,有力促進了中外技術合作、信息溝通、貿易往來、人員互訪和文化交流,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更使上海的會展業吸引了全球的眼光。現在,每年上海舉辦的國際性展會數量已經接近德國,上海正在成為中國展覽業最為繁榮的城市之一。
然而,上海要真正確立國際會展中心的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會展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品牌展會不多,國際化程度低
上海市場的展會太多且濫,真正形成規模和品牌的展會還不多,在上海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展會更是少之又少,和世界會展強國在會展的質量上還有較大差距。德國會展業因其國際性、專業性而聞名于世,約三分之二的專業的、著名的貿易展會都在德國舉行。雖然上海展覽業的國際化程度隨著近年來會展業的發展不斷提高,外資展覽或國際性會議的舉行提升了上海會展業的形象地位,但可以引起國際回響的本土制作的展會只有少數幾個。德國等會展大國的會展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開辦展覽的受眾對象是國際化的,但上海參觀展會的受眾主要是國內客人,因此,不是針對國內買家的會展一般不會在我國舉辦。這是限制我國國際會展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會展業專業人才
會展業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服務理念,開闊的思路,敏銳的洞察力,超前的遇見性及熟練的外語水平和嫻熟的溝通能力。相關院校培養出來的會展專業人才其理論與行業現實有較大差距,同時會展行業目前未到達一個成熟期,其相關知識和業務流程還在不斷的完善和更新中。上海目前會展人員少,經過專門的培訓,了解國際慣例和富有操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十分匱乏,許多會展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尚停留在商品展銷、成就展覽的水平上,成為制約上海會展業務開展以及會展組織水平提高的“瓶頸”。
(三)上海會展業管理體制的欠缺
上海會展業的管理體制由于計劃經濟的殘留因素,導致目前仍然存在多頭審批問題。因為上海缺乏統一的審批管理,在實際運作中導致了低水平的會展重復舉辦和會展行業統計的不便。很長時間以來,上海會展業的審批主要涉及三個部門:國際會議由市政府外辦審批;涉及國際經濟方面展覽由市外經貿委審批;涉及科技方面的展覽由市科委審批。上海會展業多渠道的審批制度以及審批各部門之間溝通與協調的缺乏,造成會展低水平重復舉辦,會展吸引力不足,參展商分流,造成市場混亂的局面。另外,政府對會展場館建設等方面參與過多,而對會展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建立等方面參與較少,導致會展市場化程度低,缺乏積極有效的營銷策略和宣傳。目前,上海會展業行業管理也比較分散,外經貿委管理國際展覽會、出國展,工商局管國內展覽會,會議與節事活動基本處于無人管的狀況。由于管理分散造成的后果是信息不對稱,虛假廣告、代報批等現象嚴重,這些都阻礙著上海會展業的發展。
三、上海會展業發展的對策
(一)走向產業化和品牌化
會展業必須樹立品牌意識,找準展會的龍頭,發揮城市會展業的整體效應,才能加速會展經濟發展。從長遠看,發展本地會展經濟,必須面向國際,形成品牌。一個城市展覽業的品牌與其本身的經濟及產業發展特點是密切相關的。會展業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規模經濟”,同時,也是一種“品牌經濟”。當前國內的會展業競爭十分激烈,同類展會層出不窮,只有名牌會展才能在同等的競爭中立足和取勝。因此,實現會展活動品牌化勢在必行。首先要不斷改進一些展會運作模式,有關部門應積極引導本市的一些會展機構積極與國內外大型會展場館合作,吸引國際著名會展公司來滬設立分支機構和開展會展業務,提高展會的檔次和專業服務水平。把有些會展活動進行組合或合并,以大會展塑造名牌會展。
(二)加快人才培養
上海可以將會展專業人才教育納入上海教育系統,形成一個規范化的會展專業人才教育機制。將會展專業教育的歷史使命賦予各類高等院校,以其堅實的教育基礎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加快發展會展核心人才、輔助型人才、支持型人才。目前已有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等11所高校和中專、職業學校開設了與會展業相關的專業,此外美國華盛頓大學,德國內德斯堡大學等正與上海的大學考慮合作開展會展專業學科,這些人才將挑起會展發展的大梁。同時還可以依托高等院校和行業協會等組織,有計劃、分步驟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會展職業教育和培訓活動,規范會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市場,實施會展職業上崗資格認證證書制度,形成各個級別和層次的會展管理和會展技術人才評估機制與專業人員聘用體系。其次還可以通過獵頭公司、人才市場等渠道,從國內外引進各類會展專業人才,特別是會展策劃師和會展設計等緊缺人才,為上海的會展業服務。
(三)政府職能的轉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從管理向引導和服務轉位,否則,容易束縛企業的手腳;政府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城市展覽業專業發展的重點以及場館建設的規劃、協調展商與服務商等方方面面的關系等。要進一步強化展覽公司的市場主體的地位和機制。為推進上海會展業的發展,政府應進一步轉變職能,逐步淡出對會展活動的微觀參與,加強規劃引導、實施政策聚焦、增強服務意識、搭建發展平臺,承擔起健全規范、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等職責。政府的具體職能應實現“重審批”向“重服務”轉變、“管理所屬單位”向“服務全行業”轉變、“多頭管理”向“統籌服務”轉變,更多的為會展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引導、協調、監督和管理服務。上海會展業應該繼續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市場配置會展資源的作用,形成經濟為引導、企業為主體,政府有效監管和適度調節的良性發展機制,調動社會各種力量全力推進會展業持續、健康、和諧發展。
四、結語
相信加強對上海會展市場的推廣,整體宣傳推介上海的會展形象,同時加強對上海會展市場及會展業的基礎調研、培育上海的品牌會展和會展精品、加快會展專業人才的培育與引進。目前上海辦展主體正在發生變化,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政府直接幫助企業招商,參與經濟活動的格局逐步打破,代之而行的是商會和群眾性的組織,由他們構建各地經濟活動的橋梁和紐帶。此外,還需全面拓展會展功能,實現上海會展業與都市旅游業的互動發展。期待著上海早日成為世界級的會展城市,使會展業為上海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紅方塊公司信息中心:探討上海會展的經營管理模式[J].紅方塊網,2009.
[2]上海日報: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上海省政府采購展交會.http://www.cce365.com.2008.
[3]中部快訊:上海會展,能否托起新產業的朝陽.2004.
[4]鄭建瑜.上海會展業現狀及發展趨勢[J].旅游學刊,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