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

摘要:依托于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贏得了發展契機。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已經在各項教學實踐中采用信息化技術,但是如何更好的提升教育信息共享程度和整合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是制約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發展的一項關鍵因素。因此,本文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意義進行介紹,并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設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
一、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國家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且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教學質量與高職院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有密切關系,提高職業技術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水平是未來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發展方向,也是衡量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學術地位的關鍵,從根本上提升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效果,是促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
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一)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建設投入不斷增長,但區域差異及重硬輕軟現象明顯
據統計,我國投入在教學信息化建設資金每年都呈現上漲態勢,說明各高職院校均已經重視教育教學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但是通過區域劃分來看,我國北部高職院校在投入資金方面有較南部院校有較大差距,2015年南北地區高職院校對教學信息化建設資金分別增長了10.2%和6.3%。與此同時,在軟件和硬件方便投資結構也不盡合理,除了區域投資不平衡以外,在軟件和硬件投資方面也存在嚴重的“重硬輕軟”現象。硬件投資比例占據了大半總投資資金,而軟件和服務類投資則占很少比例。
(二)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的機構基本具備,但職責定位與作用發揮尚需加強
根據不完全統計,有一小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學校教學信息化平臺的管理和建設沒有明確負責人,甚至有的高職院校還沒有完全組建教學信息化平臺的牽頭部門。此外,近半數高校中沒有建立統一的教學信息化組織機構,尤其是高職高專、學校占據其大多數比例。教學信息化工作主要由各高職、高專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來承擔,只有為數不多的高職院校建立了專職部門來負責學校教學信息化建設工作,主要的技術普及、宣傳和應用工作由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來負責,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由網絡中心來負責,教學信息化平臺的系統研制、數據維護和軟件服務等工作主要由學校計算機信息中心來負責;只有區區3%的高職院校建立了專職信息化建設部門。因此,為推進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速度,對于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職能交叉和工作范圍不明等問題應及時解決。
三、教學信息化的基本構架與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
(一)教學信息化的基本構架
圖1為教學信息化的基本組成架構。由于高職院校專業眾多,各類教學信息化資源將占據大量儲存空間,采用超級服務器可很好解決存儲空間的問題,并且具備數據分析、處理和數據高速實時交換等功能;各類教學資源由教學信息管理平臺收集并整合,并提供給教學和學生訪問接口;開發可以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訪問的客戶端,并可以對人工和系統的反饋信息進行接收。為了學生及教育工作者更好的查詢教學資源,教學信息平臺可以與國家教育網進行連接,以獲取更多教育資源。
圖1教學信息化的基本構架
(二)信息化教學及管理平臺建設、運行、維護
為擴展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平臺可根據教師教學需要提供擴展接口。各專業子系統可以脫離學校整體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獨立工作,也可與訪問者進行交互學習。教師在該教學信息平臺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可以通過使用該平臺的教育資源進行備課,也可對滯后的教育資源進行更新,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教育需求。平臺管理人員主要負責該信息平臺的監控工作,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數據安全。學生可以利用該信息平臺進行交互學習,提升職業技術水平,并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通過平臺反饋給教師,方便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獲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三)加大對教師網絡技術運用知識的培訓究
高職院校應積極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有助于教育工作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提升授課質量。首先,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育人員接收新教學方法,自覺地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其次,鼓勵并安排教職員工更多的接觸教學信息平臺,提升他們使用多媒體、數字化的教學能力;最后,幫助教職員工更好的使用現代信息手段,對各種教學資源熟練運用,豐富自身的同時也可更好的融入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四、結語
總之,教學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當今社會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同時也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其建設過程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因此,只有明確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內涵,才能全方位地看待教學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把握教學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推動將是革命性的,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龐海芍.高校教學信息化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6(5).
[2]郭寶增,王培光.高等教育教學信息化的思考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