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芬
摘要:金庸武俠小說在傳播核心價值觀中有著受眾廣、易接受和無限制的特點,尤其是對于大學生誠信教育來說,蘊含著豐富的資源。金庸小說中,隨處可見對誠信的弘揚,和對背信棄義者的批判。高校可通過開設金庸小說選修課、道德法制劇展演、創(chuàng)建興趣社團等方式,充分挖掘金庸小說的誠信教育資源。
關鍵詞:金庸小說;大學生;誠信
一、“誠信”是金庸小說正面形象塑造的典型品質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短篇小說《越女劍》,金庸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15部武俠小說。這15部小說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成就顯著,影響巨大。
金庸武俠小說塑造了諸多胸懷天下、為國為民的俠者形象,如佛家之俠蕭峰、道家之俠楊過、令狐沖,儒道家之俠郭靖等。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誠信重諾的品質。
“誠”是真實不欺的美德, “信”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孔子說,民無信不立,墨子說“言不信者,行不果”;《鄧析子·轉辭》中說,“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誠信品質塑造和誠信社會建設在今天已被置于重要位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誠信,不僅事關個人聲譽,也是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誠信也是很多學校的校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公平、正義、民主、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將誠信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
目前,大學生誠信狀況總體積極向上,然而部分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卻令人擔憂,值得整個社會高度關注。如2016年1月15日,江西省教育廳發(fā)布公告,該省生源2011-2015屆部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畢業(yè)生中,有59人未履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協(xié)議書》。
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中存在的誠信問題如考試舞弊等,還有惡意拖欠學費、借錢不還等經濟行為、以及在擇業(yè)中頻繁跳槽、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誠信問題等等。部分大學生誠信缺失既有社會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學校因素,主要原因是大學生道德認知不足、價值觀不成熟 、盲目從眾心理、誠信知行脫節(jié)等。
三、金庸小說與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探析
金庸小說中,隨處可見對誠信的弘揚,和對背信棄義者的批判。
《笑傲江湖》第35章“復仇”中寫道:“武林中人最講究‘信義二字。有些旁門左道的人物,盡管無惡不作,但一言既出,卻也是決無反悔,倘若食言而肥,在江湖上頗為人所不齒。”可見,信譽在武俠小說中虛構的江湖江湖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射雕英雄傳》中的江南七怪與丘處機打賭,各自找回郭靖、楊康,并傳授他們武功,于十八年后再讓他們一比高下。就為了這一個約定,雙方都耗費了十八年的光陰,雙方矢志不渝地來完成這個承諾。
金庸在《韋小寶這家伙》中談到,“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極少,但只要信奉,通常不敢違反。江湖上唯一重視的道德是義氣,“義氣”二字,從春秋戰(zhàn)國以來,任何在社會上做事的人沒有一個敢忽視。”韋小寶被稱為“反俠”,不學而有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正如金庸所言,“無賴無恥”的人也有朋友,只要他講義氣。而韋小寶的主要特征正是“適應環(huán)境,講義氣”。
《飛狐外傳》中的主人公胡斐與鐘阿四一家素昧平生,但憑著自己內心對公正社會的追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歷經艱難險阻終于為鐘阿四一家討回了公道。
《連城訣》是一部寫盡了人性之惡的“壞書”。為了得到寶藏,書中的人物幾乎陷入了癲狂,師父用錯的口訣教徒弟武功,為了爭奪女人設置陷阱陷害狄云,甚至出現(xiàn)了徒弟殺師,父親殺女等有悖人倫的事情,讀起來讓人“不寒而怵,茶飯不思”。《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以君子劍享譽天下,當最終真實面目流露出來后,就成為成了人人不齒的“偽君子”。
從以上的例子來說,武俠世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的社會層面的要求是一致的。通過引導大學生研讀金庸小說,對大學生樹立誠信是很有幫助的。“誠信”教育的途徑探析如下:
(一)通過開設金庸小說選修課,讓金庸小說走進大學生課堂
筆者所在高校從2011年起開設金庸小說賞析課,每年選課的學生達到數百人,至今累計已達2000余人,從教學效果看,大學生對金庸小說研究的熱情是很高漲的,通過課堂講解、傳授、討論的方式,讓大學生對金庸小說不僅僅是停留在故事情節(jié)的欣賞上,而是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討,尤其是對金庸小說的俠義精神和小說主人公身上的“誠信”特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二)通過道德法制劇,讓金庸小說人物形象在大學生中落地生根
高校可結合《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讓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就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讓大學生自導自編自演,展示正面人物的光輝形象,尤其是彰顯“誠信”精神;這樣在潛移默化中,誠信得到了傳承和弘揚。
(三)通過創(chuàng)建興趣社團,引導大學生閱讀研究金庸小說
金庸小說的原著作品是通俗小說中的經典,文字洗練簡潔,讀起來朗朗上口;金庸小說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電影以及電子游戲等,高校可引導有興趣的學生組建金庸研究社團,通過對金庸小說的深入研究,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磊,李改婷,田寶慶.通俗文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以金庸武俠小說為例[J].牡丹,2016,6.
[2]胡小偉,俠義.正義與現(xiàn)代化——金庸小說的現(xiàn)代性解讀[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
[3]朱寧嘉.金庸武俠小說對文化傳承的創(chuàng)意[J].西南大學學報,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