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戶或成農資電商發展奇點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其他產業,土地通過托管或者租借的形式加速集中,逐漸產生了一種新的務農群體——種植大戶。
隨著種植的土地越來越多、農資采購數量越來越大,種植大戶對農資的選擇更加謹慎,傾向于向上級經銷商或廠家直接購買更便宜的農資產品。種植大戶一般注重學習農業技術和掌握農資產品的知識,習慣通過網絡自主查詢、自主選擇,種植大戶的采購習慣與農資電商的銷售方式更加契合。
種植大戶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其種植經驗也在不斷積累。中國行業研究網相關報告指出,糧食種植方面單個大戶每667平方米產量比全國平均值高出20%,由此可見,在客觀環境大同小異之下,增產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管理和植保技術的水平,種植大戶的優勢和專業性遠高于普通農戶。

導購是農資電商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傳統零售商扮演導購員的角色,通過診斷提供植保解決方案。種植大戶自身擁有豐富的種植經驗,基礎的導購工作能夠自己完成,因此,可以降低農資電商交易的難度。
面對“耕地荒廢,有地不種”的現象,國家近幾年一直在發布相關政策去引導土地有序、健康流轉。2016年7月,國家發布《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各地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對土地流轉的試點基本結束,開始全面推行。從2012年種植大戶僅40萬戶到2015年的300萬余戶,由此可知,土地流轉正在高速地進行。
2016年8月,國務院發布政策提出,農民往城鎮轉移仍然可以保留對土地的轉讓和經營權,這將進一步增加多數農民將土地流轉的意愿。
土地流轉達到當前規模時,種植大戶已經開始影響我國農業的發展。隨著種植規模越來越呈現塊狀分布的趨勢,點狀分布將成片消亡,農資生意最大的客戶將是種植大戶。
農資電商的發展一直受限于農民的知識和網絡應用環節,有選擇地去服務部分優質農民是一種以點帶面的市場推廣策略。根據我國農民從眾和相信權威的特點,種植大戶所產生的影響力也是普通農民無法比擬的。其在現在農業領域扮演的規模生產者角色對上游農資供應及下游農產品銷售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如今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對接種植大戶,讓產品直供到地。農資電商的興起讓我們更加期待平臺的效應給農業帶來的便捷性和多樣性。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