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焜,李 林,黎丹丹
(1.漢口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武漢 430212;2.華中師范大學 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武漢 430070)
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構建初探
吳焜1,李林2,黎丹丹2
(1.漢口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武漢 430212;2.華中師范大學 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武漢 430070)
區域形象是區域文化軟實力的集中表現,構建科學合理的區域形象能夠有效提升區域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文化資源作為區域歷史進程中保存下來、具有獨特性與地域性特征的文化印記,是區域發展的智慧結晶與精神財富,也是區域形象構建的文化根基。文章提出基于文化資源構建區域形象體系的重要性,即可通過區域形象體系構建實現對區域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推動區域文化資源的創新與發展,并分析了文化資源與該體系中5個子系統的構建關系。
文化資源;區域形象;構建
檢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區域形象是一個區域內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種因素抽象化、綜合化的外在反映,是一個區域有別于其他區域最具差異化的要素集合,更是區域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無形財富。區域形象體系(Regional Image System,簡稱RIS),是在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的基礎上,根據區域所呈現出的獨特環境和元素而提煉出來,能夠有效反映區域發展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形象體系。本文指出構建基于文化資源區域形象體系的重要意義, 提出文化資源是區域核心價值的重要載體,應貫穿于區域形象體系的各系統以及區域形象建設的各個環節之中,是對區域形象建設和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創新嘗試。
(一)有利于凸顯區域文化特色,促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文化資源是區域形象構建的文化根基。任何一個成功的、具有生命力的區域形象,都離不開對區域優秀文化要素的挖掘、保護和開發利用。文化資源對于形成具有歷史淵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區域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文化資源構建區域形象,是在更高層次上傳承和保護區域優秀文化,是一種對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創新方式,既整合歷史記憶與時代精神,又結合現代社會發展實際,對內滲透滿足居民的多樣化文化需求,對外加強區域品牌形象傳播,以形成區域凝聚力和歸屬感,產生區域發展的持續動力,提高區域核心競爭力。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構建,也有利于建立健全有序的文化保護及傳承機制,優化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再生的環境,讓文化資源得到更好的傳承及利用,使文化資源的潛能得到有效發揮,從而形成區域內文化資源的生態化發展體系。
(二)有利于推動區域文化的傳承,促進文化資源的創新發展
無論是城市,還是任何一個區域,其形象建設都離不開自身文化特色的挖掘、展現和創新。現代中國的城市形象塑造,應該是“后現代新古典復興主義”的經典之作,具有“中國式城市文藝復興”的文化屬性,是集古今中外城市發展及城市文化之精華,創造現代社會意義上的具有地方性文化主義的精髓。 區域形象的建設,既是一個文化資本積累和運作的過程,也是文化資源資本化轉換的催生劑。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構建,正是通過對區域內各類資源要素的組合和創新,形成文化資源的一種再生機制,既可創造新的文化資源,又可促成原有文化資源的轉換,形成區域發展過程中文化資本的一種積累,構成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區域形象建設通過創新和整合各類資源,使原有文化內涵得到不斷積累,并不斷創造新的文化價值,注入區域發展的各個環節中,形成區域發展的資本性價值資源,區域形象一旦形成文化資本性的價值,其自身必然也會產生一種生產機制,這種互動轉換的生產機制,既能讓已經存在的文化資源轉換成文化資本,又能夠創造新的文化資源。①
文化資源作為區域歷史進程中保存下來、具有獨特性與地域性特征的文化印記,是區域發展的智慧結晶與精神財富,也是區域形象構建的文化根基和重要影響因子。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構建,強調將文化資源貫穿于區域形象體系中的五大系統,即影響系統、感知系統、理念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與行為應用系統的構建之中,突出文化資源的重要影響力。
(一)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之影響系統
文化資源是區域形象影響系統的核心要素。文化資源作為區域文化的承載體,內含于影響系統的各要素集合之中,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意志、區域發展規劃、區域前期形象等要素一起組成了區域形象的影響系統,是影響系統中占據核心地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形象是一種符號時代的主觀化行為的客觀性塑造,其主觀性在于區域形象的塑造是一種時代性的要求,它源于更加合理的區域文化要素的整合和提煉,通過現代化的手段傳播和展示體現,其客觀性在于它遵循該區域自然地理以及人文環境所形成的文化資源特征和區域文化基調,這種客觀性就是區域形象影響系統構成的意義。文化資源作為這種客觀性的積累和具體體現,成為區域形象影響系統的核心要素和主要表現形式。
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影響系統中,自然因素與人文因素并不單獨對區域形象的構建產生影響作用,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進而共同對區域形象體系的構建產生影響。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文化傳統對傳統生活的空間布局乃至自然生態的變化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區域傳統的文化形象,本身即是區域文化資源的組成部分。文化資源在影響這些要素的同時,與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成為區域形象建構的影響系統。區域形象建設的客觀性以及文化資源的地區差異性使得區域文化資源以及區域經濟、自然等影響因素成為區域形象建設的基礎因素。在這些基礎影響因素當中,文化資源以其融合地域自然和人文的綜合性載體效應,為區域形象體系的影響系統提供最基礎的元素,成為影響系統構建的核心和重要參考系。
(二)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之感知系統
文化資源是區域形象感知系統的豐富外顯。一個地區的文化資源以文化景觀、文化產品、特色節慶等多種方式給外界塑造不同的感知,各類形象往往基于該區域文化資源的感知化表達。一般能夠影響人們產生感知形象的文化資源要素,都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這種由文化資源所外化的區域感知形象,又因文化資源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特征的不同,在區域形象整體建設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基于文化資源的感知系統構建,要通過以區域文化資源為核心的影響系統梳理出代表性的區域感知形象,明確區域特色文化資源及其表征,構建完整豐富且具開放性的區域形象體系。
文化資源能夠體現區域鮮明的感知特征。例如區域內某一類或某一個體文化資源所產生的感知影響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體現區域整體形象的價值,即這一類或個體文化資源會在人們心理上形成對區域形象的“整體”感知,這種“整體”感知雖然不是對區域的完全了解,但至少是對區域形象要素的一種特征感知,是一個人對該區域有了某種了解之后的一種反映。感知形象所體現出的某種局部認知,常常是區域最深刻的部分和存在價值的集中體現。任何一種對于區域局部的形象感知,都是以整個區域形象為基礎的主體性感受。由于每一個區域所處的地理區位、自然條件以及區域景觀形態都是區域獨有的,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因此區域形象的感知則是在這種區域獨有的地域背景下,區域部分要素獨立的自我表現,這種獨立表現的越完善,就越能參與區域形象整體建設之中,豐富區域形象的多樣性,構成區域形象生態體系的有機部分。
(三)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之理念識別系統
文化資源是區域形象理念識別系統構建的基礎,是區域理念的文化源泉。理念識別系統是整個區域形象體系構建的核心,影響區域理念識別系統的因素有很多,如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其他形象系統的塑造以及區域整體的發展規劃和戰略等,文化資源作為區域形象影響系統的核心要素,為區域形象理念系統的構建提供核心價值,是區域理念識別系統構建的精神文化源泉。文化資源對區域中政府管理理念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區域發展規劃提供了歷史與傳統的借鑒及支撐。基于文化資源的理念識別系統構建,正是對一個區域發展理念和文化內涵的高度總結和凝練,理念識別系統中的城市口號和城市精神,很多都是脫胎于本區域的文化資源。
文化是一個地區的根和魂,是區域的特色根底所在。區域的理念識別系統正是對區域文化傳統的一種反映,是區域各種文化的集中體現。從本質上看,區域理念就是對區域文化內涵的表達。伊利爾·沙里寧有句名言:“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可見一個地區的區域精神和面貌,反映著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理念和民眾的精神價值追求,而這些理念和價值往往產生于區域文化又反作用于區域文化。因而,區域文化是體現區域個性特色的重要基礎,也是區域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之視覺識別系統
文化資源為區域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的構建提供了視覺元素與識別符號。文化資源的豐富性造成了區域形象體系中視覺識別系統的復雜性,它是構建個性化區域視覺識別系統的靈感來源,是形成區域差異化、個性化認知的核心力量,該系統的構建可從傳統文化中提取設計元素,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區域性、獨特性等優勢,運用其豐富的內涵和價值,設計出個性化的區域視覺識別系統,從而擺脫當前“千城一面”的尷尬局面。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視覺識別系統的構建,應該注重將區域范圍內的各類文化資源,包括對自然、人文、歷史、現代等典型元素的概括和提煉,凸顯區域典型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塑造出符合區域獨特文化內涵的視覺形象。
區域空間的復雜性、規模性和歷史變遷性,決定了其復雜特征,文化資源的多樣性、人類文明的變遷性、社會發展的延伸性使得任何一個單一的元素都不可能代表一個區域成為區域識別的符號。文化資源可為視覺識別系統的構建提供基本元素與識別符號。區域形象的視覺識別系統是區域歷史變遷的表現符號,該系統的構建應結合區域自身獨有的自然、歷史和人文資源特性,結合民眾的時代需求,挖掘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采用科學的表達,使之呈現富有生命力的美感和情趣,使區域視覺識別系統要素成為區域可積累的財富和文化資本。
(五)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之行為應用系統
文化資源為區域形象行為應用系統的構建提供執行的標準和參考。區域形象是區域文化本質的反映,由于人是區域的主體,區域形象的本質是人的理念和文化特質的體現,這些特質源自于文化資源所承載文化基因的傳承。行為應用系統是區域形象的執行層面,是對區域理念的一種踐行,這些文化特質通過人的日常行為來表現,因此人的行為也構成了區域形象的標準,文化資源也相應成為了行為應用系統的主要特征和行為來源。在文化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足以為當前的區域行為應用系統的構建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個區域的文化資源包括了該區域的歷史傳統與風俗習慣,這些傳統習俗可為區域的行為應用系統構建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例如作為孔孟之鄉的齊魯大地,自古便有尊師重道的傳統,“楚人重然諾”體現出了荊楚區域講誠信、重信用的民風,“文章錦繡地,溫柔富貴鄉”則是江南地區習詩學曲、重商致富的傳統。這些作為傳統習俗的文化資源,能夠為相關區域構建行為應用系統提供指導與借鑒,可將該區域優良的傳統習俗加以弘揚,能夠構建更加有效的行為應用系統,塑造該地區良好的區域形象。
在符號經濟時代,區域形象作為區域發展的“符號化”表達,對促進區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升區域凝聚力與向心力、增強區域競爭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進步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中國的城市建設、區域建設正陷入 “千城一面”、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的尷尬境地,在“互聯網+”“文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下,構建科學合理、與時俱進的區域形象,探討基于文化資源的區域形象體系理論及實踐將成為新時期重要的時代命題,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項目來源:湖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湖北文化產業發展研究,立項號:ZD2015WT026
注釋:
① 張鴻雁.城市文化資本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15-18.
[1]張鴻雁.城市文化資本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2]成朝暉.“城市特質”——城市形象系統的差異化定位[J].新美術,2009, 30(5):86-88.
[3]王莉.我國城市形象管理研究述評[J].城市發展研究,2012,19(7).
[4]李林.荊楚文化資源與湖北區域形象的構建[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
[5]成朝暉.人間·空間·時間——城市形象系統設計研究[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1.
The Study of Reginal Image Structure Based on Cultural Resources
WU Kun1, LI Lin2,LI Dan-dan2
(1.The Art and Design College of Hankou University,Wuhan 420212,China;2.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The regional image is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rational image of the reg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oth the regi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he region. Cultural resources is preserved through historical process as the cultural imprint, with its unique reginal characteristics, is both the wisdom and spiritual wealth of regi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structure of its reginal image. This article suggested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reginal image based on its culture resource. It provide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ts reginal cultural resources,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reginal culture resources, also analyzed the struc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ts 5 subsystems of regional image system based on culture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the regional image;construction
G127
A
1008-2832(2016)10-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