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患者提出各種各樣的關于疼痛的問題,下面我就比較常見的幾個問題給予解析。
患者:天氣會影響疼痛嗎?
解析:是的。有些人認為天氣對疼痛的影響多是心理作用,其實慢性疼痛與天氣變化是存在一定關系的。陰雨天氣時,大氣壓的變化會導致人體各大關節內部壓力改變,所以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在陰雨天時疼痛癥狀會加重。另外,外界氣溫低的時候,人體內血液循環會減速,代謝產物容易堆積在關節周圍或肢體末端,這也是導致疼痛的原因之一。
患者:女性對疼痛忍耐力更強?
解析:不一定。說到疼痛,我們總會提到生孩子,認為這是人類能夠承受的疼痛極限,所以很多人認為女性更能耐受疼痛。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對疼痛的態度有一定的差別,女性在遇到疼痛的時候,會更加積極地尋求緩解的辦法,如找醫生,所以也就會更快地解脫出來。事實上,疼痛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受,我們很難通過客觀的方法來評判到底誰的疼痛耐受力更強。專家建議,遇到疼痛,一味忍受是錯誤的做法,有些慢性疼痛如果治療不及時,非常容易變成神經病理性疼痛,到時候治療的難度就會呈指數級遞增。所以,硬漢們,別太硬撐!
患者:腰痛時,臥床休息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解析:錯誤。雖然短時間內,臥床休息會改善腰背肌痙攣,緩解疼痛,但專家建議還是應當維持日常活動。長時間臥床,會使我們的肌肉變得懶惰,當你起床運動的時候,會發現疼痛反而更加嚴重。正確的做法是:在腰痛的急性期臥床休息,當癥狀有改善時,盡努力恢復日常活動和鍛煉,程度以不加重疼痛為原則。對于嚴重的疼痛,一定要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除腫瘤、骨折、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之外。
患者:減肥可以緩解疼痛?
解析:正確。體重越大,腰椎和膝關節等承重部位就會受到越大的壓力,其退變速度就會成倍增加,尤其是有膝、髖關節炎的患者,只要減輕體重,就能明顯感覺癥狀有所緩解。減重還會幫助腰背部肌肉釋放負擔,緩解大多數腰背痛癥狀。
患者:運動可以緩解疼痛?
解析:正確。雖然疼痛會限制我們的活動,但是,適當的運動是盡快遠離疼痛的妙招之一。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減肥,提高睡眠質量,改善心情,進一步緩解疼痛癥狀。運動還能夠加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僵硬,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此外,運動會使大腦內產生內啡肽,一種類似于嗎啡的物質,給人以快樂和滿足感,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些人跑步會上癮。
患者:發現不了病因的痛就不算痛?
解析:錯誤。中國有個成語叫做“無病呻吟”,是指沒有什么病痛,卻裝作很痛苦的樣子。其實,疼痛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狀態,雖然它屬于第五大生命體征,可是卻不像體溫、血壓、心跳、呼吸等可以通過客觀的方法進行測量。目前為止,還沒有準確的方法能夠測量疼痛的程度,或者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疼痛部位的變化,更不用說找到所有疼痛的病根。所以,我們不要一味追求疼痛的精確診斷,治療疼痛才是更重要的。當你周圍有人抱怨疼痛,而所有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的時候,不要過早對其質疑,甚至扣上“抑郁癥”等心理問題的帽子,不妨去醫院疼痛科進行咨詢,讓專業人士來診斷和治療。
患者:小病小痛,無需在意?
解析:錯誤。我們的傳統教育認為,小的疼痛就應該忍受,才能證明你是一個有骨氣的人。現在,隨著醫院疼痛科的快速普及,我們無需再忍受。當疼痛持續時間超過1周,或影響到正常生活的時候,最好盡快尋求醫生的幫助,解除疼痛,同時將一些可能會發展為嚴重疼痛的疾病扼殺在搖籃中。
患者:心態會影響疼痛?
解析:正確。與積極樂觀的人比起來,將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的人,會使疼痛更加劇烈,持續的時間更長。適當轉移注意力,反而會減輕疼痛。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患者感到晚上疼痛加重,因為白天有其它事分散注意力。慢性疼痛刺激還會讓人產生抑郁和焦慮癥狀,反過來加重疼痛,形成惡性循環。所以,盡早尋求醫生幫助,才是正確的做法。
患者:沒有疼痛,就沒有達到鍛煉的效果?
解析:錯誤。在運動的時候,為了提高鍛煉效果,我們會努力去追求那種肌肉酸脹、力竭的感覺。其實,適可而止的運動是很重要的,因為疼痛是人類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幫助我們回避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的情形。在鍛煉的時候,產生疼痛就是我們該停下來休息一下的信號。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圍,然后堅持并慢慢突破,才是安全和健康的。
患者:年紀大了就會產生疼痛癥狀?
解析:錯誤。有些人認為,疼痛就像白頭發和皺紋一樣,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自然而然產生。其實不然,我們要向那些影響生活質量的慢性疼痛說“不”,無論您年紀多大,當遭受慢性疼痛困擾的時候,請求助專業醫生,他們總能找到緩解的方法。
患者:止痛藥會成癮?
解析:錯誤。只要按照醫生的處方服用止痛藥物,產生依賴或成癮的情況極為罕見。但是,有一些神經性的疼痛需要長期服藥來抑制神經興奮性(如三叉神經痛,不吃藥可能癥狀會加重),這種現象不是藥物成癮,而是藥物的戒斷反應。遇到這種情況,就說明神經的興奮性還沒有得到控制,還需要繼續服藥。同時,也證明這種藥物屬于對癥下藥,什么時候能夠停藥以及如何停藥,都需要咨詢疼痛科醫生,很多藥物需要按階梯緩慢停藥,以避免復發和加劇,使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