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月慶
【摘 要】目前,課堂教學改革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許多教師和學校都總結出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結合自身的地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實現教學再造的根本方法:從學生出發,抓住“八個變”,使地理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主動的、快樂的事情。
【關鍵詞】教學再造;主動學習;地理教學;課堂教學改革
目前,以打造魅力課堂、激情課堂、快樂課堂、高效課堂為目標的新課堂教學改革熱潮撲面而來,學案導學、先學后教、班級展示等等,許多學校都總結出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此改革若僅限于課堂形式的轉變,不從根本上改變到底是為了人的發展還是為了知識點和分數的問題,那么是走不遠的。特別是把課堂變為學生活動的課堂后,是讓學生在“根本處”真正自主,還是用一些固定的書面安排去束縛學生的問題,我們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地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談談自己對課堂改革的一些理解和做法。
郭思樂教授說過:“學習的發生之處是學生。” 教師如何做到由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達到不見自我的生本最高境界?筆者認為,根本的方法是:從學生出發,實現對教學的再造,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主動的、快樂的事情。下面談談實現的載體:“八個變”。
1 把興趣變成學生的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源于需要。這種需要越迫切,興趣就越高?,F在的問題是:學習是學生發自內心的、強烈的需要嗎?不!我們的學生八小時內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教育、被迫的,他們似乎不是為了興趣,而是在為考試和分數而學。如果學生對課程沒有興趣、是被迫學習的就會感到有負擔。所以在我國就有了一個響亮的名詞叫“減負”!事實上,負擔重不重關鍵在于興趣和可選擇性,自己選擇的,就是感興趣的、需要的,辛苦也快樂。在地理教學中我是這樣激發學生興趣的:(1)讓前置性小研究激發興趣。該研究從學生出發,使其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2)讓個性化選擇成就興趣。選擇的空間要大,越大越能激發興趣。(3)讓學科內在魅力煥發興趣。地理這門學科本身就很有趣、很有用,尤其是結合日常地理實例比如解釋天氣、天象等等,可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4)讓討論點燃學習的興趣。討論活動最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是思維碰撞、引發聯想、釋疑解惑的過程。
2 把激情變為學生的激情
激情源于動力。當學生有了動力,就像在其內心裝上了一臺屬于他自己的發動機。這時他的上課、課下復習甚至課外活動都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幸福的源泉。那如何激發學生的激情呢,一是,教師自身要有激情;二是,教師要努力點燃學生的激情。
3 把方法變為學生的方法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方法源于感悟。方法的培養只需教師把任務交給學生,并充分信任和全面依靠學生,不限制、不干預、不包辦,這種信任會大大地激發學生的開拓感和成就感,從而找到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動腦和動手的結果,是真正屬于他自己的方法。
4 把習慣變為學生的習慣
習慣源于標準。郭思樂認為:放手才是教育,舍得才是大愛。進步有時在于學生習慣的養成,更在于教師舍得放權、放手。(1)給學生一個研究的任務,讓學生養成先做的習慣;(2)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讓學生養成參與的習慣;(3)給學生一個補充的機會,讓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4)給學生一個質疑的氛圍,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5)給學生一個點評的權利,讓學生養成總結的習慣。
5 把能力變為學生的能力
能力源于實踐,又在實踐中釋放、遷移和提升,逐步形成更強、更多的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五個”主動,即主動先學、主動質疑、主動交流、主動作業、主動復習。目的是讓學生在先學中學會自學,在質疑中學會思考,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復習中學會提升。
6 把活動變成學生的活動
活動源于參與?;顒悠脚_可以使學生擁有表現欲和成就感。日本著名教育專家佐藤學說:課改要從“計劃型”變為“課題型”,并比喻為由“爬樓梯型”變為“登山型”,因為前者僅有固定的幾條路,后者則有無數條路,從而給學生提供了無限的想象和創造空間。
7 把成功變為學生的成功
成功源于自信。我們不強求每個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學,但一定要讓每個孩子充滿自信。在學生的眼中,教師的表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贊許都是自己了不起的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因此,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成功,以引起他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讓他獲得更大的成功。學生自我成功之時即教師享受教育幸福之日。
8 把快樂變為學生的快樂
快樂源于體驗。我參與,我快樂!事實告訴我們:如果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帶給他的愉悅和快樂,那學習就真正成了他自己的事情,反過來又會強化他的興趣、方法和能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并走向更大的成功。
總之,筆者認為必須也只有從人出發,才能實現徹底的、根本的教學再造,真正把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具有生命意義的事情。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富強.“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4):27-29.
[3]安富海,田倩倩. 基于有效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5(2):63-67.
[4]楊英.調動學生地理課學習積極性的方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5(3):123-124.
[5]郭思樂.素質教育的生命發展意義[J].教育研究,2002(3):9-13.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