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


摘 要:針對高職院校《鋼結構》課程的特點和要求,提出突出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課程標準,從課程標準建設思路、框架、內容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為規范該課程的教學提供依據。
關鍵詞:鋼結構;課程標準;建筑工程技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9C-0090-02
《鋼結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鋼結構方向)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主干課),以《建筑制圖》《建筑力學》《建筑材料》《建筑結構》等課程為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鋼結構方向)學生畢業后就業去向范圍較廣,為了培養具備鋼結構專業和行業理論知識,具備相關領域工作專業技能和崗位能力,適應鋼結構專業和行業生產一線的管理、技術等職業崗位要求的高等應用性技術人才,《鋼結構》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建設顯得越發緊迫。
一、課程標準建設的必要性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價值、目標主要通過課程來實施和體現,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與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構建課程標準是課程改革與建設的起點。近年來我們發現,在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中,現行的教學大綱僅僅以關注學科知識為主要內容,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的需求。而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教學評估的依據,是評價和管理課程、進行課程改革、加強課程建設的基礎。為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發展內涵、進行課程改革,課程標準的建設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首先,課程標準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課程目標發生了改變。
其次,課程標準除了強調對知識的了解、理解和應用, 強調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有體驗性目標和過程性目標。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養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因此,課程標準既有利于使學生終身自主學習,也有利于學校確立以學為主的教學體系。
第三,課程標準有利于發揮教師教學的創造性,課程標準的重點是對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做出規定,提出實施建議,不對教學先后順序、教學具體內容等問題做出統一的、硬性的規定,給教師教學留出了足夠的創造性空間,便于教師不斷學習學科新知識,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二、課程標準建設思路
1.應明確課程標準的目標,建立一套適應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融入素質教育和職業標準理念,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配套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鋼結構》的課程標準。
2.應結合職業教育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主要崗位(群)工作必備的專業技能為主線,以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為突破口,以項目化教學組織課程內容,以鋼結構設計的不同階段、典型任務為載體,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互相聯系的學習情景。
3.通過對各學習情景中學習目標、主要內容、師生要求、授課方式等各項內容的描述,規范課程。
4.通過對課程內容的選取和組合,以一個完整的項目為載體,完成課程。
5.通過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評價和考察,完成對課程的考核與評價。
三、課程標準框架
《鋼結構》的課程標準共由六個部分組成:課程概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學時安排、課程實施、教學評價與考核要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其中,課程概述包括制定依據、課程性質與作用、課程設計思路、課程內容確定的依據;課程目標包括總體目標、具體能力目標、知識目標;課程內容與學時安排包括學習情景、課程單元、學習策略、情感態度;課程實施包括教學條件、教學方法、教材選用或編寫等;教學評價與考核要求包括課程考核和課程評價;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包括國家職業標準、參考書目、網絡資源、精品課程等。
四、課程標準內容
課程標準內容根據涵蓋的工作任務和專業課程目標要求進行科學選擇,充分體現工學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和課程的特色。要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準確分析知識內容與技能內容,與實際崗位的工作任務對接,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科學設計學習項目。
(一)課程目標
(二)課程內容與學時安排
課程內容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專業課程目標和涵蓋的工作任務要求, 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執業資格標準確定課程內容。本課程通過項目整合相關技能與知識,將本課程分解為基本知識、構件設計、各類鋼結構施工圖識讀及設計等幾個逐步遞進的項目,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從整體上認識和掌握,需安排兩個學期完成。
(三)課程實施
1.教學條件。
學院現有鋼結構模型展室,鋼結構車棚,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現場教學。根據實踐教學內容及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學校與各建筑企業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開發實習、實訓基地。
2.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動畫、視頻、三維圖形、實物照片、實物模型等輔助手段,使抽象問題直觀化,復雜問題簡單化,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理解、接受課程知識。
在充分應用傳統教學方法基礎上,大膽進行教學方法創新。
(1)強化漸進教學法。使用該方法,旨在使具有漸進規律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步步為營,舉一反三。教學中,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使教學內容由簡到繁,由淺入深,不斷上升,直至達到教學目的。
(2)引導文法。針對本課程實踐性較強的特點,采用“實踐——理論——實踐”的組織模式。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工程實際問題導入教學,引導學生課后思考、觀察、查閱資料,然后回歸課堂、回歸理論,靈活采用討論教學法、談話教學法,在問答、討論基礎上得出答案,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3)“教學做合一”(項目教學法)教學法,將部分內容放到課程設計、大作業中教學,做到邊教、邊做、邊學,不但有利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且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效率。
3.教材選用與編寫。
目前,依據課程標準力求選用學科公認的優秀教材。今后,為了緊密結合工作化過程滿足行業職業能力的需要,急需結合生產實際,編寫一本能夠反映新工藝、新技術,充分體現任務引領、實踐導向的適用于高職鋼結構教學的教材。
4.教學評價與考核。
從評價范圍、方式、內容、方法等方面出發,在已有的教學考核機制下,逐步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鋼結構》課程考核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1)評價范圍
評價范圍既包括教師課堂講授過的以及實訓操作過的,也包括教師課堂沒講、但是要求學生自學或者教師指定參考資料中包含的內容,還包括應該和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常識。
(2)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采用項目化教學的考核評價方式,堅持從始至終全過程進行評價。每一階段都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
(3)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要將課程中的知識點轉化為職業技能,對學生進行評價中注重對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評價。可以通過組建團隊評價學生的合作意識、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可以評價學生的信息收集與處理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課程參與程度主要評價表達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態度;任務完成質量主要評價學生職業崗位能力。
(4)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采取民主評價,成績評定時“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各占一定的分值,突出自我評價。
高職院校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學院是在廣泛調研了示范性院校專業課程標準,并依據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具體情況,結合內蒙古自治區建筑行業各崗位需求制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鋼結構方向)的課程標準。《鋼結構》課程標準已經初步形成,并用于指導任課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以后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會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企業的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田鳳權.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標準建設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8,(4).
[2]趙迪.“雙基一化”教學模式下課程標準研究——以高職院校《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為例[J].考索探微,2014,(2).
[3]蔡惠芳,曹茂慶.高職教育項目化教學課程考核標準的研究與探索[J].職業技術,2010,(1).
[4]楊立峰,吳延昌.高職院校課程標準制訂的研究與實施——以嵌入式應用與開發課程標準為例[J].職教視線,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