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梓 木
藍圖已繪就 跨越正當時——《云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式發布
文/梓木
“十三五”期間云南省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是大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經濟,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發展建設中的城市(圖/CFP)
備受關注的未來五年云南省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宏偉藍圖——《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最近正式發布。
經濟是云南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依托。
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郭樹華認為,云南省經濟運行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是結構性問題,只有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才能形成支撐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新動力。
省委書記李紀恒指出,加快轉型升級是“十三五”期間云南省自身發展的緊迫要求,只有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才能有效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形成支撐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新動力。省長陳豪也強調,“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供給能力,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預期。
對于云南來說,基礎設施建設是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前提,也是最大“瓶頸”所在。
“我們省加大‘五網’建設,實際上就是一種供給側改革,因為這些基礎設施供給已經不能滿足云南發展的需求。”省發改委主任楊洪波認為,目前制約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前置性因素就是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綱要》將互聯互通的路網、廣覆蓋的航空網、區域性國際化的能源保障網、高效節約的水網以及高速共享的互聯網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提出,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省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
作為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依托,云南省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綱要》明確,“十三五”期間云南省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是大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培育全省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新動力,推動全省經濟產業向開放型、創新型和綠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發展的“兩型三化”轉型發展,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云南農業具有很大的供給側改革空間。”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王潤偉研究認為,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省農業廳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全省將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發展外銷蔬菜和優質水果基地各1000萬畝,生態茶葉、高產優質膠園、高產優質蔗糖基地各500萬畝,建設100個萬畝以上連片牧場和100萬畝生態養殖基地,加強50個生豬基地縣和30個牛羊基地縣建設。
“傳統產業并非是落后產業。”省國資委主任羅昭斌認為,“十三五”期間云南要引進先進技術和自主創新并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加快傳統產業與信息產業融合步伐,鞏固提升煙草、能源等支柱產業,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利用和石化產業基地建設。
“云南產業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沒有培育起來。”楊洪波一針見血指出了云南省經濟轉型升級的另一個癥結所在。他認為,“十三五”期間云南省應該深入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加快“互聯網+”步伐,實施軍民融合發展,集中力量培育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大力培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產業,發展智能制造和服務制造。與此同時,云南省還要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大健康、文化創意和高端旅游業、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積極發展分享經濟,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行穩致遠,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
改革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源。“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徐光遠如是解讀“十三五”期間云南省改革與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聯系。
《綱要》明確,要通過改革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深化科技體制和行政體制改革,構建創新發展的新體制,為全省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省委編辦副主任郭華表示,“十三五”期間將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著力營造干事創業的政務環境和法治化營商環境,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通過改革創新,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立快捷云南、方便云南和效率云南”。改革將在“十三五”期間釋放巨大紅利,云南省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工商實體經濟,推動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產品價格、農業農村、教育、生態文明和醫藥衛生體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三五”期間,云南省將把重心放在推動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開放創新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將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一方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另一方面著力提升勞動力素質。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華山表示,“十三五”期間,云南省將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大力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建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力爭到2020年,全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2年,農村進城勞動力普遍得到培訓,推動發展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和科技創新。
《綱要》提出,要“強化昆明核心作用,全力推進昆明中心城區與滇中新區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長核心,構建昆明內聯外通、立體復合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昆明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不斷利用綜合運輸通道,北出昭通至水富港融入成渝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東進桂粵、南下東盟,強化與北部灣經濟區,尤其是防城港的物流通道對接,通過南寧防城港進入太平洋。西經騰沖、瑞麗邊境口岸和緬甸密支那、那戌,橫向聯系緬甸中心城市曼德勒、孟加拉首都達卡等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和印度加爾各答港、孟加拉吉大港等孟加拉灣上的重要港口,并通過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向西通往印度腹地,連接緬甸、越南、老撾、泰國,加強與南亞、東南亞國家聯系。通過緬甸進入印度洋,大力發展“公水聯運”,快推進昆明-保山-芒市-瑞麗對外開放經濟帶建設,鞏固提升昆明國家能源通道、國際物流通道樞紐地位。
對此,昆明市發改委負責人分析認為,《綱要》更加突出了昆明市在全省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昆明市在未來的發展中得到的支持力度也會更大。這有助于昆明市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在更大的范圍內、更高的層級上發揮其輻射力和帶動力。
《綱要》提出,昆明市未來要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昆明市“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堅持轉方式調結構,按照“一產做特、二產做大、三產做強”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188”重點產業,制定實施昆明市“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打造昆明經濟升級版。
一產方面,以保障昆明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為首要任務,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打造優質農產品重要集散中心、農產品信息及電子商務中心、農產品精深加工中心、農業博覽會展中心和農業科技研發推廣中心,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大力發展商貿及物流業、金融業、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及信息服務業、房地產業、會展業和健康服務業,把昆明建設成為帶動全省、輻射周邊的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

崇山峻嶺間,橋隧相連(圖/CFP)
鏈接
● 實施《云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十三五”規劃是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戰決勝意義的一個五年規劃,也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更加堅實基礎的一個五年規劃。與以往的五年規劃相比,“十三五”規劃任務更為艱巨,意義更加重大。就云南而言,“十三五”規劃是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云南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沖刺意義的一個五年規劃,在云南省五年規劃發展歷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歷史地位。
● 《云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有哪些特點?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云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在起草時堅持了“三個全面貫徹、一個緊緊圍繞、一個密切銜接、一個密切結合”。“三個全面貫徹”,就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一個緊緊圍繞”,就是緊緊圍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一個密切銜接”,就是在框架結構、指標體系等方面保持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密切銜接;“一個密切結合”,就是《綱要》起草密切結合云南省發展實際。具體來說,云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具有以下4個特點:一是在堅持方向性的基礎上突出了特色性,既說了“普通話”,也更多地講了“云南話”。《綱要》圍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了“五大發展”理念,講了“普通話”,同時結合云南省發展實際和發展階段性特征,對制約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扶貧攻堅、創新驅動等短板領域進行了重點謀劃,更多地講了一些接地氣的“云南話”。二是在堅持繼承性的基礎上突出了創新性,既說傳承的話,也力求多講創新的話。《綱要》一方面繼承了以往五年規劃編制好的經驗、好的做法,講好傳承的話;另外一方面又大膽探索、大膽突破,力求講一些創新的話,讓人耳目一新。主要表現是:在體例格式上大膽地打破以往五年規劃按“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面臨形勢、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的固有模式,按照新的體例格式謀篇布局;在表達形式上用39個專欄、11張圖和2個表,使《綱要》更加直觀、可讀性更強;在內容中講了許多以往文件中沒有的話,如提出實施沿邊公路貫通工程等新內容。三是在堅持全面性的基礎上突出了重點性,既說普遍性的話,也力求講有針對性的話。《綱要》在全面性、兼顧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三大戰略定位,進一步突出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扶貧攻堅、創新驅動、新型城鎮化、擴大開放等制約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跨越式發展的重點內容。四是在堅持宏觀性的基礎上突出了操作性,既講戰略層面上的話,也講戰術層面上的話。宏觀性、戰略性、綱領性和綜合性是《綱要》的主要特性,決定了《綱要》起草的著力點更多是放在宏觀戰略層面、主要目標層面、主要任務層面思考問題,體現發展的方向、目標和重點。在此基礎上,《綱要》通過進一步充實“三個重大”內容,即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內容,通過進一步強化量化指標的約束,增強了《綱要》的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
● “十三五”期間云南省將如何推動產業向“兩型三化”方向發展?
《綱要》中提出的“兩型三化”是指“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十三五”期間,云南省構建“兩型三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將從以下方向努力:一是以構建開放型經濟為引領,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主動參與國際國內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瞄準培育和做強主導產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開放合作載體、機制平臺建設,構建內外聯動、互為支撐的開放型產業新格局。二是以構建創新型經濟為關鍵,加快產業動力轉換。通過聚焦產業發展前沿、核心和關鍵技術問題,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通過聚焦產業發展制度障礙問題,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通過聚焦產業發展路徑問題,加大重大技術改造升級,推進產業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和管理創新。三是以高端化為標桿,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深入開展“中國制造2025”云南行動,支持發展智能制造,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四是以信息化為支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大力推廣“互聯網+產業”,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經濟。五是以綠色化為根本,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實現產業發展、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相互促進、和諧共贏。
● 如何保證《綱要》的貫徹落實?
《綱要》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為確保《綱要》的貫徹落實,我們將重點開展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綱要》宣傳力度,為使《綱要》內容進一步深入人心,凝聚全省力量共同推進云南省“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我們將集中在《綱要》發布后的一段時期內,通過媒體發布、州市宣講、集中培訓、境外宣傳和刊物出版5個渠道對《綱要》進行全方位、高視角、大范圍的宣傳報道和解讀。二是開展《綱要》的任務分解工作,《綱要》發布后,我們將盡快把《綱要》中的主要目標任務、特別是約束性指標向有關廳局和州市進行責任分解,以保障《綱要》的全面落實。三是積極開展重點專項規劃編制和實施,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十三五”省級重點專項發展規劃目錄的通知》(云政發〔2016〕13)要求,下一步將積極開展《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規劃》《云南省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規劃》《云南省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規劃》和《云南省沿邊開放經濟帶發展規劃》等26項重點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以確保《綱要》中各項重點任務和工作的細化和落實。四是加快推進“三個重大”進程,加大力度推動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實施,同時研究并推動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出臺,為《綱要》的實施提供強有力保障。五是加強監測評估,開展對《綱要》中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要政策制定的推進情況監測評價、跟蹤落實。
(參考資料源自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