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 水(綜述)
云南拉開供給側改革大幕
文/易水(綜述)
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云南經濟轉型升級、“鳳凰涅槃”。

到2018年底,云南將力爭火電裝機淘汰200萬千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最熱的經濟詞匯。5月12日,云南省召開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對全省打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作出全面部署。省委書記李紀恒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全省上下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搶抓機遇,堅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云南經濟轉型升級、“鳳凰涅槃”。
這既是一次戰前會議,又是一次戰斗動員。
此前的5月3日,云南省委召開的一次常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了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審議并原則同意《云南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
云南的供給側改革工作正式拉開大幕,經濟領域風起云涌,農業、生態、教育、消費等民生方面也將隨之產生變化。
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和國內“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近年來云南經濟增速放緩,看似有效需求不足,實則有效供給不足,結構失衡、供需錯配才是深層癥結。
影響云南省經濟增長的既有總量問題也有結構問題,既有需求問題也有供給問題,但主要矛盾是結構性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在有效供給總量、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總量、需求結構變化。
具體來看——
工業經濟方面,煙草占比達36%、能源占12%、以冶金為主的重化工業約占36%,這三塊加起來超過全省工業的80%以上。其中,煙草業面臨卷煙銷量下滑、生產成本上升、商業利潤透支的嚴峻形勢;能源工業因省內清潔載能工業發展滯后,消納能力不強,外送市場受擠,棄水棄電嚴重;重化工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產品價格疲軟、庫存過高、企業虧損嚴重。就在會議前一日,省長陳豪還調研了昆明鋼鐵控股集團。昆鋼控股屬于產能過剩的鋼鐵行業,去年營業收入下降了16%,凈利潤虧損37億元。
商品制造方面,云南省工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大量中間消耗物資都依賴于省外調入。終端消費品除一些低端的食品及生活用品外,大到汽車、家電,小到牙刷、香皂、飲料等輕工產品多是省外產品。在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上,云南產品普遍存在“買多賣少”的逆差現象。
農業經濟方面,一些農業有效供給沒能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農產品供求出現結構性失衡,農業生產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此外,一些不合理的供給結構,給資源環境帶來較大壓力。
面對更加復雜的經濟形勢、更大的下行壓力和更加激烈的競爭挑戰,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是解決云南省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云南省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何謂供給側改革?簡單來說就是敢于打破曾經創造輝煌的壇壇罐罐,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將被淘汰,綠色、高效、生態環保的生產力將成為新寵。
今年2月,云南省政府出臺《關于穩增長開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了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有效擴大社會投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投入、鼓勵企業擴銷促產等共計22條政策措施,以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云南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省委書記李紀恒表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中,云南將堅持問題導向抓落實,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堅持改革統領抓落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力度;堅持守住民生底線抓落實,保持就業基本穩定,妥善處理員工就業問題。
集結號已吹響,云南將如何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
根據此次召開的會議,云南將用3年時間去粗取精去產能,力爭到2018年底,全省粗鋼產能控制在2500萬噸以內,煤炭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以內,火電裝機淘汰200萬千瓦,水泥、焦炭等行業供需基本平衡,鐵合金、電石、有色等低效能行業基本實現市場出清,全省135家省屬國有“僵尸企業”全部實現市場出清,民營“僵尸企業”基本實現市場出清。
其中,今年將壓縮煤炭產能1500萬噸,粗鋼產能376萬噸。
會議明確,當前云南去產能主要是從煤炭、鋼鐵兩個行業入手,加大環保、能耗、質量、標準、安全等各種門檻準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嚴禁新增過剩行業產能,加快退出過剩產能,推動產能過剩行業壓縮總量、調整、轉型升級。同時,云南將在供需兩側進行結構性改革,既化解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的過剩產能,也通過發展一些新產業來增加新供給新動力。
會議強調,穩妥處置“僵尸企業”是去產能的關鍵點,也是難點和風險點。據此,云南將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將各種資源要素從產能嚴重過剩、增長空間有限的產業和“僵尸企業”中釋放出來,向優勢產業和企業集中,提高有效供給,創造新的生產力。
據介紹,在處置“僵尸企業”中,云南將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鼓勵非國有資本通過股權收購、增資擴產、股權置換等途徑積極參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嚴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將堅決停止各種財政補貼和不同形式的保護,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加快市場化退出步伐。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省長陳豪在總結講話中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于落實,重點在于實干。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要增強改革的整體性和協同性;要轉變作風提高服務能力;要努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要強化督查抓好責任落實。
新聞助讀
國內首支“供給側改革”基金成立
昆明市政府、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光大證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最近共同發起設立了昆明“以購代建”基金。這是國內首支以“供給側改革、去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為主題的基金,也是中央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和省級龍頭國有企業戰略協作的重要成果。
據悉,昆明“以購代建”基金總規模200億元,首期實繳到位100億元。基金發起設立后,將嚴格按照國家和政府相關文件確定的流程和模式運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助力“供給側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民生所盼,為云南省貫徹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十三五”跨越式發展貢獻力量。
“以購代建”基金實現了民生工程和經濟效益的共贏,模式創新,具有很強的政治和經濟示范效應。首先是引入優質金融資源,購買存量房、代替新建安置性保障用房,通過“以購代建”的方式,實現“三去一降一補”,在有序消化昆明市房地產存量的同時,也能加速解決安置保障等民生問題。此外,該基金通過多級放大國有資本使用效率,能夠推動昆明市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切實助力地方經濟,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和“惠民生”的綜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