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設大美小康玉龍

2016-11-05 02:06:33和紅衛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縣長
創造 2016年5期
關鍵詞:建設

文/和紅衛(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縣長)

建設大美小康玉龍

文/和紅衛(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縣長)

中共玉龍縣委書記曹金明(前排右一)、縣長和紅衛(前排左一)調研縣城重點項目

克難奮進輝煌2015

2015年,玉龍縣頂住經濟下行壓力,頑強抵御自然災害,有效協調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齊心協力,真抓實干,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1%、17.3%、6.9%、11.9%、8.9%、13.2%。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均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指標內。

特色農業實現新突破。完成農業總產值21億元,增長4.2%;糧食總產11.97萬噸。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農業莊園、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45個。成功舉辦中國·玉龍首屆中藥生產企業與中藥材種植企業戰略峰會,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搭建更高更廣的平臺。發展以油橄欖、核桃、雪桃為代表的林果產業,被列為全國林下經濟發展示范縣。發展畜牧產業,被列為中央生豬調出大縣。在全市首家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新型工業化邁出新步。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9億元,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6億元,增長15%。發展園區經濟,火車站片區商貿物流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實施滇西北道地藥材現代倉儲物流平臺建設;推進縣加油氣站聯建項目前期工作;完成格林恒信瑪咖精深加工等技改項目。雄古工業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映華集團遷擴建項目完成投資1.4億元。發展電子商務,被列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旅游產業再創新佳績。出臺《鄉村旅游管理辦法》,整治規范旅游市場,完善旅游管理機制。投入2.27億元,加強玉龍雪山、拉市海、三股水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老君山黎明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被評為云南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標。玉湖村被列為首批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接待游客924.4萬人次,增長7.8%;旅游綜合消費93億元,增長8.2%。

基礎設施邁上新臺階。投入1.48億元,改造村路13條176公里,安排水泥1萬噸用于村道硬化。頭臺河水庫下閘蓄水,青龍湖、拉當等水庫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投入3605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173件、愛心水窖1500口,解決飲水安全3.5萬人。建設黃山、拉市、九河3個鄉鎮水利站。新增、改善灌溉面積4.3萬畝。服務好麗香鐵路、華麗高速等重大項目。

城鄉發展展現新面貌。推進“四規合一”試點。成立縣新型城鎮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搭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平臺。推進宏源商業城、嘉和城等項目。整治縣城周邊違法用地和建筑。成功舉辦全省首屆名特小吃暨民族餐飲文化節。投入4849萬元,實施一事一議等項目109個,改造升級鄉鎮集貿市場6個。成功舉辦第十五屆全國村長論壇。

生態建設實現新跨越。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完成白沙水生態環保湖泊群一期,治理河堤13.3公里,營林造林、封山育林2.47萬畝。投入517.5萬元,實施節柴灶3000眼,推廣太陽能1500套。出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整治城市和公路面山。加強資源林政管理,保護林(草)地,恢復植被6026畝。加強森林防火,年內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獲全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年度考核一等獎。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安排民生資金20.83億元,占財政預算支出的88%。新增城鎮就業1339人,轉移農村勞力850人。發放貸免扶補、小額擔保貸款2553萬元。各類社保參保人數19.7萬。提高低保補助標準。發放社會保險金、救助金1.74億元。建成保障性住房304套,改造農村危房4000戶、棚戶區310戶。投入1881萬元,建設敬老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等。建成移民自建房50棟。縣政府承諾的10件實事全部辦結。投入1.95億元,實施整鄉整村推進、革命老區等項目57個;發放扶貧貼息貸款8200萬元。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成立百村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協議融資易地扶貧搬遷貸款7億元。開展掛包幫、轉走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911人。

社會事業再上新水平。投入3639萬元,實施基礎設施項目35個。鞏固“兩基”成果,提升教學質量,高考綜合上線率97.26%。投入791萬元,建成衛生院業務樓和村衛生室8個、村衛生廁所620個。安排500萬元用于文化建設;投入180萬元,建成村級文化活動室、農村體育文化廣場15個;加快數字圖書館建設,開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站點網絡30個;被評為省文化產業先進縣。投入300萬元,完成白沙青少年高原足球訓練基地一期,新建和修繕足球場10個、籃球場48個。

真抓實干閃亮“十二五”

2015年取得的成績,為“十二五”收官畫上了圓滿句號。“十二五”確定的36項主要指標,超額完成11項,完成19項,基本完成6項。生產總值從27.3億元增加到49.95億元,年均增長14%;人均GDP從12713元增加到22720元,年均增長13.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2.13億元增加到7.27億元,年均增長27.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9.68億元,年均增長1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5.88億元增加到10.1億元,年均增長1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690元增加到21642元,年均增長12.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413元增加到8359元,年均增長18.4%。

產業結構優化,質量效益提升。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農業、工業總產值,完成90.3億元和89.2億元,年旅游綜合消費增長到93億元。糧食總產穩定在10萬噸以上;突出特色,重點發展烤煙、畜牧、藥材、雪桃、瑪咖等9大產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760個;率先推廣本草貸等金融扶持項目;創建生豬大縣、肉牛強縣,畜牧業產值年均增長15%。優化工業園區規劃,加快火車客運站片區轉型升級和雄古片區基礎設施建設;12座水電站實現運營;完成工業增加值38.64億元。加強旅游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市場秩序;成功打造宋城旅游區;入選全國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最美風景縣云南十佳;接待游客3692.48萬人次,年均增長16%。

基礎設施夯實,城鄉面貌改善。投入12.56億元,實施經濟干線、旅游公路等工程858公里;建成大麗高速和奉科大橋;投入15億元,完成水源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9個,實施干支渠改造、江河堤治理、管道鋪設1542公里,建成愛心水窖4758口,解決飲水安全10.9萬人;投入5.6億元,整治土地項目37個,改造中低產田26.4萬畝。完成縣城、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節水型城市;開通公交車專線10條,金融、通訊、物流等服務機構入駐縣城;建成城區8.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21.5%,綠地面積2.97平方公里,綠地35.2%;投入8.74億元,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項目1071個,建成公租房904套,改造棚戶區和農村危房542戶、17100戶;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1個;投入5億元,實施各級扶貧項目202個,貧困人口從3.1萬人減少到1.28萬人;安置水電移民348戶1436人;移動、聯通、電信信號覆蓋率,分別達98.5%、86%、62%。

生態建設加強,人居環境友好。創建生態鄉鎮、村21個,被列入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投入2億元,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完成營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等44萬畝,建設節柴灶、沼氣池、太陽能等項目。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農村環境整治示范項目5個,建設垃圾中轉站2個。查處林政案件752起,組建縣級專業撲火隊7支180人。森林覆蓋率72.5%。

改革攻堅深入,對外開放擴大。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取消103項,調整81項;啟動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制度改革,深化財稅等改革;完成政府機構、文化體制、集體林權制度等改革;工商、質監部門劃歸縣級管理;拉市、白沙、鳴音、奉科撤鄉設鎮。外貿出口額從1568萬美元增加到2513萬美元,發展外貿出口經營企業6家;招商引資項目133個,完成投資136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8%;成功引進杭州宋城、香港俊發等企業。

民生工作加強,社會事業發展。新增城鎮就業6428人,增長63%;發放貸免扶補、小額擔保貸款1億元,實現創業帶動就業38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養老保險全覆蓋,社保參保人數19.7萬人,增長24%;發放60周歲以上老人補助;發放各類保險金4.5億元,發放城鄉低保金、五保供養金、救助金4.6億元,補助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1000萬元,建成老年服務機構12個;人社局獲全國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科技示范園等36家,鑒定登記科技成果和申請專利197項,推廣新品種36個、新技術34項。投入5.42億元,建設學校項目303個;義務教育學校寄宿生生活補助和營養改善行動計劃實現雙覆蓋;搬遷一中和擴建玉龍中學,恢復五中高中部、民中初中部,新建幼兒園25所,開辦寄宿制、半寄宿制完小70所,建成特色學校53所,成立民族文化示范學校6所;學前3年毛入園率70%,小學、初中鞏固率99.28%和95.2%,高中毛入學率82.5%;榮獲省級教育工作先進縣,教育局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推進縣級公立醫院試點改革,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新農合參合率99.98%;投入8000萬元,建設縣鄉衛生業務樓10個、村衛生室31個、衛生廁所3000個;獲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縣、藥品安全示范縣。投入2584萬元,建成鄉鎮文化站16個、村級文化室等198個、戶戶通8000戶,創建省級文化惠民示范村6個,修繕文物保護單位8個;成立非遺保護中心、納西文化研究所,申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個、非遺保護項目103個;創作《依古納西》等優秀民俗節目;建成體育活動場所752個,被列為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實施示范縣,獲國家群眾體育先進縣。

社會治理加強,平安建設顯著。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891件,政協委員提案740件。完成“六五”普法,完善法律服務和援助體系。公開縣鄉政務、村務。成功創建省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示范縣。獲省級雙擁模范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打非治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連續4年被評為省級先進平安縣。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強化領導接訪下訪、包案制度,執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有效化解熱點難點。

承前啟后攻堅2016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完成省級貧困縣摘帽任務的關鍵之年。縣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提出了全年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5%、12%、10%、12%、13%以上。為此,須抓好以下工作:

脫貧攻堅,如期摘帽。圍繞“脫貧、摘帽、增收”目標,制定脫貧攻堅考核獎懲機制、貧困縣退出方案,舉全縣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縣財政扶貧資金支出比上年翻一番,壓縮公務經費5%,用于精準扶貧。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實施“六個一批”。制定易地搬遷3年行動計劃,做好年度搬遷項目,打造示范點,搬遷2207戶8104人。實施魯甸、黎明等省級整鄉推進,實施整村推進、貧困村互助等項目38個和扶貧安居項目100戶,投放小額信貸和企業信貸1.1億元。強化扶貧隊伍建設,確保駐村隊員不少于5人。實現脫貧4308人,貧困發生率低于3%,如期退出貧困縣之列。

夯實基礎,擴大融資。把策劃包裝項目作為上爭外引的先導性、基礎性工作來抓,把握上級投資方向和扶持政策,做好可研、環評、規劃,策劃包裝一批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項目,項目庫動態總量保持在80個以上,爭取更多項目進入上級盤子。推行產業、代理、中介、委托招商,以旅游、縣城建設等為重點,引進一批規模大、前景好的項目;跟蹤服務簽約項目,力爭包裝招商引資項目20個以上,簽約協議資金40億元以上,引進縣外資金68億元以上,完成投資34億元以上。實施通暢通達工程,開工國道214線玉龍段、國道353線維西至巨甸段公路,做好九河至老君山等二級公路前期工作;開工青龍湖等水庫,推進江灣等水庫前期工作,實施6個鄉鎮抗旱備用井、奉科調水等工程;建設大具、太安農業高效節水減排示范和石鼓鎮竹園村農業水價改革試點等項目;解決飲水安全8000人;服務好滇中引水、華麗高速等重大項目。改革財稅征管體制,完成營改增擴圍,加強征管,應收盡收;改革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加強監管,保持財政結余資金清理工作常態化,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探索成立政府擔保公司,增強政府融資能力。

升級產業,提升質量。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總產保持在11萬噸以上;改革土地制度,如期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規范土地流轉;種植烤煙9萬畝,收購煙葉25.1萬擔;新種植油橄欖1.5萬畝,建設油橄欖加工廠。編制農產業發展規劃,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精品莊園、示范合作社、家庭農場等87個,做好三品一標認證,走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化路子;標準化養殖、品牌化經營,發展山地牧業,防控疫病,實現畜牧業產值11.4億元,增長11%;完善金融機構扶持“三農”激勵機制。建設雄古工業片區,遷擴建映華集團,加快4家企業前期工作,引進1至2家生產總值超10億元的企業入駐雄古;開工百歲坊瑪咖項目,恢復建設泰華公司,推進得一滇西北道地中藥材產業鏈項目,打造集生產、銷售、體驗、觀光為一體的工業旅游試驗示范區;開工大坪壩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項目;扶持小微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8億元,增長15%。健全旅游環境整治長效機制,規范市場秩序;開發以老君山為核心的旅游西翼;依托金沙江庫區航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旅游東翼;提升玉龍雪山景區品質,開工東巴谷景區改擴建等項目;融合發展鄉村生態文化休閑旅游與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旅游綜合消費增長6%;推進“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發展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商貿物流等服務業。

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完成“四規合一”試點規劃編制和信息平臺建設,協調各類規劃,清理閑置土地,加快縣城“一軸一帶”進程;建設白馬等16條市政道路,建設翔鷺五星級酒店等項目;開通縣城1路、2路和至拉市公交線;鞏固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推進黃山等3個城郊區域融入城市發展,建設鄉鎮“一水兩污”規劃體系;實施20個縣級新農村試點村、3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建設村(居)民小組活動中心20個,創建民族團結示范鄉鎮(村)5個;補助水泥2萬噸,硬化村道;安裝節能照明路燈1萬盞;改造鄉鎮集貿市場3個;建設公租房200套,改造城中村3400戶、農村危房4000戶;整治“兩違”和城市、公路面山;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保護生態,綠色發展。充分發揮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作用,爭取項目和政策支持;從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中支出950萬元,實施環衛設施、三清一改、環境衛生、居民素質提升4大工程,實現環衛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整治改善農村環境;推進拉市海截污治污等工程前期工作;封山育林、造林7.3萬畝;完成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加強與電企合作,棄水期合理利用電能,探索以電替代烤煙燃料新路子;加強資源林政管理,護林防火,嚴打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創建平安林區。

改善民生,共享發展。鼓勵自主創業,為300名創業人員審批“貸免扶補”和小額擔保貼息貸款;新增城鎮就業1030人,新增農村剩余勞力轉移就業600人。社保參保人數保持在19萬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保參保率保持在97%以上;做好金融社保卡更換和全民參保登記;發放民生保障金7173萬元;抓好養老金并軌;醫養結合,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實施老年人服務機構項目5個。做好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迎檢;發展職業教育、學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實施中小學及幼兒園項目21個;加大投入,力爭中小學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挖掘、整理民族文化資源,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壯大經營性文化產業,培育一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打造文藝精品;建設村級文化活動室10個,創建文化惠民示范村。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新的生育政策,推進縣醫院綜合改革,創建平安醫院;建設衛生院業務樓、村衛生室8個。

創新治理,構建和諧。強化行政和人民調解作用;改革信訪制度,健全信訪與行政復議、行政訴訟銜接機制,建設信訪信息系統,實施領導干部接訪、包案化解制度,嚴肅處理“以鬧取利”行為;樹牢“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理念,打擊違法犯罪,建設平安玉龍;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開展禁毒防艾。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推進全國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完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責任體系,抓好道路交通、礦山、食品藥品等安全監管,加強防災減災。

建設自身,提升效能。科學民主決策,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鞏固“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成果,改進作風,務實施政,建設實干政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政府機構改革,制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轉變職能,高效理政,建設效能政府。加強廉潔自律教育,落實八項規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和公務接待等規定,嚴肅財經紀律,嚴控行政成本,嚴防“四風”反彈,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一崗雙責”,倡儉治奢,嚴查違紀違法案件,干凈干事,建設廉潔政府。

再接再厲接力“十三五”

“十三五”,是玉龍同步小康的攻堅決勝期。縣政府將認真落實縣委“十三五”規劃建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統領全局,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山美、水美、村美、城美、人美”五美目標,實施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文化旅游創新區、高原特色產業基地戰略,突出項目投資、特色產業、城鎮建設、園區經濟4個帶動,破解交通、水利、能源、信息4個瓶頸,加快形成一城(玉龍新城產業集聚區)、一園(含3個片區)、兩帶(東部特色農業、觀光探險旅游帶和西部現代農業、生態旅游帶)的產業布局體系,力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人均生產總值與全市持平,城鎮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經濟增幅,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確保與全國同步小康,把玉龍建成全省最美的民族自治縣。為此,要從以下方面著力:

精準扶貧,攻堅脫貧。補齊短板,實施“六個一批”,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壓縮行政開支,加大投入,改善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產業,完善多元社會扶貧體系,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構建大扶貧格局,實現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2016年,如期退出貧困縣;2019年,實現12832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鄉(村)摘帽。

夯實基礎,破解瓶頸。構建以公路、鐵路、機場、水運為骨架的立體交通網絡;打通出口,形成與大理、迪慶、攀枝花等州市的3小時物流圈;推進公交、客運、站場和郵政建設;到2020年,公路、鐵路、高速公路里程,分別達5200公里、53公里、106公里,通村通暢、通組通達率均達100%。服務好滇中引水工程;新建水源工程25個,新增水庫庫容3153萬立方米;完成螳螂壩、老君山引水工程,實施“五小”水利工程,推進縣城自來水廠和農村集鎮供水項目;到2020年,農村飲水安全達標率達85%、自來水普及率達99%;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388平方公里,河堤防洪303公里。建設電網、電源,構建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輸送網絡,擴大電網覆蓋范圍;建設縣城天然氣管網、農村加油站點;抓好以水能為主的清潔能源建設,推廣太陽能。以“互聯網+”行動為突破口,建設寬帶網、移動通訊網,完善廣電傳輸網,實現三網融合,構建高速、移動、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打造數字玉龍。

培育產業,優化結構。強化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與導向作用,營造良好的政策、制度、人才成長環境,吸引科技型企業落戶;申報科技項目,加強與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發展科技型企業。結合云南大健康產業,做實云藥之鄉,爭創云藥名鄉,打造云藥強鄉;建設云南畜牧強縣;突出精品莊園和家庭農場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外向型農業和觀光旅游農業,形成特色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營銷業、觀光休閑服務業相互支撐、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加快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到2020年,農業總產值達32.6億元,年均增長9.5%。按照“一園三片區”布局,轉型升級南口工業園區,推進火車站片區商貿物流園、雄古片區生物產業園建設,規劃實施太安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清潔能源、建筑建材、農特產品和旅游工藝品加工等產業;強化招商引資;扶持中小企業,壯大民營經濟;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達56億元,增加值達28億元。依托資源優勢,突出民族文化和生態特色,打造休閑、探險、紅色、鄉村等旅游精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把玉龍建成集山水、鄉村、田園、文化于一體的國際精品旅游勝地;發展商貿流通、金融保險、社區服務、休閑養老養生等服務業;到2020年,旅游綜合消費達265億元,年均增長22%,實現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經濟強縣轉變。

突出規劃,優化環境。制定縣域空間管理規劃,推進城鎮空間布局合理化、城鎮建設特色化、基礎設施現代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鎮管理精細化、人居環境友好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推進鄉村規劃編制,提升民居設計水平;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土地利用和環保規劃“四規合一”。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聯動,融合發展;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整體搬遷縣醫院;加快縣城中心區、文筆海旅游服務區、嘉和城、南口工業園區4大城市綜合體建設;落實政策,有效化解庫存商品房,吸引更多企事業單位入駐縣城。實施產業提升、村莊改造、環境整治、脫貧攻堅、公共服務、素質提升、鄉村治理“七大行動”,加強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安全飲用水集中供給、污水集中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工程;保護傳統村落,改造棚戶區和農村危舊房,打造富裕秀美家園。

保護生態,建設屏障。加大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建設,實施“七彩云南”麗江保護和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爭取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建設生態項目。保持資源林政管理嚴打高壓態勢,抓好護林防火,森林覆蓋率達73.5%。構建水資源管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和湖泊健康保障體系。做好節能減排,降低單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發展循環經濟和農村清潔能源,實施以“清村莊、清田園、清庭院,改變垃圾處理方式”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

改革開放,增強活力。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為核心,在社會領域、城鄉分割、金融財稅投資3大體制及土地等方面,取得改革新突破。主動服務和融入上級發展戰略,加強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沿線的項目對接和投資合作,把玉龍培育成國家新一輪向西開發開放的新基地,云南對外開放合作的新平臺,麗江開放輻射的新窗口;優化環境,招大引強,構建大招商格局;加強對外經貿合作,加快縣內企業走出去,引進縣外企業到玉龍投資興業,建設開放玉龍。

共享成果,構建和諧。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自主創業,抓好培訓及轉移就業,新增城鎮就業5300人,轉移農村勞力4000人;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7%以上;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并軌,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參保率,保持在99%和97%以上。把教育作為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的知識產業來抓,優化資源配置,加大學校布局調整和標準化建設,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發展學前教育,提升義務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工程;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民族教育強縣。挖掘、保護優秀民族文化,實施省級納西族傳統文化區建設、古村落保護和鄉村記憶工程,組織編寫納西民族文化通俗讀本叢書,推進三多閣文化圈和民族博物館規劃建設,建設農耕文化保護帶,完善非遺檔案和傳承人;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文化產業,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培養青少年足球人才,打造玉龍足球名片。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改革公立醫院,發展中醫和民族醫藥;加強衛生監督執法,健全重大疾病和突發事故救治機制,監測和防治傳染病,建設健康玉龍。

依法治縣,構建平安。依法行政,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立法質量,推進民族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改革執法體制,公開執法,保障行政權力規范運行;開展“七五”普法,推進“法律七進”。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完善法律服務長效機制;健全人民、行政、司法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化解矛盾糾紛。懲治違法犯罪,抓好禁毒防艾;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猜你喜歡
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數字電視分前端建設隨談
野三化冶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性欧美在线|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亚洲91精品视频|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综合网站| www.91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性| 国产一区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操操操综合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91精品人妻互换|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视频欧美|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韩国福利一区|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老司机精品久久|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91www在线观看|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