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熹 微
多領域開發拓寬玫瑰產業之路
文/熹微
打破云南坐山等客戶的“懶惰慣性”,走出去,用過硬的產品開拓出自己的一片江山。

小玫瑰里大財富(圖/CFP)
玫瑰產業是一個朝陽型產業,同時更是一個趨勢型產業。據了解,玫瑰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單寧酸,可以改善女性內分泌,補血調經;玫瑰花還有著卓越的美顏功效,幾乎適用于所有膚質,可以改善皺紋、保濕潤膚、延緩衰老。
隨著消費者對玫瑰產品認識的逐步提高,玫瑰產業已成為以特色高效生態農業產業為基礎,以生物加工產業鏈為支撐、以玫瑰文化演繹為內容、以健康和美麗為特征的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帶動型項目,玫瑰產業潛力巨大已經成為投資商的共識。
云南食用玫瑰的種植和加工歷史悠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玫瑰糖是昆明人的最愛,家喻戶曉。但那時食用玫瑰的種植尚未形成規模,僅在昆明安寧八街等周邊地區有少量種植,多為農戶自用或企事業機關食堂用。近年來,云南種植玫瑰漸成一種時尚。以玫瑰為原料的產品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食用玫瑰為餡料烤制的鮮花餅及玫瑰系列化妝品逐漸成為市場新寵。
據云南省花卉產業聯合會初步統計,隨著國內用于觀賞、加工的玫瑰種植的興起,食用玫瑰、三七花等加工用花卉品種種類不斷增多,種植區域從滇中局部地區快速覆蓋全省各地,種植面積已發展到如今的五六萬畝,集中在楚雄、曲靖和昆明地區。擁有30年玫瑰產業發展史的云南,玫瑰種苗生產漸成規模、俏銷省內外,已成為我國玫瑰種苗產銷中心。
玫瑰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既承載著農民致富的夢想,也承載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期盼。
宣威市寶山鎮海西村的耿福先看準了好政策,在考察了食用玫瑰花的市場前景后成立了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加工后的玫瑰花產品價格比單純出售花瓣的價格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社的工人都是當地的村民。在這些打工的村民中,有部分是將自家土地以500元每畝的價格出租給耿福先,工錢按照采摘玫瑰花重量算,一元錢一斤,目前已經流轉了534畝土地的耿福先,打算下一步再擴大規模,不僅提高自己的收益,也增加當地百姓的收入。
據當地農業部門負責人介紹,該村過去種植傳統農作物經濟效益較為不明顯。這些年,在政府引領下開始發展符合村情實際的玫瑰種植。這樣既能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又能有效改善土地閑置現象,推進全村整體發展。
在彌渡縣,集玫瑰觀賞和食用于一體的“秀色可餐”屬性打造了一批觀光休閑農莊,開發了玫瑰酒、玫瑰茶、玫瑰原漿、玫瑰純露、玫瑰醋等系列產品。目前,彌渡縣已在紅巖、新街、寅街等鄉鎮種植2000畝賞食兩用玫瑰,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而丘北縣以“合作社+農民成員+基地+銷售”運作模式,帶動當地1300戶農民種植玫瑰花,種植戶依托云南尚金色大地玫瑰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食用高原紅玫瑰花2300畝,總產量2100噸。玫瑰花園不僅增加了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收入,還為他們營造了一個美麗的家園。如今,這里的玫瑰花種植園也成為了普者黑高原特色旅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沾益縣播樂鄉,大馬士革玫瑰基地有1萬畝,種植農戶千余戶。小落浪村花農余白美說,3年前她嘗試種植大馬士革玫瑰,今年預計每畝能采收300公斤,按照市場價每公斤17元算,每畝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目前她家共種植大馬士革玫瑰20多畝,收入可達10萬元。
瀘西則是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玫瑰、繡球、盆栽等花卉產業,讓花卉擠進了香港、深圳、廣東等大中城市。甚至有公司瞄準了中東市場,欲在今后花卉發展中邁出進軍中東市場的強健步伐。
目前,云南食用玫瑰精深加工產品有30多個系列,涉及食品、日化及其他領域。常見食品有鮮花餅、鮮花飲料、玫瑰含片等終端產品及餡料、花釀等中間產品,化妝品有面膜、玫瑰浴鹽、牙膏等,還有玫瑰精油、色素、微粉、多酚、酵母等高端產品。這些產品已深入到中高層消費群,逐漸俏銷旅游市場,有的還實現了出口。據初步調查,麗江古城的40余家大小鮮花餅店,每年僅鮮花餅就賣出30萬個。像鮮花、普洱茶等高原特色產品一樣,鮮花餅已成為很多來云南旅游的游客必帶的伴手禮。
可以說,云南在食用玫瑰花種植、產品加工等方面已積累了較為成熟的技術,在市場開拓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食用花卉的加工產業現在還只是一個朝陽產業,云南花卉加工業產品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暫時未形成大的規模。
一是產業發展存在小、散、弱的特點,沒有建立標準化、規范化體系以及規模化的玫瑰倉交易市場,不能主導玫瑰花的定價權,導致花價隨行就市,大起大落。二是盲目擴種造成產能過剩,花農抵抗風險能力較弱。加之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缺乏產品研發資金和深加工技術,導致食用玫瑰產品粗放、附加值低,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三是規劃發展以玫瑰為主題的都市城郊型旅游產業,缺乏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導致進出八街的公路擁堵,集鎮內旅游接待能力不足,難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
云南玫瑰產業要做大做強,成為繼甘肅苦水玫瑰、山東平陰玫瑰之后的地域性知名品牌,首先,需要重點改進種植模式,改善種植技術,改良種植品種,改變舊種植觀念,引進先進生產設施、設備,科學種植。生產過程嚴格遵循安全原則,施用無毒無害農藥、生物制劑和有機肥料,逐漸走生態高效種植之路,為市場持續不斷穩定提供安全優質原料產品。依靠龍頭企業,發揮其外聯市場、內聯基地和農戶的作用,逐步形成“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產業模式,進而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附加值。這樣不但能抵御市場風險,同時也能起到穩定玫瑰市場價格的作用。
其次,提高食用玫瑰加工能力,多建現代化生產線,改進生產工藝,研發生產技術,擴大加工處理規模,生產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產品,發揮各自優勢,避免同質化產品扎堆,用拳頭產品敲開市場大門,占領某一產品市場制高點,形成各自特色。例如:昆明市安寧市八街鎮發揮地域優勢,嘗試發展花卉旅游的同時,培育小作坊式產業模式,生產一些當地市場消費的產品,如“老昆明玫瑰糖”;一些企業也可以嘗試利用云南立體氣候,發展反季節食用玫瑰,或選育和引進優質品種,用同樣的面積生產別人幾倍的產量,或實現周年陸續產花。
最后,把產品營銷和市場開拓放第一位,打破云南坐山等客戶的“懶惰慣性”,組建經紀人隊伍及營銷團隊,借助國內外各種交流會、展會、美食節等活動,走出去,學習別人的營銷經驗,用過硬的產品開拓出自己的一片江山。玫瑰特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宣傳,通過舉辦玫瑰文化藝術節、玫瑰產品展銷會、玫瑰產業研討會等,將云南玫瑰與文化、科技、飲食、旅游等有機結合,從多角度、多方位宣傳云南玫瑰的特色、優勢,以提高云南玫瑰的知名度及市場占有率。玫瑰產業不僅一個朝陽型產業,同時更是一個趨勢型產業。隨著消費者對玫瑰產品認識的逐步提高,玫瑰精油、美容制品等產品的附加值高,更容易形成新的盈利點;此外,依托大型玫瑰種植的觀賞旅游業、婚紗攝影行業、餐飲休閑行業等“浪漫產業”潛力巨大。當這些產業都形成穩定規模的時候,還可以發展房地產業,打造云南自己的高端玫瑰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