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從嚴治黨的深化,“零容忍”的反腐態勢、“八項規定”、反“四風”的持續發威和限權問責的推進,黨的作風明顯好轉,群眾的滿意度攀升。然而,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中卻也滋生了“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對此,本文從具體列擺“不作為、不擔當”表現形態,深刻探究其問題根源,針對其提出治理對策。
關鍵詞:黨員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
習主席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屢責,盡心盡責,勇于擔當,是檢驗每一名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當前,在強勢反腐、整治“四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感嘆“官不聊生”“為官不易”的思想,奉行“寧可不作為,也不要犯錯誤,寧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的處世哲學。黨員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黨組織作用發揮和黨員領導干部形象,給黨的建設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
一、黨員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問題的表現形態
習主席強調指出“黨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并在講話中嚴詞告誡“為官不為”者。所謂為官“不擔當、不作為”,就是指公職人員不履行、不全履行或者不及時履行自身的崗位職責,造成“懶政”、“荒政”等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精神上懈怠,不想擔當作為
1.等靠思想。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懶惰,態度消極,行動遲緩;貫徹上級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沒有實效;對承擔的任務能拖則拖,不推不動、撥一撥轉一轉。
2.守攤思想。工作標準不高,滿足于一般化,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自我感覺良好,裹足不前。
3.本位思想。有的推進改革不積極,不愿下放權力,對簡政放權,明放暗不放,形放實不放。有的表面上審批“瘦身”,實際上中介“增肥”,把下放權力搞成“移花接木”。沒有大局觀念、合作意識不強,對全局性、整體性任務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則推,能躲就躲。
(二)行動上遲緩,不快擔當作為
“散”。心理沒有踏實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奉獻,只顧表面現象,執行制度規定不嚴,合意的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搞選擇性執行,有條件性執行,沒有條件的就不執行。“庸”。對上級安排的工作完成不及時,滿足于按照政策辦事,不積極為人民群眾辦事,“得罪人”的事不干,“討人嫌”的話不說,經常“打太極”、“踢皮球”、“和稀泥”。“懶”。不愿付出,不愿擔當,很計較個人得失,覺得“四風”被打壓,車子沒了、特權沒了,“油水”沒了,干事也沒勁了,進取心不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三)能力上欠缺,不能擔當作為
1.學習能力不強。對黨的大政方針、改革精神學的不透,悟的不深。學用結合不緊密,學用“兩張皮”。存在懶惰思想,怕學、厭學、愁學。
2. 工作能力不強。缺乏專業眼光和專業素養,對本職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內行,對工作情況不熟悉、不了解、不對比。
3.群眾工作能力不強。群眾觀點樹得不牢,不知道依靠群眾開展工作,不注重加強黨群關系,不愿、不會甚至不敢和官兵打交道,高高在上下不來,脫離基層、不接地氣,與官兵距離約拉越大。
二、黨員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問題的成因探究
(一) 理想信念不堅定
理想信念是人們向往、追求和奮斗的目標方向,是人們進行各種行為的內在動力。習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從根源上治好“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在實際行動上體現出來。加強對“為官不為”者的黨的科學理論學習教育,注重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宗旨意識不牢固
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目標,決定了實現黨的各項任務與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性,這就要求必須堅持實現黨的各項任務與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在現實中,少數黨員領導干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嚴重淡化,群眾觀念與群眾立場沒有牢固樹立起來,沒有真正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從而使精神上缺鈣以及革命意志衰退。
(三)制度機制不健全
現有領導干部的選任、考核、淘汰等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短板問題,成為導致領導干部“為官不為”的基本原因。領導干部的淘汰機制不健全,導致“為官不為者”對事業、崗位、群眾都缺乏必要敬畏,對“為官不為”行為無所顧忌。
三、黨員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問題的治理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一)要夯實提高思想認識這個基礎,堅定黨員領導干部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永葆先進性的精神動力,決定著黨員干部的價值追求,支配著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黨性鍛煉,努力將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自身準則。始終與黨中央在思想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做到黨怎么說就怎么干,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決不松懈動搖;要堅信黨的領導,以實際行動擁護中央權威。自覺克服官僚主義,想一切問題,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以官兵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標準;自覺克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守住廉潔自律的底線,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
(二)要把握務實苦干這個關鍵,強化黨員領導干部責任擔當意識
1. 去除私心雜念。為官者就要有“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胸懷、抱負和擔當,把黨的原則、黨的事業、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講真話、辦實事,做到一心為公、事事為民,具備舍我其誰的氣魄和一往無前的豪情。
2. 弘揚良好作風。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要求,必須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極端負責,以優良的作風保證各項目標任務完成。
3. 干實事抓落實。要秉承實干,善于謀劃、主動作為,堅持把工作置于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謀劃,全面系統地掌握黨中央、人民群眾的期盼,通過定項目、定責任、定時限,確立符合實際、可操作性的發展思路,做到見人見事見成效。
(三)要用好從嚴獎懲這個手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要完善制度,規范黨員領導干部行為,要強化責任追究意識,解決為與不為的界定問題。建立完善的干部獎懲機制,注重從從機制上杜絕“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
1.要選準敢擔當、有作為的干部。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注重加強教育引導,積極選樹先進典型,建立激勵干部履責擔當的有效機制。改進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方式方法,加強對干部平時履責情況和敢于擔當情況的考察了解。
2. 要用好敢擔當、有作為的干部。堅持把那些認真負責、敢闖敢干、敢抓敢管的干部選拔到重要崗位和關鍵領域,不搞論資排輩、平衡照顧。同時,要加強干部的日常管理監督,及時提醒,“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確保干成事、不出事。
3. 要懲戒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堅持治庸治懶治散,推動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的落實,對不負責任、不敢擔當、為官不為的干部,要及時問責和懲戒,對違法亂紀的干部,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推動形成鼓勵盡責、崇尚擔當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報》[N],2014,10,9.
[2]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 人民日報, 2014-10-29(2) .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習近平.關于新形勢下政治工作若干問題的決議[N],201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