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我們正處在偉大變革的年代。社會在變,客觀事物在變,人的思想也在變。以人為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研究這個“變”,適應這個“變”,進而駕馭這個“變”,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現實課題。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靈魂的崇高、光榮的事業。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研究和遵循人的思想發展變化的規律,做到以人為本、以理為魂、以導為主。
一、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培養、造就人是其基本的職能,說到底,就是把人作為成就事業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應有的效果。
一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看,以人為本就是要在尊重人的前提下,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凝聚人的作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實踐證明,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激勵人的作用,必須做到教育內容不強加于人,教育方式不簡單粗暴,平等交流,和風細雨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人的心坎上。只有這樣,才能使人產生歸屬感、認同感,從而勤奮努力地去學習、去工作。
二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看,以人為本就要在理解人的同時,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達到培育人的目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理解教育對象的同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克服人性中消極的一面,弘揚積極的一面,才能達到培育人的目的。所謂“高尚精神”,就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
三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理看,以人為本就要在關心人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感化人,產生激勵人的效應。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則是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和提煉出來的。如思想政治教育與物質利益相結合的原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身教與言教相結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則,表揚與批評相結合、以表揚為主的原則,耐心說服教育與嚴格組織紀律相結合的原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業務工作一起做的原則。這些原則的共同特點就是關心人。即只有在關心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工作原則,才能產生激勵人的效應。實踐證明,真心實意地關心人,可使枯燥的教育具有濃郁的人情味,并以此感染人、激勵人,使教育對象愉快地接受教育。
二、以理為魂
以理為魂,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活的靈魂。通過教育,不斷地解決人們思想上遇到的種種困惑、迷茫和不解,提高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這是新形勢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和根本指針。當前,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理論灌輸。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教育的指導思想,以政治性、思想性作為教育的主格調、主旋律,決不能以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沖淡甚至淹沒其政治性、思想性。
二是強調科學認識論教育。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客觀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李洪志“法輪功”的歪理邪說之所以有市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群眾的科學認識論知識貧乏。因此,抓好職工的科學認識論教育,給廣大群眾以科學的“望遠鏡”、“顯微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所謂科學認識論,是指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主要內容的認識客觀事物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只有掌握這種理論和方法,才能自覺客觀地去認識事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象抓普法教育、掃盲教育那樣抓好科學認識論的普及教育,幫助干部職工掌握觀察、認識、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
三是講究教育方法。語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說理教育,把大量的道理掰開來說,揉碎了講,寓理于事,通過耐人尋味的典型事例,使模糊的道理清晰明了,使深奧的道理淺顯易懂。一句話,就是要在突出思想性的前提下,善于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增強說理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震撼力,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三、以導為主
以導為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疏導為主的方針。疏與導是辯證的統一,疏是為了導,是導的前提;導是疏的目的,是疏的繼續。疏導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勢下的客觀要求。在當前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強化三個導向。
一是針對人們認識的直觀淺層性,引導人們認知方式趨于理性化。當前人們的認知方式較多地表現出直觀淺層性的特征,不重視甚至冷淡理論學習和理論探討,對事物較少進行整體性、深層次思考,出現認識、思考問題的簡單性、片面性現象。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應注意引導人們認知方式趨于理性化,要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教育,進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教育,幫助人們掌握科學的思想認識武器。
二是針對人們價值取向的自我傾斜性,引導人們價值取向趨于整體化。市場經濟容易造成人們評價事物、判斷利弊、決定棄取時,把自我置于價值的主體和重心。從而表現出價值取向的自我傾斜性。這種自我傾斜性,在一定意義上從價值取向的自我傾斜性走到了自我膨脹,與社會整體相沖突甚至危害社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注意引導人們價值取向整體化,確立和強化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價值取向,關心祖國、社會、集體前途命運的價值取向,按民主集中制原則調整人們利益關系的價值取向,個體向國家、民族、社會集體多作奉獻,在整體發展、進步中實現“自我價值”的價值取向。
三是針對人們行為和行為方式選擇的模糊性,引導人們行為和行為方式選擇趨于規范化。當前,社會成員中不少人,在行為和行為方式的選擇上存在著模糊性。一方面表現為隨機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表現為失序性。針對這一狀況,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應注意引導人們行為和行為方式選擇趨于規范化,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國家的法律法規,用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用我們黨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等,規范自己的言行,遵紀守法、自覺同各種違法犯罪、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