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本文從工業遺產旅游的視角,對白銀市工業遺產的類型、分布及特點進行梳理,挖掘其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在工業遺產旅游開發中的成功做法,對白銀市發展工業遺產旅游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工業遺產旅游;開發
2003年 7 月,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俄國下塔吉爾召開大會并通過了由該委員會制定和倡導的專用保護工業遺產的國際準則—《下塔吉爾憲章》,其中對工業遺產的定義進行了闡述,“凡為工業活動所造建筑與結構、此類建筑與結構中所含工藝和工具及這類建筑與結構所處城鎮與景觀,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質和非物質表現,均具備至關重要的意義”;“工業遺產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筑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跡,包括建筑和機械,廠房,生產作坊和工廠,礦場以及加工提煉遺址,倉庫貨棧,生產、轉移和使用的場所,交通運輸以及基礎設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盵1]目前國際社會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工業革命后的工業遺存,研究主要集中在 18 世紀后期工業革命開始至現代的時間范圍。
工業遺產旅游是指通過對工業遺存的保護與休閑方式的再利用,以吸引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方式。
一、白銀市工業遺產類型及特點
白銀有色礦產資源豐富,礦種繁多,包括銅、鉛、鋅、金、銀、硫等10多種礦物。白銀礦床的開采,據文字記載和礦山遺跡遺物考證分析,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白銀地名,起源于明朝初期的“白銀廠”,并被沿用下來。
解放前的郝家川(白銀所在地)是一個只有七戶人家的一個小村,異常貧瘠落后。新中國成立后,開始了大規??碧胶烷_發。白銀市是典型的因礦成企、因企設市。作為工礦城市,白銀曾創造了銅產量、產值、利稅連續18年全國同行業第一的輝煌業績,“白銀煉銅法”曾經長期代表著我國銅冶煉技術的最高水平,是采選、冶加工工藝最全,有色金屬品種最多的城市,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搖籃。
至20世紀80年代隨著折腰山、火焰山的露天采礦相繼閉坑,與銅資源相關的7個二級單位隨之破產或進入破產程序。2008年3月17日,國家將白銀市列入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2013年我國首次界定262個資源型城市,白銀市衰退型城市。在傳統產業嚴重衰退的同時,白銀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許多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白銀市政府提出轉型發展的思路,2009年7月,白銀市出臺《白銀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方案》,開始了城市轉型發展。
(一)白銀市工業遺產的類型
白銀作為典型的礦山開采、冶煉,加工為一體的工業城市。其工業遺產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礦山遺跡
以露天礦、輝銅山礦為代表,現已閉坑停產。
白銀市露天礦是我國大型有色金屬礦山之一,是白銀公司最大的銅礦山,也是我國銅硫生產的重要礦石基地。位于白銀市區北十五公里礦區,有折腰山和火焰山兩個礦床。露天礦一采場也就是折腰山礦是發現最早、規模最大的,于1984年6月閉坑;露天礦二采場也就是火焰山礦山于1988年4月閉坑。
輝銅山礦于1956年發現,于1986年底閉坑。
2.工礦冶煉遺跡
隨著礦山開采的逐漸枯竭,白銀以礦石為原料的初加工冶煉企業逐漸難以為繼,以氟化鹽和甘肅華鷺鋁業有限公司為代表。
白銀氟化鹽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兩大電解鋁熔劑生產企業之一,始建于1958年,是國家北方及中原地區鋁工業配套的氟化鹽生產企業?,F今,大量的廠房設備空置。
甘肅華鷺鋁業有限公司是國家“七五”重點建設工程,前身為白銀鋁廠,始建于1986年。2015年,為了實現產業升級,甘肅華鷺鋁業有限公司將實施出城入園項目,在劉川工業區建大型煤電解鋁加工聯合企業,現在已完全停產,遺留下大量的廠房設備。
3.各個時期工人住宅
1953年,白銀公司第一批建設者進入郝家川時,這里是一片荒灘戈壁,人煙稀疏,沒有住房。1956年,白銀公司在火燒溝(即現在的四龍路以北)首次建造了25棟土木平房,面積為5789.5平方米。從建廠到1990年底的37年間,白銀公司共投資10110.83萬元,興建職工住房956棟(包括各廠礦自籌資金建房),總面積達764044.07平方米。形成了友好路、四龍路、東山路、公園路、十字街等現代企業住宅小區[2]。
這些住宅小區分布集中,其中包括職工浴室、食堂等。大多分布在城市東區,與礦山及冶煉企業距離較近,現今仍在使用。
4.大型工業企業
白銀因企設市,大型國有企業在白銀城市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如今白銀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銀光公司仍作為地方經濟的支柱性力量,為白銀城市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5.有關礦山傳說及其他
白銀礦床開采自明代始,留下許多關于白銀礦山的傳說,例如有玉兔指點鳳凰山出寶的故事、折腰山的傳說。作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內容,白銀的開發建設得到各方面的關注,甘肅省地質勘探局內部發行由鄧建永、張慶豫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共和國不應忘記》;白銀礦山開采及城市建設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留有豐富的題詞,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為白銀公司題詞:三十六年遊故地 白銀一爆出新天;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為白銀公司題詞:改革圖強等等。
(二)白銀工業遺產主要特點
1.分布較為集中,但種類單一
白銀最先開發的是礦山,一切生產活動圍繞礦山開采而進行的,因此,工礦企業,工人居住的社區及生活配套等都較為集中。同時,因為開采、冶煉加工在地方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持續偏大,因此工業遺產類型較為單一。
2.工業發展各個時期特征突出,具有明顯的接續性
白影有色集團公司歷經三次創業,并且仍在生產運轉。在廠礦里各個時期的建筑遺存豐富。不同時期停產關閉的工廠或是搬遷留的工業遺跡存仍在。
3.有著非常好的易達性
白銀公司所屬的有色金屬礦山,除輝銅山礦位于甘肅省安西縣、廠壩鉛鋅礦位于甘肅省成縣外,其余各礦均分布于白銀市白銀區。白銀區作為白銀市中心城區,交通便利,包(頭)蘭(州)鐵路、白(銀)寶(積山)鐵路在這里交匯,包頭至蘭州的109國道穿過市區,是內蒙古和寧夏進入蘭州的必經之地。另外,中川機場距白銀70公里。
二、白銀市工業遺產旅游發展現狀
(一)國家礦山公園初步建成
白銀國家礦山公園作為國家首批的全國28家礦山公園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國家級礦山公園。市政府根據白銀實際,將礦山公園分為礦山景區和主題公園景區兩部分分別進行建設。
(二)多渠道宣傳白銀形象取得成效
積極挖掘本土人文歷史傳說,并以現代動畫影視方式進行改造升級,宣傳白銀。動畫片《鳳凰變》于2016年4月制作完成并通過終審,全面地展示“大白銀”元素,為推介白銀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同時,市旅游局積極組織各縣區旅游部門及相關企業參加“5·19”旅游日的宣傳活動和各地旅游節、博覽會和旅游產品展覽,通過散發冊頁、傳單,推介宣傳白銀的旅游形象。
(三)工業遺產旅游與城市文化建設相結合初步顯現
2008年由白銀市委、市政府牽頭開展了一場“凝練特色文化、白銀精神”的大討論,對白銀特色文化進行集中概括,主要有以下幾種:黃河文化、絲路文化、長征文化、工業文化,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營造城市濃郁的文化氛圍,通過培育高素質的市民群體,形成良好的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使文化深深地融入城市生活和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作為以有色金屬采選、冶煉起家的工業城市,城市的發展與工業建設緊密相連,“支援大西北”讓一批來自五湖四海北的人們,來到這片西部熱土,開始了白銀礦山開拓者的創業路。產生了源于“扎根白銀、死在白銀、打個銅棺材、埋在火焰山”精神。同時,也帶來了白銀這所城市第一批建設者和居住者,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了兼容并包,豁達和諧的城市品格。
(四)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工業遺產旅游的開發
以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不斷挖掘企業自身文化。作為曾經代表著中國有色金屬發展水平的大型企業,通過積極引導、扶持創新等途徑,努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和產品服務中的文化含量,培育特色鮮明的優秀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競爭力。立足白銀文化特色,打造出“銅城牌”等一批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企業品牌。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放一批反映白銀歷史地位的重點工礦企業:如白銀公司金、銀、銅生產線和老式蒸汽機車、銀光公司TDI生產線以及深部銅礦等,合理安排參觀線路,研究消費者的文化需求。
三、白銀市工業旅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工業遺產旅游在我國仍處于實踐階段,白銀市工業遺產未得到充分開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業遺產資源不清,向旅游產品充分轉化較為艱難
直至目前,白銀市并未進行有針對性的工業遺產普查工作,哪些是工業遺產、應該采取怎樣的保護和利用措施、如何進行旅游開發都缺少科學的依據。同時,缺乏細致的普查,對工業遺產資源缺乏準確評估。例如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沈陽,重工業和工人是沈陽的城市符號,其在開發工業遺產旅游過程中緊緊圍繞重工業和工人兩大主題,工業區和工人村塑造了沈陽獨特的空間,奉獻、創新的勞模精神成為沈陽工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二)工業遺產旅游在城市文化建設中作用未充分發揮
工業遺產作為城市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能夠保護和延續城市特色文化脈絡,豐富城市特色文化建設資源,是城市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工業文化作為白銀文化的一顆明珠,在城市文化建設中作用卻未得到充分發揮,主要體現在工業遺產旅游形象不鮮明,城市形象文化中體現工業文化較少,在群眾文化活動及節慶文化活動中,工業文化所占比例較低。
(三)工業遺產旅游認知不足,缺乏整體合力
由于現在工業遺產旅游產品的開發沒有具體的行業規范和管理辦法,在開發過程中開發主體、政府部門、中介機構組織之間分工不明。另外,由于缺乏資金投入、技術、品牌等紐帶,使得工業企業、政府部門、旅游企業之間有效的聯系和聯合,造成游客在住宿、購物、娛樂、交通、餐飲等方面的不便;存在參與性活動少、參與性程度低等問題,使得游客體驗不充分,影響工業遺產旅游的快速發展。
(四)缺乏專題性的旅游線路,吸引力不強
由于白銀是以采礦、冶煉加工為主,工業遺產資源相對單一集中,除了愛國主義教育之外,旅游主題匱乏,對旅游者缺乏持續的吸引力。遼寧阜新開展以普及地質知識為內涵,選擇地質構造典型部位、開辟專門線路;設計舉辦地址展覽館線路,既可以為本地或周邊地區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普及地質專業知識,又可與省內大學聯系拓展教學領域。
四、白銀市工業遺產旅游發展的對策
(一)加快工業遺產資源普查及文化價值評估
以無錫為例,無錫為確立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等級和旅游潛力,已公布了32處市級工業遺產,并邀請相關人員對其打分,進而評價其文化價值。通過評定,將其工業遺產分為Ⅰ、Ⅱ、Ⅲ等次,Ⅰ級資源文化價值很高,應該實行嚴格保護,在改造利用過程中進料保護其原始風貌;Ⅱ級資源文化價值較高,可以實行重點保護,側重在遺產保護的基礎上再利用;Ⅲ級資源文化價值較小,可以實行一般保護,側重對建筑的改造再利用[1]。白銀的工業資源也亟待普查評估,在摸清自身家底后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旅游開發。
(二)創新旅游開發模式,完善旅游配套設施
一是文化產業園區,以甘肅華鷺鋁業有限公司為例,公司位于白銀市白銀區誠信大道,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蘭白高速直行僅需10分鐘,對面為白銀新天地文化街,并且于2015年12月停產搬遷,廠內建筑、生活配套設施等留存完好,與五六十年代停產關閉企業相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改造資金,使之重新運轉。可以借鑒北京789藝術區,吸引文化企業、文化創意工坊等入駐。
二是礦山公園博物館項目,英國的布萊克區博物館于 1976 年建成,占地 10 公頃,主要展示 18 世紀初以來布萊克區的歷史,博物館內將歷史建筑進行了規劃,房屋內部按照不同時代的不同階層風格布置,同時將一個由于地面下沉而不適合居住的村舍移到此處。博物館內商店、教堂、酒吧、露天游樂場、內部無軌和有軌電車等,工作人員穿工業時代的服裝,但不扮演某個特定人物。博物館通過再現真實生動的村莊與工業社區,營造工業社區的氛圍與外部場景,使傳統工業的生產、生活在這里再次呈現。博物館與城市社區建設相結合的典型[2],對于白銀工業遺產旅游也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白銀礦山公園位于白銀市白銀區四龍路街道轄區內,四龍路街道又是老城區,有著大片的廠礦住宅區。所以白銀礦山博物館建設應與城市社區建設相結合,豐富工業遺產旅游的開發模式。
三是礦山公園的建設,現在全國礦山公園已不在少數,白銀礦山公園建設并不是最早的,福建省上杭縣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我國首批工業遺產旅游示范點,已經形成了工業遺產旅游區。白銀要在礦山公園建設中獨樹一幟,必須要挖掘自身特殊資源,白銀露天礦作為礦山公園主體,在環境修復過程中保持原貌,但白銀礦山資源很多,例如輝銅礦山等,可以借鑒景觀再造中的地景模式,增強工業景觀的吸引力。
(三)整合現有旅游線路,豐富旅游內容
2015年3月,白銀市制定了《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發展重點品牌旅游線路,包括黃河風情游、紅色教育游、絲路古跡游、原始生態游和工礦遺址與現代工業觀光體驗游。其中以黃河石林和紅軍會師舊址兩大景區最為突出,2016年4月,在清明小長假期間,黃河石林風景旅游區共接待游客1.09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5.37萬元;條山農場和會寧會址舊址共接待游客3.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9.45萬元[3]。而工業遺產旅游作為新興的旅游形式,在開發和推廣過程中,可以借助已經形成品牌,得到游客認可的旅游線路,進一步帶動游客持續增加。同時,不同特色旅游線路間相互整合也能豐富旅游內容,讓游客持續保持“新鮮感”。
參考文獻:
[1] TICCIH,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2003. 9
[2] 《白銀有色志 1954.9-2004.9》.白銀有色金屬集團公司,2004,9: 636-638.
[3] 白銀 “清明”小長假旅游市場秩序井然.白銀旅游政務網,http://www.bylyj.com.cn 2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