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雯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山東271000)
術前互動宣教式訪視對手術患者焦慮程度及睡眠的影響
牛雯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山東271000)
目的探討術前互動宣教式訪視對手術患者焦慮程度及睡眠的影響。方法選擇該院手術室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患者術前行常規訪視,觀察組患者接受術前互動宣教式訪視,觀察兩組患者焦慮及睡眠質量改善情況。結果入院時,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與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訪視后及術后觀察組SAS評分和PAQ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0.05)。結論手術患者接受術前互動宣教式訪視可減輕焦慮程度,提高睡眠質量,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手術前護理;健康教育;手術期間;焦慮;睡眠
手術是一種創傷性治療方案,是許多疾病治療的“金標準”。相關調查顯示,90%以上手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影響其睡眠質量,不利于手術的開展[1]。因此,開展術前訪視成為確保手術順利實施的關鍵。常規術前訪視主要是接受手術相關知識、如何配合手術等宣傳教育,而且大量訪視工作均由1名護士完成,使訪視工作只能停留于簡單詢問,難以確保訪視質量[2]。為完善常規術前訪視內容,本研究對手術患者實施術前互動宣教式訪視,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手術室行手術治療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28~67歲,平均(48.2±6.3)歲;文化程度:初中9例,高中及中專11例,大專及本科1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25~62歲,平均(47.5±6.5)歲;文化程度:初中11例,高中及中專10例,大專及本科1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年齡18~80歲;(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符合手術適應證;(4)為擇期手術患者;(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手術禁忌證;(2)有嚴重免疫性疾病者;(3)合并精神疾病或神經疾病者;(4)認知障礙或交流障礙者。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1.2.1.1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訪式術前1 d由專職手術護士到病房對外科手術患者開展術前訪視,常規講解手術知識及配合要點。
1.2.1.2觀察組患者實施互動宣教式訪視(1)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評估,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性格特點、文化背景等;由2名專職外科手術護士開展訪視工作,將手術相關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及宣傳單,入院后將宣傳單發放給患者,告知患者會有護士進行術前訪視,以幫助患者消除恐懼心理。(2)術前1 d組織患者與家屬到手術室開展互動宣教式訪視,介紹術中常見問題,相互配合進行情景表演,并鼓勵患者參與其中,指導患者在不同操作時的體位配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擺放體位困難,避免因體位錯誤而不利于手術開展。(3)合理安排術前訪視時間,由專職外科手術護士用20 min講解多媒體課件,使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治療有進一步的認識;再用40 min進行情景表演、與患者互動及交流,鼓勵患者多表達情緒,對其進行深入的心理減壓,并針對性實施心理疏導。
1.2.2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入院時、訪視后、術后焦慮程度和睡眠質量進行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焦慮程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高;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睡眠情況,包括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催眠藥物、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等7個維度,總分21分,分數越低表明睡眠質量越好。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不同時間SAS評分比較入院時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訪視后及術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S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SAS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入院時訪視后術后39 39 t P --53.81±9.58 52.41±9.35 0.653 1 0.515 7 41.12±6.95 47.14±7.03 3.803 0 0.000 3 33.42±5.87 41.43±8.61 4.800 3 0.000 0
2.2兩組患者不同時間PSQI評分比較入院時兩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訪視后及術后觀察組PA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PSQ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PSQI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入院時訪視后術后39 39 t P --11.05±5.03 11.14±5.16 0.078 0 0.938 0 7.21±2.04 9.52±3.69 3.421 4 0.001 0 7.01±2.58 8.64±3.04 2.553 0 0.012 7
術前訪視是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常規術前訪視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患者對手術相關知識的了解較為片面,難以達到術前訪視的目的。術前互動宣教式訪視是一種新型的術前訪視模式,患者入院后立即發放手術相關知識的宣教單,并告知其會有專職護士開展訪視工作;術前訪視時,專職護士配合宣傳單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知識、術中配合、手術器械等,將以上知識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以簡單、形象的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加深患者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通過活躍氣氛,使患者更易釋放情緒,表達其內心真實想法[3]?;有淌皆L視通過對系統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后,再讓患者參與情景表演,可以補充知識宣教的不足,從而提高患者記憶。
有學者研究表明,互動宣教式訪視能夠加深患者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從而緩解其不良情緒[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訪視后及術后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與以上研究結果相符,表明術前互動宣教式訪視具有實用性。傳統的術前訪視為護士單向灌輸知識,患者獲取率較低,甚至可能增加心理負擔。通過互動宣教式訪視可彌補傳統訪視的被動性,從而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有研究表明,情緒與睡眠質量密切相關[5]。術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礙[6]。為提高手術質量,促進術后康復,良好的睡眠質量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訪視后及手術后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互動宣教式訪視通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講解良好睡眠質量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為手術順利進行打下基礎[7]。
總之,手術患者接受術前互動宣教式訪視可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從而改善睡眠質量,減輕心理負擔,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而且能改善患者預后,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趙明明,趙國軍,李寧,等.術前訪視應用聚焦解決模式對全子宮切除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6):4470-4472.
[2]劉曉麗,李文紅.手術室護士術前訪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4):651-652.
[3]韓光,常穎,劉素杰,等.情景式術前訪視對乳腺癌患者生理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549-1550.
[4]石艷.不同術前訪視方式對手術患者應激程度及心理不良狀況緩解的效果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6):171-173.
[6]謝青蓮,郭玲琳,曹秉蓉,等.抑郁癥與焦慮癥患者睡眠認知調查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3):103-104.
[7]錢學貞.術前強化宣教在改善手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睡眠質量中的效果觀察[J].安徽醫藥,2013,17(3):526-52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0.046
B
1009-5519(2016)20-3214-02
(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