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琪媛
【摘要】藝術同構是對藝術不同種類、方式的整合。它是在幼兒音樂教育中,以音樂活動為主線,將繪畫雕塑、舞蹈戲曲、音樂語言等藝術學科綜合起來進行教學活動。強調了各個領域內容應該相互滲透,在不同的音樂教學中滲透各科內容,將音樂活動與其他藝術活動相結合,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藝術同構;音樂活動;知識同構
一、形式多樣,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我們引導幼兒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通過各領域的整合、個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相互整合實踐,使音樂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藝術教育的特殊功效。由于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得教學中幼兒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之中。在改編歌詞、敲奏簡單樂句、為圖片故事配音樂、創作樂曲、編動作等活動中,他們積極參與并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通過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
如:《猴子學樣》活動,我引導幼兒運用不同音色的樂器為熟悉的圖片故事配音,以表現老爺爺和猴子的不同特征和情緒;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的創編。把孩子從被動的學中轉變過來,變成讓孩子主動去參與,提高了孩子對各種音樂活動的興趣,從而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充分注重了領域的綜合和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使幼兒在綜合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幼兒園教學多遵循的是以游戲為主的教學原則。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以音樂活動為主線,將繪畫、雕塑、 舞蹈、戲曲、音樂、語言等藝術學科綜合起來進行教學活動, 并將藝術表現的內容、情感、形式、風格融為一體,創造一種主題集中鮮明、內容豐富鮮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引導幼兒體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
二、內容豐富,拓展對藝術領域的感受
教師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耐心地進行教育傳播,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活動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同樣也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面,在學科貫通中,幼兒從一個音樂作品的形式內容等任何一個角度,都能夠引起對任何其他事物的聯想,從而生成新的學習活動。
如:在欣賞“首都,我們的北京”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對京劇的樂曲風格、藝術特點、藝術結構有了粗淺的認識,激發幼兒對京劇的探索向往。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我們不但讓孩子學會了欣賞“京劇”,還讓孩子了解到京劇中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物性格通過不同的臉譜來表現,這是我國民族的一種表現手法。在這個活動中,滲透了科學、繪畫、語言、音樂等,讓幼兒對京劇藝術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知道了京劇是我國的國粹。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把融合音樂、美術、文學、語言等藝術知識的音樂教學引進游戲化的幼兒園教室,其教學效果一定會優于單純意義上的游戲教學而受到幼兒的喜愛與接收。音樂教育與其他科目一樣,有對幼兒進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的能力。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音樂作品給人以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這樣一條途徑,來完成它的教育任務。
三、素質教育,提升對音樂情操的培養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正因為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情感的培養和提高有特別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通過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使幼兒進入一個更高的精神境界,成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這是幼兒獲得全面發展的保障。
如:欣賞樂曲《天鵝》時,我啟發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其中有個幼兒是這樣“朗誦”的:“一只小天鵝受傷了,我輕輕把它抱回家,給他養傷。可是天鵝很寂寞,它準是想媽媽了。我明天一定把它送回天鵝媽媽的懷抱。”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使幼兒對音樂活動更感興趣了,對音樂活動的喜愛,同樣也激發了幼兒對其他知識的認知渴望。感受關愛他人的情感體驗。
在音樂教育中,通過多領域的滲透、多種方式的活動,對于幼兒來說,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經過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使孩子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說教更有說服力、更深刻、更持久,使孩子獲得了全面的發展。
我們要把音樂教育創新作為幼兒教育的重心,注重藝術知識同構的價值和作用。熔鑄多藝術知識同構的教學課堂,開闊幼兒求知視野,提升幼兒創新素質。引導幼兒在藝術學習中健康成長,因勢利導,將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發展成為知識求索欲望,有益于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音樂教育與數學、語言發展及體育鍛煉擺在幼兒教育同樣突出的位置上,發揮無限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從理論到行為[M].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
[2] 馬云鵬. 課程與教學論[M].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3] 彭吉象. 藝術學概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