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林
常言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也總有人調侃:雪亮的眼睛有什么用?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想起一件發人深省的事。
二十多年前,我隨同一個代表團到深圳考察學習,團里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間互不熟悉,大多只知道姓名和工作單位。有天上午,在一家大型商企參加完座談會后,應商家邀請去商場參觀。見我們一撥兒人走了進來,幾個營業員非常熱情地迎了上來,一位營業員從貨架上拿下一雙男式皮鞋,笑盈盈地給一位領導干部模樣的人熱情介紹,不想這位領導不屑一顧地回絕道:“這是什么地方生產的啊?檔次太低了嘛……”營業員一時啞然。旁邊的另一位營業員連忙賠著笑臉解釋:“先生,這是我們整個商場里款式最新、質量最好、也是賣得最貴的皮鞋了,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優惠的……”還沒等營業員把話說完,這位領導已經很不耐煩地走開了。我們幾位忍不住上前一看,不禁驚訝非常:這雙皮鞋標價1780元,以我們當時的工資水平,要整整一年不吃不喝才勉強買得起!當即有人感嘆:一雙皮鞋快2000元,將近我們一年的工資收入,還嫌檔次太低,這位領導工資收入多少?可真夠高的啊!另一人則望著這位領導的背影,不無疑惑地自言自語:這位說不定是貪官吧?
近2000元的檔次太低,那4000多元的也就檔次中等,上檔次的怎么也得過萬元了吧?這位領導即使比我們工資高出一倍,也就4000多元,他會用兩三年的工資買雙上檔次的皮鞋穿在腳上?如果他現在腳上的皮鞋是上檔次的,他身上穿的衣服也得是上檔次的吧,那他這一身行頭得要多少錢?他又是拿什么錢買的呢?一家人幾年不吃不喝只為攢他這一身上檔次的行頭?
時間已過去多年,這件小事卻一直深刻在我的記憶之中。每當去商場購物,尤其是買鞋時,當年的一幕總會在腦際閃現。偶爾還會想,當年的那位領導現在何處?境況又如何呢?
后來,當年一起考察學習時結識的幾位朋友再度相聚,從他們口中得知這位領導職務曾經一升再升,直至副省,不過在幾個月前開始接受紀律檢查部門調查。大家不免唏噓,卻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又想起了那句盡人皆知的常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樣的領導干部,群眾在許多年前從一雙皮鞋上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可為什么還會一再被提升呢?大概是群眾雪亮的眼睛沒什么用吧,抑或是領導的領導眼睛不是雪亮的?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作為主人的群眾說話也要算數。如此,我們的干部隊伍必能更純潔,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局面必定會形成。
群眾億萬雙雪亮的眼睛正拭目以待,堅信這樣的日子一定能夠到來。
【呂志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