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一篇關于網絡文學和類型化寫作的研究文章中,著名的“學者粉”邵燕君曾有這樣的表述:“那些需要早晨八點在圖書館研究的文學作品是給研究者看的,花錢買書的普通讀者都是打算晚八點躺在沙發上讀的。”
是的,我就是邵燕君所言早八點端坐在書桌前的文學研究者,現當代文學經典、文學)報刊、理論評論……這時候,我要求自己打起精神、全神貫注地進入一個與智者對話以及理解力、思考力、審美力接受挑戰的緊張狀態,累并過癮著,履職的同時收獲審美或思想的滿足感。
但同時,我更是那個晚八點躺在沙發里的普通讀者,這時候,我放縱自己懶懶散散地窩在松軟的大沙發里,閑翻書或速刷屏或猛追劇。我可以心無旁騖地從整體上去欣賞和感受一部文藝作品,沉醉在情節人物之中恣意啼笑并代入自己“聽評書落淚、為古人擔憂”,而不必像為研究而閱讀的時候生生要把其拆解成形象、語言、結構、思想,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晚八點,或者說閑暇時光里,我們用來打發時光或放松身心所閱讀和享用的文藝產品,通常被稱作通俗小說、類型小說,以及由此改編的影視劇和其它文化產品。它們曾經是五四新文學所奮力革新和反動的目標之—,現在經由網絡這種新的生產傳播介質,又一次全面滿血復活,這既是對本國舊體小說傳統的繼承延續,也是與國外發達的類型寫作和暢銷書文化的借鑒呼應,大概更是“人民群眾日益發展的文化需求與現有的文化生產力之間的深刻矛盾”的一種解決方式。類型小說與網絡文學在新媒體時代里高度合體,內容生產與傳播方式深度交融,每天都發生著寫作和傳播的大眾接受奇跡,
二
類型化文學具有顯而易見的分眾特征,而職場小說作為其中的一個門類,并非很主流、很成氣候的一類,不似言情、仙俠等可以輕易向上追溯到中國文學小說發軔期的許多古老中國故事。職場小說的出現與流行與9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的全面確立以及中國社會轉型中都市白領消費文化的興起關系直接而密切。八、九十年代風靡大陸的香港女作家梁鳳儀的財經系列小說,是諸如我這樣出生在1980年的年輕一代讀者所接觸到的最早的職場文學;2007、08年中國大陸出現的《杜拉拉升職記》《浮沉》《做單》《我把一切告訴你》《潛伏在辦公室》《洗牌》,到近些年大火的《心術》《產科醫生》,以及這個月正在幾大衛視熱播的《翻譯官》《女不強大天不容》等等。
讀者為什么喜歡讀職場小說?不同于其它類型文學“好看”、“爽”等簡單明了的主要審美趣味標準,“職場”的主題和內容,使得這類小說似乎天然地帶有更多實用性、功用性的閱讀期待。職場的生存法則、人際策略、升遷秘笈,曾是本世紀初早期職場文學的重要表現內容,作品封面上往往都會醒目印有直接又稍嫌夸張的推薦語,諸如“千萬銷售和經理人競相學習的商戰勝經,寫給在職場中歷練、商海中浮沉,不拋棄不放棄的人們”(《浮沉》,2008年),“中國白領必讀的職場修煉小說,她的故事比比爾蓋茨更值得參考”(《杜拉拉升職記》,2007年)等等。這時候的職場小說,內容上多為表現外企、國企等大型現代企業的職場生存、辦公室政治和商戰故事,人物設置多為外企白領、銷售、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典型的現代企業中的職業角色,在主題思想和價值觀上與同時期整個社會廣泛流行的“成功學”有一種直接明了的呼應和追隨——這大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時期內人們對于“職場”的普遍認識和基本想象。
而在網絡文學和類型小說的世界里,好看是最大的道德,也是最核心的評價標準。職場小說在滿足閱讀者“職場菜鳥如何變高手”的實用指向之后,文本的戲劇張力、故事和人物的魅力也是另一個重要的閱讀期待。中國現代化進程和社會轉型中,市場經濟與現代企業的高速發展中,這一過程里各種歷史和當下的深層政治經濟矛盾,別具中國特色的職場環境和文化,辦公室政治的復雜糾結,個人奮斗的曲折艱辛,商戰風云的波譎云詭……這其間天然地飽含著太多的戲劇張力和故事眼。職場故事中,自然內含激烈的沖突和交鋒、持續的勝出與淘汰,一種空氣凝結的緊張氛圍讓旁觀者倍感刺激和滿足。熱門的職場小說,往往是影視劇改編關注追逐的對象,前文中所提到的《杜拉拉升職記》 《浮沉》《產科醫生》《心術》《翻譯官》等等,都已經從最初的閱讀文本改編成大熱的影視劇。
而更深層的接受和審美心理動因則是,網絡文學和類型小說的寫作是一個為讀者造夢、帶領眾入夢的過程,其寫作和閱讀往往都有明顯的代入感。所謂將白日夢進行到底,“YY”是網絡文學、類型寫作等包括大眾通俗文藝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作為中國社會和經濟轉型所催生的都市白領文化消費的產物,除了“實戰指南”的實用性,職場小說對應和滿足著人們面對職業和職場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和欲望舒張。絕大部分普通人事實上都得長期重復某種單一職業角色,承受著人際關系、績效壓力、職場天花板等等的最現實的職業壓力和壓抑。從底層做到總裁的屌絲逆襲傳奇,波詭云譎的商戰風云,玻璃天花板的打爛打破……等等這些職場生涯中的傳奇性、戲劇性、偶然性,距離每個人普通人的職業生活看似無限可能其實遙不可及。而在消費職場文學的過程當中,每個讀者或觀眾都可以把自己傾情代入,廉價、安全又悄然地“歷經”一段職場傳奇、“兌現“那些遙不可及的職業夢想甚至妄想,舒張內心的那些不可能實現也不便訴諸于人的隱秘渴望。這是職場小說重要的心理補償和代入作用,也是其閱讀快感的主要構成部分。
——具體到作為一個普通讀者的我來說,職場小說中可能攜帶和可供挖掘的“實戰指導”或“升職秘笈”,對我倒不構成吸引,也不是我選擇評價其品質的標準,這大概因為我所從事職業(文學研究)的個體性。好看、爽,以及心理補償機制和代入感,才是我偏愛職場小說的主要原因。
三
那些當紅、流行的職場小說及其改編的影視劇中,往往能夠可以很明顯地折射出當下社會普遍的職場價值觀,更可以從中觀察到大眾意識中普泛的道德標準、性別秩序等等深層的時代文化心理,以及它們近十年中一直更迭的急劇變化。
以我自己更偏愛的女性職場小說為例。2007年出版的《杜拉拉升職記》,作為當年幾乎最熱門和暢銷的小說讀物,風靡一時,登上各種圖書暢銷榜,短時間內再版幾十次,陸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廣播劇和舞臺劇等等大眾文藝形式,成為一種現象級文本。我自己對職場文學的興趣也直接來自這部小說。女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的代表,她沒有背景,受過良好的教育,走正規路子,靠個人奮斗追求和獲取現實利益與人生價值的成功。純粹從小說文筆上討論,《杜拉拉》在結構和文體上其實稍嫌瑕疵,故事講得也不夠曲折生動,但它在審美意義上的魅力和吸引力大概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作品中通篇籠罩和傳遞的“職場正能量”。小說著力描述的是杜拉拉就職于跨國企業人力資源崗位的個人職業成長與職場奮斗,其中有辦公室政治和人際糾葛,有愛情和情感生活,但作者李可沒有選擇一種“甄嬛傳”式的情節與人設,杜拉拉,并不刻意凸顯她的“性別女”和其情感經歷,而更多著墨于她的業務能力、職業品質等等更普泛化的專業性格,這種人設反倒強調出新時代職業女性的自我主體性,從身到心,自然又坦然地張揚了職場中女性意識;作者所感興趣和凸顯的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厚黑”經驗和斗爭哲學,而是以一種現代企業的職業視角,將一切杜拉拉升職過程當中的一切艱難險阻都做合理解釋和闡釋,讓人感同身受一種頗具現代性的企業文化和職業心理。這讓多年就職于作家協會這種充滿體制暗疾和傳統文化頑疾職業環境中的我,倍感職業經驗上的新鮮和職場價值觀上的振奮。
而2016年夏天正在熱播的劇集《親愛的翻譯官》,改編自繆娟職場小說《翻譯官》,小說講述了法語專業女高材生喬菲,為成為一名優秀法語翻譯過程當中的職業經歷和其間的情感生活,但從基本的故事和人設來看,是典型的職場小說。電視劇開播后收視率一路看漲,但在高收視率的同時也是高差評率的各種被吐槽,其中最集中的差評主要集中在女主角的人物設置和人格塑造上。同杜拉拉倔強而充滿主體精神的從職業奮斗相比,《翻譯官》我們看到的是近幾年來已經被反復講述的超級“瑪麗蘇”、“一個成功女人背后的幾個男人”、“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老套故事,評者一片驚呼“為什么到頭來職場劇都變成瑪麗蘇?”
從《杜拉拉》到《翻譯官》,我們可以感受到,時代的流行腔調和文化品性剛從成功學和心靈雞湯中掙扎出來,又輕易地跌入“瑪麗蘇”、將“YY”進行到底的徹底白日夢中。而類型小說這種代入感強大的白日夢創作和消費過程當中,不僅僅包含既有職場價值觀的釋放和貫穿,同時又在繼續強化和重塑受眾的職業意識和深層社會文化觀念。且這種價值觀的影響和引導,是在消費和娛樂的輕松、休閑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著,受眾在缺乏情感抵抗和認知警惕的不自覺狀態中,往往會把外來的理念灌輸誤認為自我的內在訴求——通俗文藝倒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實現了價值觀塑造的有效性,而這正是最可怕之處。類型小說作為大眾通俗文藝,所謂“通”和“俗”的文本質地,就注定了這種文藝門類接地氣的審美傾向和價值觀攜帶。作家作為強勢的獨立敘述人,是經由新文學、現代小說而普遍確立實現的;而通俗文學一般不表現為作家對生活的獨特審美感悟,其講述的背后通常是大多數人普泛的情感傾向和認知判斷。尤其當下網絡平臺的強交互性和強參與性,使得網絡小說中攜帶的價值觀念和認知水平,不似純文學所著力追求的高出公眾平均水平的強思想性。換句話說,純文學致力于挑戰陳詞濫調和人云亦云,而通俗文學恰在為普遍存在的既有意識和觀念生動賦形。
文章開頭提到的邵燕君那段“早八點、晚八點”的論述,還有后半句, “他們(那些晚八點躺在沙發上讀書的普通讀者)有權利要求被滿足、被打動和征服,而沒有義務夠著純文學的標準,相反,文藝生產者有義務寓教于樂”。網絡文學或類型小說,雖然以“文學”或“小說”之名,但很顯然,在這個信息時代里憑借新興的技術支撐,其傳播、闡釋的影響力、文化與消費價值,卻不僅僅局限在閱讀,IP衍生品,影視、動漫、游戲等等系列下游產品鏈,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和小說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具體到職場小說,怎樣在勵志與實用、“YY”之外,傳達更真實和健康的職業信念與職場觀念,似乎還任重道遠。
作者簡介:
金赫楠,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三批客座研究員,現就職于河北省作家協會創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