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羊
馬云曾在阿里巴巴舉行的投資者會議上回應假貨問題時表示,假貨構成的挑戰就是它們的高品質,許多假冒商品比真品品質更好,價格更優惠。此言一出輿論嘩然。有人認為,要完整準確地理解馬云此番講話,一定要明白他在告訴大家,仿冒并不是質量問題,而是知識產權問題(《北京青年報》2016年6月20日)。
問是真貨好還是假貨好?人們會不假思索,當然是真貨好!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復雜的,真東西并非十全十美,假東西也不是一無是處,假有假的“驕傲”。
眾所周知,真東西投入多,耗費大,成本高,而假東西最大的優越性在于投入小,耗費少,成本低。比如一個真的博士頭銜,“十年寒窗”是遠遠不夠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碩士以至博士,沒有20多年的“頭懸梁,錐刺股”,是拿不到學位證書的。可假博士不需寒窗苦讀,輕而易舉就可以搞定:有權的給學校領導說一句“我想再充充電”,有錢的多交點錢,博士學位就到手了,憑此就可以調整工資檔次,可以優先晉升。所以在“博士大躍進”中,傻乎乎的真正去讀博的是鳳毛麟角。不信就請查一查,那滿大街的博士(聽說屙尿都能碰到博士)到底是“讀”來的多還是“要”來的或是“買”來的多?是真博士吃得開還是假博士混得風光?
很多人好面子,喜歡穿名牌、戴名表、開名車,渾身上下珠光寶氣,什么世界頂級服裝香奈爾、路易·威登,世界頂級珠寶卡地亞、寶嘉麗,世界頂級皮具古孜、普拉達,世界頂級名表百達翡麗、愛彼·伯爵等,應有盡有,讓人大開眼界。可不得不說,撐起這個面子的,大多是假貨。因為,沒有經濟實力是買不起真貨的,而有實力的又大多不需要這些東西撐面子,所以沒錢又死要面子的人就特別需要,假的奢侈品恰好迎合了這一點。
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敢想敢干的人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財富積累,成為千萬、億萬富翁。縱觀他們的致富過程,有靠“真”致富的,也有靠“假”致富的。沒有“假”,就沒有他們中許多人的今天。
更重要的是,假東西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以至近年來雖打假不絕卻是越打越假,吃的有假的,穿的有假的,用的有假的,干部有假的,黨員有假的,新聞有假的,典型有假的,統計數據有假的,偉大成就有假的……甚至連人都有假的,諸如假記者、假官員、假專家等等。即或在一個“真”人身上,也往往既有真的一面,又有假的一面,君不見,“說真話,辦實事”屢屢見于新聞媒體和領導干部的講話之中,但一些人倡導“講真話”之后,又興致勃勃地反復咀嚼別人送給自己的謊言,又一如既往地做那些虛情假意之事。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幻滅之來,多不在假中見真,而在真中見假。”
謊言重復一百次就成了真理,假貨流行開了就成了真貨,因其“物美價廉”而讓人接受,占據了主導地位,風行天下。哀哉,這是假的榮光,卻是真的悲劇!
【王 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