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中國此次將綠色金融作為G20的重點議題進行探討,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和本國經濟綠色轉型。
今年G20峰會于9月在中國杭州舉行,作為輪值主席國的中國在“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下,首次將綠色金融納為G20峰會重點議題進行探討。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對于經濟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的決心,也順應了世界落實《巴黎協議》目標的呼聲,推動實現氣候、環境方面的全球合作。
綠色金融上升為國際議題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全世界對于氣候與環境的關注開始從民間運動上升到政府間談判合作的重要議題之一,綠色低碳的概念也逐漸開始融入到包括金融在內的經濟部門發展中。2015年年末,196個締約方聚集在法國巴黎達成了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以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變化全球治理協定《巴黎協議》。這標志著氣候環境議題在世界范圍內取得共識,將共同致力于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巴黎協議》不僅設立了控制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2攝氏度之內的理想目標,也關注到了實現目標所需的資金、技術支持等問題。
所謂綠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決策中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綠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產業,引導企業的生產注重綠色環保。
2015年被稱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元年”。這一年4月,在中國人民銀行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的基礎上,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成員單位達140家,所管理的金融資產余額占中國全部金融資產的65%左右。
進入2016年,綠色金融發展更加迅速。今年1月份,中國倡議、推動成立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央行擔任共同主席,研究各國發展綠色金融經驗,探討建立全球綠色金融體系、推動全球經濟綠色轉型、加強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等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G20央行行長及財長會議期間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已占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的約一半,相當于80億美元。
今年G20杭州峰會召開,作為輪值主席國的中國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G20峰會重點議題進行探討,綠色金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日前主持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將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上升到了中央層面。
中國引領世界綠色金融發展
近年來,中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都獲得了較快發展。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以政府為主導,系統化地推進綠色金融制度建設、市場和工具創新,為G20中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重要的示范。由中國人民大學牽頭的一項有關綠色金融改革的研究顯示,2014至2020年間,中國的綠色金融平均年資金需求可能達3萬多億元人民幣。但目前,供需之間還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2013年,要實現中國制定的環境保護標準,綠色資金的需求量為2.3萬億元人民幣,而當年包括公共財政與私人投資在內的綠色投資額僅有0.9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中國是全球3個建立了“綠色信貸指標體系”的國家之一,綠色信貸已經占國內全部貸款余額的10%。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也是第一個由政府支持的機構發布本國綠色債券標準的國家。目前,中國已發布了兩項綠色債券標準。截至今年7月下旬,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已經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同期綠色債券發行量的45%。7月18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成功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綠色金融債券,成為首個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多邊開發銀行。
英國氣候債券倡議組織首席執行官肖恩·基德尼高度肯定了中國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包括2007年推出了綠色信貸的有關政策,鼓勵銀行增加對綠色清潔項目的貸款;推出氣候債券標準自愿性的指導方針,為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強勁發展奠定了基礎。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每年發行3000億元人民幣的綠色債券,這將為綠色項目的投資者提供重要機會。中國增進與國際市場的聯動、增強監管框架的穩定性以及協調國際國內的發展,也有助于增加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推進綠色金融需要國際合作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中國此次將綠色金融作為G20的重點議題進行探討,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和本國經濟綠色轉型。G20成員國不僅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傳統發達經濟體,也有“金磚五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總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國土面積占全球的60%,而且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90%,貿易額占全球的80%。
在中國的倡議下,G20設立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由人民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共同主持。年初以來,研究小組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重點就銀行業、債券市場、機構投資者、風險分析和指標體系等五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向杭州峰會提交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在9月5日公布的G20杭州峰會公報中,G20領導人明確表示“歡迎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提出的旨在提升金融體系動員私人部門綠色投資的能力的可選措施”。公報中提到的七個推動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選項包括:提供支持綠色投資的政策信號;推廣綠色金融自愿原則;擴大能力建設網絡;支持本幣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推動跨境綠色債券投資;推動環境風險問題的研討;完善綠色金融指標體系。
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指出:“今年是G20首次討論綠色金融議題,在八個月的會議籌備過程中能夠達成上述具有實質意義的共識,是讓我們倍感自豪的一項成果。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的工作,雖然正式啟動時間不長,但已經在全球財經政策層面和金融界產生了積極影響,不少國家和地區正開始考慮規劃和加速發展本地的綠色金融。”
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后幾年,中國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一是法規約束。包括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修訂《商業銀行法》建立貸款人環境責任制度,促進《證券法》的修訂等。二是政策激勵。例如通過貼息和擔保機制推廣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簡化綠色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審核或備案程序。三是金融體系的行動。包括綠色金融機構的建立、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等。
雖然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各國財力有限,但是全球綠色低碳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全球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綠色金融很可能成為未來經濟增長點,中國在G20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