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摘要】 目的 分析超聲乳化術(CP)聯合小梁切除術(TL)對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治療效果。方法 80例
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實驗組應用CP聯合TL治療, 對照組應用TL治療。對比兩組眼壓、裸眼視力、治療總有效率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術后4個月, 實驗組裸眼視力及眼壓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77.50%(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20.00%(P<0.05)。結論 采用CP聯合TL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壓及視力, 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 是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理想治療方案。
【關鍵詞】 青光眼;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小梁切除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039
青光眼是一種以眼內壓持續或者間斷性升高為主要特征的眼科疾病, 高眼壓狀態可損害患者視功能, 造成視野部分喪失, 甚至失明。據報道, 青光眼是世界范圍內三大致盲原因之一, 其總發生率約為1%[1, 2]。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為眼科多發病及常見病, 多見于中老年人, 患者以視力減退為主要臨床表現, 急性發病時可伴嘔吐、惡心、劇烈頭痛,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青光眼伴白內障不僅加重了患者病情, 也增加了疾病治療難度。手術是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法, 然而單純TL可加速患者晶狀體混濁程度, 促進白內障二次形成, 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及經濟負擔。近年來, 隨超聲乳化技術的不斷成熟及顯微手術技術的不斷完成, CP聯合TL因其創傷小、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好等優點廣受醫患青睞。本研究中, 選擇本院80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行分組研究, 對比CP聯合TL、TL對該病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眼科學》[3]中青光眼、白內障診斷標準, 且具有手術指征;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腎、肺、腦、肝系統疾病者;合并精神、神經系統疾病, 認知功能異常者;合并陳舊性虹睫炎、剝脫綜合征等其他眼部疾病者;具有青光眼濾過術等眼部手術史者。實驗組中男22例(22眼), 女18例(18眼);年齡60~82歲, 平均年齡(66.47±7.72)歲;青光眼分型[2]:19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 14例原發性慢性閉角型, 7例繼發性閉角型。對照組中男21例(21眼), 女19例(19眼);年齡58~84歲, 平均年齡(65.39±7.60)歲;青光眼分型:18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 13例原發性慢性閉角型, 9例繼發性閉角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應用TL治療, 實驗組應用CP聯合TL治療。①術前準備:常規行矯正視力、視力、眼壓、眼底及裂隙燈等檢查;術前給予患者毛果蕓香堿滴眼液(10 g/L)、噻嗎心安滴眼液(5 g/L)、甘露醇注射液(200 g/L)、醋甲唑胺片等藥物, 以確保患者眼壓≤35 mm Hg(1 mm Hg=0.133 kPa)。②手術步驟:應用布比卡因(5 g/L)及利多卡因(10 g/L)的等量混合液進行結膜下局部麻醉;以穹窿為基底, 在患者角膜緣12:00~2:00位置做結膜瓣(大小為4 mm×3 mm, 厚度為鞏膜厚度的1/2);在10:00~11:00位置應用穿刺刀經透明角膜刺入患者前房, 并注入粘彈劑, 然后, 做直徑為5~6 mm的環形撕囊, 待水分離后, 常規行原位超聲乳化、分塊切除及吸除晶狀體核及其皮質(或者高負壓劈核), 于囊袋內置入折疊式晶狀體, 應用卡巴膽堿縮瞳;做1 mm×3 mm的小梁切除及寬基底虹膜切除, 應用尼龍線(10-0)間斷性縫合鞏膜瓣, 再應用可吸收線(8-0)縫合結膜;于患眼結膜下注入2 ml地塞米松, 結膜囊內涂以地塞米松妥布霉素眼膏, 包扎單眼。③術后處理:術后3 d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控制炎性反應, 并根據患者全身情況合理應用抗生素;常規應用典必舒滴眼液、雙氫芬酸鈉滴眼液滴眼, 以減輕患者術后反應。
1. 3 觀察指標 治療后4個月, 對比兩組眼壓、裸眼視力、治療總有效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療效判定標準[4] 完全成功:患者眼壓≤21 mm Hg, 無需應用降眼壓藥物;條件成功:患者眼壓≤21 mm Hg, 需局部應用降眼壓藥物;失敗:患者眼壓>21 mm Hg, 需局部應用降眼壓藥物或者二次手術。治療總有效率=(完全成功+條件成功)/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眼壓及裸眼視力比較 治療前, 對照組、實驗組眼壓分別為(44.12±2.62)mm Hg、(44.04±2.86)mm Hg,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30, P=0.897)。治療后4個月, 實驗組眼壓為(9.94±1.76)mm Hg低于對照組(20.15±2.69)mm H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088, P<0.05)。
治療前, 對照組、實驗組裸眼視力分別為(0.16±0.04)、(0.15±0.03), 兩兩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65, P>0.05)。治療后4個月, 實驗組裸眼視力為(0.48±0.09)高于對照組(0.40±0.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438, P<0.05)。
2. 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完全成功27例, 條件成功11例, 失敗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38/40), 對照組完全成功16例, 條件成功15例, 失敗9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7.50%(31/40);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 P<0.05)。
2. 3 兩組并發癥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角膜水腫1例, 角膜內皮皺褶1例), 顯著低于對照組20.00%(角膜水腫4例, 虹膜炎2例、角膜內皮皺褶2例),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14, P<0.05)。
3 討論
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上常采用以下三種手術方法治療:白內障手術+藥物控制;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青光眼手術+白內障手術[5]。若直接進行白內障手術, 術后可導致患者眼壓急劇升高, 進一步損傷患者神經;若先進行青光眼手術, 雖然解決了眼壓問題, 但是, 內環境改變及手術創傷可進一步加重患者白內障病情, 增加了后續手術治療的難度。CP聯合TL既可有效解決患者眼壓問題, 又可促進患者視力恢復。此外, CP聯合TL優點如下[6, 7]:①一次手術同時解決了眼壓及視力兩大問題, 可有效避免了二次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損傷;②術中應用折疊式晶狀體替代膨脹人工晶狀體, 可加深前房、緩解瞳孔阻滯、促進前房開放, 對控制眼壓具有重要意義;③本術式屬閉合式手術, 術中灌注液在患者前房壓力的作用下可反沖擊前房角, 從而促進房角開放、減少粘連;④CP可促進前列腺素、白細胞介素等炎性介質釋放進入房水, 上述介質可促進人體小梁網細胞外基質的降解, 更利于房水流出;⑤CP不僅可降低睫狀體分泌功能, 促進房水吸收, 還可破壞人體睫狀體上皮, 減少房水生產。
本研究中, 實驗組應用CP聯合TL治療, 對照組應用TL治療;術后4個月, 實驗組裸眼視力及眼壓均優于對照組,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結果與相關報道一致[4]。
綜上所述, 采用CP聯合TL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壓及視力, 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 是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理想治療方案,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母開紅.不同聯合手術方式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分析.醫學綜述, 2014, 20(21):3990-3992.
[2] 羅曼, 陳偉, 王達良, 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療效對比.中華全科醫學, 2014, 12(12):2045-2046.
[3] 徐國興.臨床眼科學.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5:183-261.
[4] 羅麗丹, 丘亮輝, 彭靜, 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小梁切除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探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34):570-571.
[5] 孔慶健.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療效觀察.國際眼科雜志, 2011, 11(2):324-325.
[6] 林水龍, 趙曉馥, 陳三杰.聯合手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中華全科醫學, 2011, 9(1):44.
[7] 張勁.改良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眼科新進展, 2012, 32(6):580-581.
[收稿日期: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