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玲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治療方案治療急慢性腰腿疼痛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40例急慢性腰腿疼痛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20例。對照組常規西藥進行治療, 實驗組在使用西藥基礎上, 給予中藥熏洗、運動治療和中醫針灸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痊愈8例, 有效10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0.00%;治療后對照組痊愈5例, 有效8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65.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熏洗、運動治療、中醫針灸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慢性腰腿疼痛療效顯著, 能夠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急慢性;腰腿疼痛;中藥熏洗;針灸;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49
急慢性腰腿疼痛是一種疼痛綜合征, 患者在發病時, 劇烈疼痛的部位主要包括腰部、雙腿和臀部, 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影響, 使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工作生活,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腰腿疼痛發病是一個慢性過程, 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 其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的軟組織出現急性損傷。如果急性損傷沒有得到恰當的處理, 很有可能導致慢性遷延性病變, 最終形成慢性腰腿疼痛[2]。本文旨在尋找出一種能夠有效治療急慢性腰腿疼痛的臨床治療干預方案,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 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慢性腰腿疼痛患者作為臨床試驗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實驗組患者中男11例, 女9例, 年齡38~71歲, 平均年齡(50.36±7.62)歲;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17±1.80)年;腰肌勞損或腰椎間盤突出癥11例, 膝關節骨質增生和關節炎引發的疼痛9例。對照組中男10例, 女10例, 年齡39~71歲, 平均年齡(50.28±7.70)歲;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23±1.62)年;腰肌勞損或腰椎間盤突出癥12例, 膝關節骨質增生和關節炎引發的疼痛8例。本組對照試驗所抽取的所有患者, 均符合臨床上有關急慢性腰腿疼痛的相關診斷標準, 排除精神類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兩組患者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的患者使用常規西藥進行治療。給藥方案如下:甲鈷胺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812], 0.5 mg/次, 3次/d;口服維生素B1片(山東仁和堂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7020795), 20 mg/次, 3次/d[3]。
1. 2. 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 增加中藥熏洗、運動治療和中醫針灸, 具體的治療方案如下。
1. 2. 2. 1 中藥熏洗 熏洗的主要藥物:防風10 g、甘草10 g、當歸10 g、芍藥10 g、獨活10 g、桑寄生10 g、杜仲10 g、細辛10 g、秦艽10 g、牛膝骨15 g、川芎25 g、陳醋200 ml、黃酒200 ml。將藥物放入砂鍋, 持續煮沸20 min[4]。煮藥完成后, 將藥液和藥物置入臉盆之中, 帶藥液溫度降溫至35~40℃時, 用毛巾浸入藥液, 擦洗患者的患處。擦洗過程應該持續20~30 min, 1~2次/d, 連續擦洗10 d[5]。
1. 2. 2. 2 運動手法 患者應該保持坐位, 上身直立, 腿部做屈伸運動, 緩慢旋轉患者的腿部關節, 旋轉的同時使用手部加力。持續5 min/d, 2~3次/d[6]。目的在于緩解或解除患者腿部肌肉過分僵硬的情況, 提高患者腿部關節的靈活度, 緩解患者的腿部疼痛。腰椎疾病患者可雙手叉腰, 倒退行走, 以促進腰部血液循環, 25~30 min/次, 2次/d。
1. 2. 2. 3 中醫針灸 ①取穴:主穴選取后頂穴, 配穴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酌情選取。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取承扶、委中、腎俞、環跳等穴位;風邪入侵或腎虛體寒可在命門針灸助陽[7]。本文主要介紹后頂穴的針灸方法, 后頂穴主要取在患者頂枕縫中央(人字縫頂點), 先找到患者枕骨的粗隆部位, 向上推按一直到患者枕骨的上端凹陷處。②后頂穴旁邊3分左右處進針, 給予患者斜刺治療, 當針尖到患者后頂穴皮膚下停止進針。深淺適宜, 不能損傷到患者的骨膜, 也不能僅僅作用在患者的皮膚。穿刺治療主要使用搓針導氣法, 醫師用右手施針, 左手按壓針穴部位, 搓動和推壓患者的頭皮, 讓患者后頂穴附近的頭皮在針體上進行反復摩擦, 通常以120次為宜[8]。重搓通經, 輕搓活絡。在治療過程中, 醫師也應該對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按壓和叩擊, 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每7天為1個療程, 連續治療3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9]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計算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本次臨床研究分析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痊愈、有效和無效。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 能夠堅持長久行走, 恢復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 工作和生活能力基本恢復。無效:不具有痊愈或有效的任何一個條件, 患者的臨床癥狀或體征無明顯改善, 甚至出現惡化。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痊愈8例, 有效10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0.00%;治療后對照組痊愈5例, 有效8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65.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慢性腰腿疼痛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 發病率較高, 發病人群沒有年齡限制。患者的發病部位主要在腰部、臀部和腿部, 最顯著的臨床癥狀為不同程度的疼痛,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酸脹現象。疼痛嚴重時, 患者的腰部、腿部活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學習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會長期臥床不起, 并發下肢肌肉萎縮、壓瘡等癥狀, 患者的生命質量嚴重下降, 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急慢性腰腿疼痛發作的原因復雜多樣, 骨質增生、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因素均能夠影響急慢性腰腿疼痛的發作[10]。
急慢性腰腿疼痛患者的西醫治療主要采用口服鎮痛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慢性腰腿疼痛患者的病程長, 服藥療程久, 鎮痛藥物長期口服會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 甚至會導致胃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如果采用西醫手術進行治療, 術中操作、術后恢復的控制難度大, 也要考慮可能出現的術后并發癥和患者的適應證。傳統中醫博大精深, 古籍中記載了很多治療急慢性腰腿疼痛的方法。中藥熏浴和中醫針灸都是中醫治療腰腿疼痛的常用手段。中藥熏浴能夠滲透藥物的有效成分, 對患者的疼痛癥狀進行緩解;而中醫治療的正確選穴能夠調整脊椎生物力學, 糾正神經微循環, 消炎鎮痛, 有效治療腰腿疼痛。此外, 針灸治療還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脊柱的應力異常癥狀, 調節動靜態平衡。相比于西藥治療, 中藥熏浴、中醫針灸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效果顯著, 穩定可靠, 可以作為急慢性腰腿疼痛治療的常規方法。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實驗組痊愈8例, 有效10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0.00%;治療后對照組痊愈5例, 有效8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65.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 增加中醫針灸、中藥熏浴等治療方法, 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 提高治療有效率, 值得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 晁建國. 針灸治療慢性腰腿疼痛綜合征療效觀察.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31):3461-3463.
[2] 陳璧, 蔡麗華. 針灸綜合治療慢性腰腿痛69例臨床療效評價. 亞太傳統醫藥, 2014, 10(6):88-89.
[3] 王正斌. 針灸聯合腰腿痛丸治療慢性腰腿疼痛綜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世界中醫藥, 2015(A2):951-952.
[4] 鄧鎮蕩, 張友芝, 孔德成. 針灸治療慢性腰腿疼痛綜合征的臨床效果. 中外醫學研究, 2015, 13(35):144-145.
[5] 周基松, 劉佰成. 針灸治療慢性腰腿痛臨床效果研究.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 10(5):181-182.
[6] 張惜瑜, 楊玲. 探討空心針灸針治療慢性腰腿痛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4(31):32-33.
[7] 李力軍. 針灸治療慢性腰腿痛病例280例臨床回顧.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 9(5):25-26.
[8] 淡繼紅, 薛春雷, 薛春麗. 針灸結合獨活寄生湯治療慢性腰腿疼痛綜合征臨床研究. 亞太傳統醫藥, 2015, 11(18):90-91.
[9] 盧映強. 針灸治療慢性腰腿疼痛綜合征臨床研究. 亞太傳統醫藥, 2015, 11(18):102-103.
[10] 史良銘. 電針夾脊穴結合康復治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3.
[收稿日期: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