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龍

【摘要】 目的 探究A型肉毒素聯合減張力壓迫法在面部手術切口中的價值。方法 108例整形美容患者, 經隨機雙盲的方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4例。觀察組通過A型肉毒素聯合減張力壓迫法治療, 對照組不實行減張力壓迫法處理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 高于對照組的72.22%(P<0.05)。兩組均無嚴重的不良反應情況出現。結論 A型肉毒素聯合減張力壓迫法, 對面部整形美容患者進行治療, 可降低局部肌肉的張力, 加強面部整形的效果, 值得臨床方面廣泛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面部整形;美容切口;A型肉毒素;減張力壓迫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57
面部整形美容后, 切口愈合情況, 會直接對整形的效果和面部的美觀性構成直接的影響[1]。為此, 手術后, 需采取適宜的方式, 實行切口的處理, 以確保患者能夠及早獲得切口愈合。手術后切口愈合的效果, 與切口感染、面部局部的張力情況和手術的技巧等有關。手術后, 切口愈合通過適宜的方式處理, 能夠改善患者的局部皮膚張力, 并控制面部肌肉活動, 促進切口愈合的同時, 能夠達到預防瘢痕的發生。A型肉毒素可直接作用于四周的膽堿能運動神經元, 緩解肌肉張力時, 預防肌肉痙攣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8例面部整形患者, 排除嚴重功能障礙者、糖尿病者、免疫系統病癥者、A型肉毒素禁忌證者。患者經隨機雙盲的方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4例。觀察組男32例, 女22例;年齡22~64歲, 平均年齡(43.5±6.4)歲;其中面部有痣、面部成熟(穩定瘢痕/伴有色素沉淀)者分別為31、23例。對照組男29例, 女25例;年齡24~60歲, 平均年齡(42.7±6.2)歲;其中面部有痣、面部成熟(穩定瘢痕/伴有色素沉淀)者分別為30、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手術前, 兩組患者均順皮紋方向, 明確手術的切口部位。手術過程, 準確對合創緣并實行皮下切口縫合處理。手術后, 做好無張力表皮的縫合處理。手術后, 在手術切口位置注射A型肉毒素, 藥物的濃度、用量需結合注射位置明確, 注射的過程中盡可能保持低溫環境下操作, 旨在避免A型肉毒素生物學活性大量損失, 或導致氣泡出現。采用3 ml的生理鹽水(生產廠家: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870001)稀釋5 U/0.1ml, 經針頭(30 G)進行注射。注射的過程不需實行局部麻醉處理, 注射的位置多通過乙醇消毒, 待其揮發后, 完成注射操作。
手術后, 叮囑患者盡量不實行面部活動, 第2天換藥。手術后, 對照組實行常規拆線處理。觀察組拆線的過程, 采取3 M的免縫膠布對壓迫切口實行減張壓迫處理。無張力條件下, 將膠布貼于切口的兩側位置, 旨在使切口兩側保持最佳的愈合狀態, 并確保膠布的干燥和清潔。膠布每4天更換1次, 連續實行9個月。
1. 3 觀察指標 手術后1、3、6個月電話隨訪,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手術后9個月實行復診。
1. 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切口局部沒有顯著的刺痛和瘙癢感, 同時切口位置瘢痕顏色較淺且質地比較軟, 和四周皮膚非常相似, 不會對面部的美觀構成嚴重的影響, 為穩定成熟瘢痕。有效:切口局部基本無刺痛和瘙癢感, 且切口位置瘢痕顏色較淺且質地比較軟, 和四周皮膚基本達到一致, 對面部美觀性有輕微的影響。無效:切口局部有明顯的刺痛感、瘙癢感, 并且切口位置的瘢痕顏色發紅, 顯著高于四周皮膚的平面, 質地較硬, 為增生性瘢痕, 對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構成嚴重的影響。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2.22%,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出現A型肉毒素不良反應情況以及注射局部腫脹和疼痛、表情麻木等嚴重的并發癥情況。觀察組中3例患者因天氣溫度較高, 出現多汗現象, 使得膠布固定效果較差, 易產生脫落情況, 但沒有對切口的愈合狀況構成嚴重的影響。
3 討論
A型肉毒素為當前臨床醫學整形美容方面常用的生物制劑, 臨床方面對于這類藥物神經毒理作用的研究較多[2]。當前, 醫學整容的良好發展, 使得A型肉毒素的應用范圍更廣, 不但能夠應用于瘦臉和抗皺、眼瞼痙攣等治療中。同時, 還能夠應用于斜視和嚴重面部痙攣病癥的治療中, 臨床效果較佳。A型肉毒素能降低患者面部肌肉的張力, 相關文獻認為[3], A型肉毒素釋放液中, 添加適量的腎上腺素, 能夠發揮較好的麻醉效果。為此, 圍術期傷口的縫合, 可采取上述方式進行處理, 以防止切口局部活動, 并可緩解切口的張力, 防止增生性瘢痕的出現。A型肉毒素的主要藥理機制:能夠直接作用于四周的運動神經末梢, 經受體介導細胞的作用, 作用于乙酰膽堿囊泡膜小突觸泡蛋白/突觸前膜相關蛋白、融合蛋白等[4]。這時, 可對乙酰膽堿的釋放情況、停靠情況構成抑制, 使得生化去神經作用產生, 使得患者發生肌肉松弛麻痹癥狀。然后, 神經末梢會出現新的神經軸突芽, 經6個月神經-肌肉傳導, 加速切口的愈合, 還可預防增生性瘢痕的出現。手術后, 切口愈合的時間較長, 且為動態的過程。即為炎癥的高發期, 膠原合成期、膠原重塑期、瘢痕愈合的過程。切口局部皮膚張力, 能夠直接對切口的愈合情況構成直接的影響[5]。為此, 待切口縫線后, 沒有拆線前, 切口局部皮膚內膠原比較匱乏。這時, 皮膚沒有張力且抵抗能力較弱。完成拆線處理, 膠原的數量達到正常的水平, 切口的張力較大, 膠原抗張力的能力非常差。這時若沒有合理處理, 易出現增生性瘢痕。為此, 拆線前需做好抗張力的處理工作。膠布為當前臨床使用抗張力的主要方式, 手術后實行A型肉毒素能夠促進切口愈合, 經膠布實行減張力壓力處理, 臨床效果較好。控制局部肌肉活動的同時, 能夠改善患者局部的張力和面部的美觀性。這種操作的方式更加簡便, 可將其作為整形術后切口愈合的首選治療方式, 進而消除患者對切口瘢痕的顧慮, 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 面部整形美容切口通過A型肉毒素聯合減張力壓迫法治療, 臨床效果較好且不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 可促使患者及早獲得切口的愈合,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蔚鵬, 孫晶.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聯合眼袋整形術治療眼周皮膚松弛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療美容, 2016, 6(2):48-50.
[2] 夏陽. A型肉毒素聯合透明質酸在眼周年輕化治療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療美容, 2016, 6(2):44-46.
[3] 朱艷清. A型肉毒素咬肌注射聯合玻尿酸頦部注射重塑面下部1/3輪廓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療美容, 2015, 5(6):54-56.
[4] 侯蘭芳, 陳紅. A型肉毒毒素聯合安坦治療Meige綜合征的臨床觀察. 右江醫學, 2015, 43(4):450-452.
[5] 王濤, 董志紅, 謝玉娥, 等. 除皺肽聯合A型肉毒素改善面部皮膚皺紋的臨床應用.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4, 17(2):233-234.
[收稿日期: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