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艷
【摘要】 目的 探討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的療效。方法 130例進行流產的女性患者, 按照流產方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人工流產)和對照組(藥物流產), 各65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流產效果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研究組流產成功率為93.85%, 高于對照組的69.2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059, 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85%, 高于對照組的15.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69, P<0.05)。結論 相比于藥物流產, 人工流產的成功率更高, 療效更好, 但該流產方法的不良反應較多, 患者下次月經來潮時間會較長。
【關鍵詞】 藥物流產;人工流產;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64
作為女性意外懷孕或是避孕失敗后的一種補救性措施, 常采用人工流產或藥物流產的方法終止妊娠[1]。為了解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的療效, 本次研究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要求流產的女性作為觀察對象, 將行藥物流產和行人工流產的兩組患者進行了對比分析, 獲得了滿意結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于本院就診要求終止妊娠行流產的13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所選對象均經B超和相關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早孕, 血常規、尿常規檢查及白帶均化驗正常, 排除病理性妊娠、過期流產、先兆流產及瘢痕子宮妊娠患者。按照流產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6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7~45歲, 平均年齡(30.61±5.00)歲, 停經時間36~60 d, 平均停經時間(45.21±5.32)d;對照組患者年齡17~46歲, 平均年齡(32.33±5.04)歲, 停經時間36~59 d, 平均停經時間(43.86±5.27)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組患者行人工流產, 術前常規禁食禁水, 待患者麻醉神效后進行手術。采取負壓吸引術, 在子宮頸擴張器下均勻用力地將子宮頸口擴張開, 按照順著子宮的方向, 使用負壓吸引裝置將吸管端部穩固后放入子宮底, 注意放慢速度, 利用負壓吸取胚胎和胎盤。將吸管扣準確的對準胚胎著床部位按照順時針方向在子宮底與內扣反復的上下移動, 用吸管吸凈后確認一切正常后則手術完成, 再用刮匙輕刮宮腔。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使用促宮縮劑促進子宮恢復, 術后1個月禁止性生活。對照組患者實施藥物流產, 給予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生產企業: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50202), 25 mg/次, 2次/d, 每日早晚各1次, 連續服用3 d, 注意服藥前后均空腹2 h, 于治療第4天晨起給予患者服用米索前列醇(生產企業: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668), 劑量為600 mg, 用藥后觀察8 h。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結束后第4周到院復查, 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 觀察其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流產效果。療效判定[2]根據復查B超檢查顯示有無組織物殘留, 若復查時患者宮腔內顯示胚胎及胎盤組織完全吸凈或排出, 則表示流產完全, 治療有效;若復查時B超顯示宮腔內仍殘留有胚胎組織, 需進行二次清宮則表示流產不完全, 治療失敗。不良反應情況主要包括陰道流血持續時間過長、子宮收縮痛、各種綜合人工流產反應、生殖道感染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流產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復查中61例顯示無殘留, 流產成功率為93.85%;對照組復查結果中45例患者顯示無殘留, 流產成功率為69.23%, 兩組流產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059, P<0.05)。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有22例出現不良反應(陰道流血持續時間過長4例、子宮收縮痛5例、各種綜合人工流產反應10例、生殖道感染3例), 發生率為33.85%;對照組患者中有10例發生不良反應(陰道流血持續時間過長2例、子宮收縮痛2例、各種綜合人工流產反應5例、生殖道感染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38%,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69, P<0.05)。
3 討論
近年來, 由于避孕意識的淡薄和避孕措施的運用不當, 我國女性意外妊娠的人數不斷增長, 對于避孕失敗而造成的意外妊娠, 一般采取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進行補救[3]。人工流產與藥物流產方式各有利弊, 人工流產主要是通過手術的方式完成, 利用負壓吸取的方法在子宮內進行操作, 該方法流產成功率較高。對宮腔的過度吸刮操作或是組織未清理完全等均會造成一系列的并發癥, 包括宮頸腔粘連、月經紊亂、繼發感染等, 因而人工流產對醫生的操作水平要求較高[4]。藥物流產主要是運用藥物的方式終止妊娠, 具有安全簡便、痛苦小和不良反應少等優勢, 但該方法流產成功率則相對較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流產成功率為93.85%, 高于對照組的69.23%, 兩組流產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059, 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85%, 高于對照組的15.38%,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69, P<0.05)。
綜上所述, 人工流產成功率高, 但不良反應率也更高, 藥物流產則相對來說安全性更好, 臨床醫師應根據流產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意愿進行推薦。
參考文獻
[1] 王其艷. 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相結合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3, 25(27):172.
[2] 程衛東. 人工流產術與藥物流產術造成不孕原因的比較分析.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32(1):77-79.
[3] 許亞玲. 米非司酮片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終止早孕的效果評價. 中國藥業, 2013, 22(12):40-41.
[4] 傅曉明. 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手術對降低不孕癥概率的影響剖析. 現代養生, 2015, 34(22):249.
[收稿日期: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