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航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分析法。在標槍投擲的整個過程中,持槍助跑與最后用力的鏈接技術是標槍技術教學中的難點,它是持槍助跑與最后用力之間的紐帶,對最后用力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持槍助跑與最后用力街接技術的質量好壞直接關聯最后用力動作的節奏、幅度、順序和器械出手速度。本文結合自己在訓練過程中和組內以及各個專選班平時訓練時的體會探討“銜接技術”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標槍;助跑;最后用力;街接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05-02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1、研究對象
武漢體育學院2011級體教田徑專選班學生
2、研究方法
(1)實驗對比分析法
將田徑專選班同學隨機抽出10名為對照組,隨機抽取10名為實驗組。將實驗前兩組的測試成績及全程投槍和原地投槍的成績差值與實驗后進行對比標槍規格700g。
對照組采用傳統訓練模式,在學習完原地投槍后,進行上步分解訓練,從上一步過渡到上三步,上五步一直到全程助跑連貫投槍技術動作。
實驗組在訓練過程中,在學習完原地投槍后,采用完整動作徒手練習與專項動作輔助練習兩類練習手段來進行助跑與最后用力銜接技術的訓練。
完整動作徒手練習。
①徒手或持槍的連續交叉步跳;②徒手或持槍的連續交叉步走、跑;③徒手或持槍練習連續交叉步接右側蹬、轉,左側制動動作;④反復引槍—持槍—引槍—持槍的助跑投擲步走、跑。
專項動作輔助練習。
①橡皮帶綁腿輔助練習:把一條橡皮帶繞過肋木,將的兩端綁與學生腳腕處,學生手持“鞭梢”做連續做3-5步投擲步模仿投槍動作,直到模仿完整投槍動作。要求在投擲步最后一步右腳落地后,積極做退讓性的緩沖蹬伸動作;右側髓關節迅速向投擲方向轉動;左腳迅速前叉著地,使人體在左腳著地時形成“滿弓”姿勢。
②橡皮帶綁腰輔助練習:將一條橡皮筋繞過學生軀干繞與腰間,另一名學生在身后拉住橡皮筋兩端,在做練習學生的學生開始助跑時,另一名學生慢跑跟在其身后,當做練習學生進入投擲步階段后,適當拉緊橡皮帶加大助跑強度;當做練習學生做“交叉步”加大拉緊力度;學生右腳落地以后迅速做轉腳送髓蹬伸動作。要求施加給學生的阻力強度控制在60%-70%。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銜接技術易出現問題分析
(1)快速助跑使動作變形。助跑的快速位移節奏改變了原有技術的動力定型,致使持槍、引槍和控制槍等動作變型。這是因為在日常的教學訓練過程中,由于規定的授課時數少、 時間緊,因而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原地擲槍的技術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原地擲槍的技術定式,一旦高速的助跑速了原有的技術動作定式,他們便在持槍、引槍和控槍等技術環節方面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和錯誤動作。
(2)引槍技術不當。助跑過程中引槍時不轉體,或者以上體主動后仰來完成超越器械動作。這是因為一些學生在高速位移的過程中,身體對抗肌群加大工作,致使投擲臂向后引槍時肩部不能積極配合向后方轉動,而僅靠上體后仰完成引槍,造成上體后傾過大,致使下肢無法積極有力地蹬地,造成投擲步減速;也有一些學生, 雖然能夠做出正確的引槍姿勢,但隨著第一步引槍時,軀干主動向后倒體,也會影響到下肢的蹬擺動作和向前的速度。 而正確的快速助跑中的引槍動作應該是: 全身應循著助跑節奏,做到上下一致、協調用力的同時,投擲臂向后伸展的瞬間, 肩部向右轉,而此時軀干應與地面基本保持垂直,以充分發揮軀干轉動的力量。
(3)交叉步技術。交叉步與最后用力銜接不緊密,動作不連貫、不協調主要表現在投擲步階段下肢動作消極,蹬地無力,從而致使助跑速度明顯下降;或者是在做交叉步時,右腿沒有積極前擺超過左腿,致使交叉步右腿落地的同時,持槍手至右腳之間的水平距離略少。前者是因為學生或運動員在完成交叉步時,步長較大而造成的;后者則是因為做交叉步時騰空過高過遠所致。而正確的交叉步則要求步長不要太大、不要太小,也不能跳得太高,而是在盡量向前的同時,擺動腿積極前擺超過蹬地腿,以獲得較大的離地速度。所以,我們在學習擲標槍技術時,應該處理好交叉步與最后用力之間的關系,做好交叉步與最后用力的銜接技術。
(4)出槍位置不正。由于助跑的快速位移節奏改變了原有的控槍技術,致使他們交叉右腳落地時,持槍手的位置已低于肩軸的延長線,手腕過于放松下垂,槍尖位于頭部上方較高的位置,造成標槍仰角往往大于40°,從而給發揮出手速度和沿縱軸用力帶來了困難。因此,在高速助跑中引槍和做交叉步時應控制好標槍,掌握好投擲臂和手腕的姿勢,使標槍保持穩定的姿態角,確保在翻肩時標槍的仰角不變。這樣才能在最后力時準確地 “擊中”標槍縱軸。
2、實驗與分析
(1)原始成績與實驗后成績效果對比分析
通過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原始成績沒有顯性差異。在實驗后對照組的全組平均成績差值為2.48米,并具有顯著性差別。兩組的最高成績差值為2.76米,具有顯著性差異。
(2)全程完整擲標槍與原地擲標槍成績差值分析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實驗后全程擲標槍與原地擲標槍全組的平均成績差中,實驗組比對照組高2.41 m;最高成績相差了3.29m。全程擲標槍與原地擲標槍的差值是反映助跑與最后用力鏈接技術好壞的標志性指標。從以上的成績,我們可以看出在教授助跑與最后用力銜接技術過程中,利用完整教學手段從擲標槍全局動作考慮,多讓學生做助跑與最后銜接的連貫動作,降低分解教學的程度,并加大專項輔助練習等一些手段。從而使學生在掌握這一要點難點技術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達標成績分段百分比分析
從實驗后的達標成績 、實驗組在“優秀”、“良好”、兩個指標中均高于對照組,只在“及格”、“不及格”兩項指標中低于對照組。這充分證明了運用新的訓練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擲標槍成績是切實有效的。
3、助跑與最后用力訓練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訓練中應處理好全面與重點的關系助跑引槍到最后用力是由持槍助跑、引槍步、交叉步和左側支撐、最后用力、維持身體平衡五個主要技術環節構成,每一個技術環節對下一個技術環節產生有效的促進作用,這種促進具有順向性而不具可逆性。
(2)把握好各個技術環節間銜接的合理性與時機性。因此,在擲標槍技術訓練中,如何將訓練者所掌握的各個技術環節進行局部與整體的組合,需要對各個技術環節間的銜接合理性與時機性進行把握,才能避免出現動作脫節或變形,影響完整技術動作的訓練質量。
(3)重視專項身體素質練習。專項身體素質的提高是獲取專項成績的基礎,發展與技術有密切關系的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抓技術訓練時不能忽略對訓練者進行專項身體素質的訓練,特別是肩關節的力量,柔韌性和靈活性,這對完成引槍到位姿勢、形成正確的“滿弓”動作、確保最后用力的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
綜上所述,關于標槍技術銜接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通過實驗研究比較,證明在標槍助跑與最后用力投槍訓練中,采用“橡皮帶”等輔助練習是積極可行的,而且訓練效果優于傳統訓練手段;
2、采用完整訓練輔助練習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訓練質量,加快了訓練者掌握技術動作的進程,使訓練者建立了更加穩固的技術動作動力定型;
3、利用準備活動的時間,多次重復的引槍—持槍—引槍—持槍投擲步跑、交叉步接右側蹬轉練習,對技術掌握,提高成績有一定的效果;
4、投擲標槍的完整技術中,助跑與最后用力是緊密鏈接的,不可分割的,在訓練中多采用完整教學法進行訓練。
參考文獻:
[1] 吳文強,宋廣林.擲標槍助跑與最后用力的銜接[J].田徑,2009,08:6-7.
[2] 王 斐.第十屆全運會女子標槍運動員投擲步技術的運動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8.
[3] 林子禾.擲橡膠棒技術與擲標槍技術最后用力的比較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
[4] 付建強.我國優秀男子標槍運動員投擲步后兩步及最后用力左側支撐運動學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
[5] 肖麗娟.我國優秀男子標槍運動員最后用力技術的三維運動學分析[D].山西大學,2011.
[6] 張健斌.全國青年與成年優秀女子擲標槍最后用力技術的比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