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21-01
21世紀是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這個時代呼喚創新和創造型人才,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就在于它的創新。作為一名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應該遵循語文教學的認知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
一、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教師應該敢于標新立異,不墨守成規,不迷信權威,只有這樣,才能隨機應變地進行創造性教學才能在教學中以創造教育思想為指導,教給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創造性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給自己正確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是導演,把教師和學生當成是導演和演員的關系。
二、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語文教學應突出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通過不同渠道(最好是選擇教育信息化),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處在無憂無慮的氛圍中,使每個學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沒有精神壓力,在這樣的情境下開展認知活動。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具有創新意識的人,往往關于發現他人之未見。因此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引導鼓勵學生不要固守常規,不迷信權威,不滿足于“眾說”,在逆向思維中認識常人不易認識的問題,發現文章中白璧微瑕之處,提出新的完善的意見。不僅能對課文中的遣詞用句、注音標點等大膽質疑,提出新的看法,而且能就原文思想內容、篇章結構、寫作技巧、語言特點等高低優劣進行一番分析評價,道他人之所未見。
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屬。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其創新能力呢?
1、要讓學生能夠自己做主,有選擇有支配能力
因為沒有自主性就不會有獨創性。所以,教學活動都應貫徹“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給學生更多實際鍛煉的機會。在教學中要關于提出問題或設置情景,激發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在學生智慧之光閃爍的同時,創造的火花必然飛濺。
2、竭力鼓勵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
創新精神是源于學生興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異想天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開展發掘創造思維活動,讓學生通過奇思妙想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擁有知識和思想的快樂,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使他們更加熱愛知識、熱愛學習,為他們創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3、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發展求異思維
敢于標新立異,這本身就是創新。標新立異即拋棄陳舊的或者普通的成分,創造新的成分,它是創新者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信息有機的溝通起來,喚起其感性認識,再進一步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歸納、判斷推理等一系列邏輯思維加工,使感性認識向理性飛躍。在教學中,我們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樹立“異想天開”“敢為人先”的思想,運用求異思維,不依常規,有受傳統方式的束縛,敢于尋求變異,從而引發新的思想、新的見解。
4、開展多種活動,發揚思維的獨特性與再創性
在教學中我經常借助讓學生創作廣告和編課本劇等手段,發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為廣告的創作,重在別出心裁。因為廣告必須讓人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該產品的性能及優越性,并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它強調思維的獨特性。在訓練上,我先引導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經典廣告及推銷策略。在欣賞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研究優秀廣告創作的原則及發展趨勢。同學得出的一致結論是廣告創意需要心理學、社會學等厚實的理論基礎。然后在學生中不定期地開展廣告設計活動,有效地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廣告,研究廣告,這一過程,能鍛煉思維的獨特性。
四、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陶行知先生曾經謳歌:“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實施創造性教學,寓創新素質的培養于課堂教學之中,“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人的發展源的“機靈點”,使孩子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揮他的天賦。”
在小說鑒賞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1、在誘發興趣中培養思維的敏銳性。教學魯迅的小說《祝福》時,學生預習課文后,不難理解小說的主要人物就是祥林嫂。在分析這一典型的藝術形象之前,可以先提問學生:小說為什么不以“祥林嫂“為題而以“祝福”為題?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活躍起來。這討論,讓同學了解了小說標題的深刻含義,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閘門,在興趣盎然中一下子就打開了。
2、在質疑研討中發展思維的獨創性。《藥》的主題思想,課本與教參都說揭示了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和群眾的關系,批判了資產階級革命嚴重脫離群眾的錯誤。教學這篇小說時,我鼓勵學生要敢于懷疑,敢于向書本和權威挑戰。于是,通過對小說情節、人物、環境的閱讀分析,同學們對此展開研討,不同意上述提示。他們認為,從課本實際看,《藥》的主題思想應該是表現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揭露封建統治階級人民和愚弄人民的罪行,從而說明了改造國民、喚醒民眾的重要。同學們這些看法的正確性雖然還有待商榷,而且其中也不乏借鑒其它參考資料,但是這種不迷信書本,敢于質疑探索,否定舊論,提出新見的事實,正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具體體現。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只要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能告別傳統模式,勇于創新,開拓進取,就一定能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富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